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9-10-20陈美凤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9年4期
关键词:维持性我院风险管理

陈美凤

(厦门市第五医院血透室, 福建厦门 361101)

维持性透析多用于肾脏疾病终末期的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形式,可应对代谢系统疾病的破坏作用、挽救患者生命安全〔1〕。分析认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面临的护理风险较多,常规护理管理对此作用有限,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心理态势也不够理想。推行风险管理措施可应对上述问题。我院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方法及实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52~74岁,平均(63.5±3.8)岁。包括糖尿病肾病患者19例,肾炎患者11例,其他共8例,透析时间1~7年,平均(3.2±0.7)年。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53~75岁,平均(63.6±3.7)岁。包括糖尿病肾病患者18例,肾炎患者11例,其他共9例。透析时间1~6年,平均(3.0±0.8)年。 研究定性: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不低于1年。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其他全身恶性疾病;中途退出。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透析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了解患者透析期间的病情、病况,做好信息、病历资料管理,加强用药管理,保持基础性措施的运用和管理规范性。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行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风险分析。结合我院患者资料以及其他学者研究所获,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见护理风险,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外围神经病变、慢性炎症反应、营养不良以及堵管、栓塞、感染、非计划性拔管、静脉炎等。可分为特殊性并发症和可控并发症两大类。前者指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风险,仅可通过护理进行缓解;后者指具有一定预防可能的风险。②针对性控制。就特殊性并发症和可控并发症分别进行控制。特殊性并发症方面,重视以饮食和运动的方式间接应对,加强对患者的知识宣教,告知患者降低饮食中糖类物质、脂肪的占比,原则上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主,为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取和代谢需求,采用少量多次进餐原则。建议患者在非透析期间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但应限制运动强度,心率增加不超过10次/min为宜,包括散步和打太极等等。此外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可控并发症方面,患者透析过程中加强导管护理,保持导管洁净无菌、操作规范,告知患者避免拨动导管,避免导管连接松动或折叠。实时了解穿刺部位信息,出现堵塞问题应暂停透析,积极进行溶栓抗凝等处理,全面、针对性提升风险控制能力。③反馈管理。每个月向患者发放一次问卷了解患者对当前透析护理工作的建议、护理诉求,同时统计当前阶段各类风险的发生率,包括并发症以及投诉问题等。如分析发现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存在不满,应在后续工作中加强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可规范、持续提供、微笑服务,降低投诉风险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焦虑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护理风险包括可控并发症和投诉两个方面,因特殊性并发症不可避免,故不予统计,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均以我院自制10分制问卷调查,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强、满意度越高。焦虑评分以SAS量表〔2〕表达,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感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较低,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

2.2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焦虑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以及满意度评分较高,焦虑评分较低,见表2。

表2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焦虑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分)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属于一种多见替代疗法,可用于挽救肾脏疾病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生命安全。该疗法强调将患者血压引至体外(腹膜透析除外),借助超滤方式将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多余水分滤除,进而维持生命〔3〕。因维持性血液透析只能清除患者体内水溶性小分子,患者可出现各类并发症,其治疗方式的特殊性也增加了患者感染、营养不良等问题发生率〔4〕。此前学者分析指出,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包括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可达到20%以上,自护能力较低〔5-7〕。给予风险管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超过10%,且自我护理能力较高、心理态势得到改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8-10〕。

我院研究结果与此相似,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3.68%,观察组其他指标也更理想。思路上看,风险管理可视作循证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体现,重视应对常规护理精细化程度不足、针对性不强的弊端〔11-12〕。实际工作中,风险分析有助于直接发现患者面临的风险威胁,针对性控制则以风险分析为基础,强调通过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反馈管理具有长期价值,可获取患者透析期间的诉求、风险发生情况,借此持续改进护理,提升工作质量。结果上看,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较对照组优势明显。这为风险管理的运用提供了更多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措施的运用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也能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后续工作中,可积极结合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积极进行护理风险分析,予以针对性控制,改善护理质量和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维持性我院风险管理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