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石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2019-10-20徐文强byXuWenqiang

宝藏 2019年11期
关键词:观赏石赏石石种

文/徐文强 by Xu Wenqiang

一、当前石市现状

(一)随着观赏石资源枯竭,原始阶段获取资源成本低廉的优势己消耗殆尽。开店成为常态,最基层的石农、石商也都进入了商业行列。之后当店、馆不再客户盈门,跑展成为许多石农、石商销售的主要手段。而现在跑展的成本越来越高,石农、石商手上储存的商品在售出后,也没有获得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资本,跑展也成为了一种食之乏味、弃之可惜的行为。目前,从最新的网络销售平台到赏石交易发达地区石商自发组织的“床交会”、精品赏玩交流会等模式,已凸显出其经济价值和作用。

整体思变和如何将剩余资源转化成价值是最基层以石为生者们思考最多的问题。

(二)赏石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赏石人数呈上升趋势,“观赏石可以成为收藏品”的观念也慢慢被人们所认同,但有一个老问题依然困扰着大多数人——“同样是天然的观赏石,为什么有些能卖高价,有些却没人要?”赏石艺术理论体系建设滞后以及评估混乱,“亿元奇石”的宣传误导,更让最初的精品获得者产生惜售心理,这导致石市精品流通率下降,新进藏家获得精品的机会减少;更何况新入者所学“赏石基础跳篇”,认知产生偏差,赏石收藏的投入与收获喜悦的回报期望不匹配,这使得新的藏家进入石圈后马上又失去了玩下去的热情。

题名:【金刚鹦鹉】 石种:灵璧石

题名:【孔雀】 石种:摩尔石

好东西拥有者不愿意流通,有钱人买不到好东西,石市上又缺少流动资金,而那些讲不清道道的只能谈“唯一”。针对这种现状我曾走访过各种人群。有钱人态度明确:你这东西究竟好在哪,只要够好,拥有它就是拥有江湖地位,再贵我也敢拿;部分经营者说:石头无所谓好坏,客户喜欢就好;最初获得精品的人说:精品赏石的价位不明,反正收的成本不高,天价不指望,再慢慢看看。

其实当下所有赏石人更寄希望于科学的赏石理论体系能够指点迷津,同时也期待着赏石的价格体系能起到引领作用。很多有识之士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三)当下石市也有热点:国外新石种的不断出现、挖掘,刺激和维持着市场;石质工艺品的重新认知,新的赏玩方法屡屡突破,新型加工业的不断涌现,展会此起彼伏,石市光彩依旧;而且随着社会对赏玩观赏石的认知提升,赏石居家布置消费的理念也在慢慢形成。

赏石作为产业正在持续发展,但如何创新发展、形成品牌、走向成熟,还值得我们思考。围绕着“剩余资源如何转化为价值”“如何让赏石市场再次火起来”“赏石产业如何走向成熟”,我们试着来浅谈赏石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二、赏石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一)政府、协会和品牌企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赏石产业做大做强走向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政府给政策,协会出思路,企业融资本,各自找定位。无论是建馆、建市场还是石质艺术品的外延扩大加工,作为中国拉动内需的精神文明需求之一的“赏石文化”,资源性产地的文旅事业与赏石人文价值的紧密结合将是原产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题名:【持莲观音】 石种:九龙璧(华安玉)

我们必须珍惜把握这大好时光,当前我国只有约8%的国民经济收入投入在文旅事业方面,而未来我国将建成文化经济强国,将有25~30%的国民经济收入投资在这方面。赏石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文旅事业结合将大有作为。而特色文旅是最能把普通资源通过“市场体验”贴近到百姓的生活中去的,把中国如饥似渴的消费能力通过“市场培育”来养活企业。今天中国的消费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一定是运行机制及方法的变化。我们不妨在文旅开发方面,在人文享受方面,在谁拥有顶端资源就是拥有未来社会地位方面,精准互动,把货币和远离市场的优秀赏石作品吸引到文化消费上来。未来原产地赏石产业的发展,一定会是体验比销售更能长久,拥有精品满足需求更贴近生活。

(二)尽快建设起完整的赏石艺术理论体系,尤其是将赏石艺术的虚实两面表述清楚。

赏石艺术“实”的一面是指“石头”的实相之美,即观赏者的五官所能捕捉到的东西。我们要把什么是“好”讲清楚。对《观赏石鉴评》标准的完整解读,要做到能够独立衡量大自然造化奇石的艺术价值。另一面是“人”的心灵境界,即观赏者的六根所能体悟的空间。这则需要完善的理论体系作支撑,从自发到自觉,从自觉到有体系,是一种质的飞跃。东方赏石崇尚自然,侧重人文,作为赏石理论教材需要有史学、理论、专业等结合的体系。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代赏石理论家和收藏家若能坚持在传统的传承基础上,走出传统的赏玩模式来看待现代赏石艺术,并立足现代人的情感生活、精神状态以及价值观去构建新的赏石理论体系,将会大有作为。

(三)针对赏石收藏,当今石界和石界之外,屡有新举措,这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即赏石已具备走进主流的条件。

我们用什么方式让石界之外的人领略到赏石艺术的魅力,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欣赏魅力构成十分重要。泛泛而谈的品鉴已无法打动人的赏石审美,恰如其分的宣传才能让我们守住阵地。

当然,当代赏石在国内国际最顶端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也要有所突破,因为真正的高端平台,诚信透明、理念领先,交易不追求虚幻天价,只需要把赏石作品在文化传承、艺术认同、资源稀缺、作品极致方面呈现出的价值取向表述清楚,就能让人享受荣耀,也一定会有人拿钱去竞买。而高价位赏石作品的产生(不是虚伪的)也一定能带动整个石市的消费;同时公开的拍卖信息传递,也会促使拥有好藏品的收藏人将藏品拿出来进行交流和流通(并起到真正验证优劣的作用)。

(四)现有的展会模式和思维方法一定要有突破性的改变。

资源大省、原产地赏石基地、赏玩理念输出地、优秀赏石作品创作交流集散地以及收藏重镇,都要有各自不同的运行模式;缺少收藏人气的地区,很难在展会方面有所作为,该掉头的要及时掉头,该放弃的要果断放弃。未来赏石产业所面临的人、事、物决定了赏石发展的多元化,各地要有自己的定位,方向正确才能突破前行。

(五)最后讲产业。如何让观赏石变成一个真正的产业,需要从组织、结构、政策三方面发力。(这里我将运用金融和商品交易专家郑宇所作的报告中提到的一些内容)。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产业组织中第一个指标是行业里有多少家将观赏石当作主业的企业。这意味着企业收入来源依托赏石,大量的人力、物力、心力、时间都花在赏石上。这样的企业才是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同时还需关注企业的数量、质量。目前赏石行业中有多少企业的产量超过1000万,或过亿?一个产业里要诞生一批规模化的企业才有出路。而作为行业,未来是否有企业能够以观赏石为主营项目而成为上市公司。这是我们产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部分是产业结构。所谓产业结构,就是在整个产业里边如何分工、合作、布局并拥有优化、迭代功能。所谓分工就是专业越来越细。所谓合作就是上下游企业间的配合。所谓产业布局,称为优势包围圈,需要大家有意识聚集,尤其是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有意识的聚集。

第三部分就是政策。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政策的引导至关重要。政策,从宏观上讲,是一个大的氛围,需要参与的各方全方位的配合,缺一不可。

总之,作为产业发展一定要进行多方位的尝试。没有什么方向在尝试以前就可以被认定为完全正确,只有去做才可能接近目标,不做则将永远停留在原地。不放弃理想和信仰,尊重市场法则、重温赏石初心,传承中华文化,大胆研究创新,拓展产业发展,我们都在路上!

题名:【关公】

石种:大化石

猜你喜欢

观赏石赏石石种
飞龙在天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争霸
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鉴评师业务评价办法
第10个赏石日欢庆建党百年·唱响赏石之歌
不期而遇
闭月羞花
千里求师
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名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