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SP技术在落实断块构造中的应用

2019-10-19张虎虎

石油研究 2019年11期

张虎虎

摘要:锦16块受沉积微相的影响小层级别储层变化大,对比差异较大,造成二元驱局部注采关系对应差。为了明确注采对应关系,我们采用VSP测井技术,利用VSP-LOG剖面准确地标定地震地质层位,落实了6-2416和丙6-A226两口井周围断层的存在、及断层的准确位置,搞清楚了构造形态的变化,并且指导剖面线上井位的小层对比研究,为下一步二元驱注采调整做好准备。

关键词:储层变化;注采对应;构造形态

1.断块生产现状

锦16块兴隆台油层于1976年投入勘探。于1979年1月全面投入开发,方案要求在有效厚度大于50m、面积在1.3km2的范围内分两套层系开发,其它地区为一套层系开发,采用400m井距,反九点法面积注水。同年4月实施注水开发,6月分注,当年生产原油40.21×104t,采油速度1.59%。目前断块已经历了四次重大综合调整。

锦16块二元驱开展以来已注聚24个月,试验区日产油从65t/d上升到197t/d,含水下降了7%,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有20口油井未见效或见效不明显(其中未见效井7口,低效井10口),占总井数的55.6%,比例较大。其中因注采对应关系差不见效的油井9口,占45.0%。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锦16块到砂岩组级别的大套储层对比关系明确,但受沉积相影响小层级别储层变化大,对比差异较大,造成局部注采关系对应差。因此开展了小层对比研究,明确注采对应关系,进一步提高二元驱开发效果。

2.区块VSP测井

由于该井区三维地震资料品质相对较差,无法通过地震资料准确地落实断层的位置,并指导储层预测和层组划分。基于这种情况,决定对6-2416井(1个零偏、4个非零偏)和丙6-A226井(4个非零偏)进行VSP测井,具体地质任务如下:

(1)通过6-2416井零偏VSP测井,提取精确的速度参数(层速度、平均速度、时深关系),利用VSP-LOG剖面准确地标定地震地质层位,为处理、解释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资料;

(2)通过6-2416和丙6-A226两井非零偏VSP测井,进一步落实两井周围是否有断层存在、及断层的准确位置,搞清构造形态变化情况,并且指导剖面线上井位的层组划分,为下一步二元驱注采调整做准备;

(3)利用VSP測井解释成果同时结合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进一步落实该井区断裂系统的展布规律,以及区域构造变化情况;

2.1零偏解释

(1)速度参数的提取

速度是联系地震反射和地质层位的桥梁,速度的准确与否,不但直接影响到地震地质层位的标定,而且还会影响到解释成果的准确性和油气预测的精度。准确提取速度参数是零偏VSP测井的重要目的。基于零偏VSP测井偏移距小,只经过一次低降速带,在大井中安置检波器,接收的波场受各种干扰小,近于垂直接收等特点,从Z分量原始记录中直接提取深度与初至时间的对应关系经过计算得到层速度、平均速度、时深关系,由6-2416井零偏数据,并根据最小二乘法拟合出适合本区的速度与深度函数(其公式为Vt=V0(1+?z)1/n),具体拟合为:

V0=1660.621 m/s β=4.707×10-4n=1

转换成时间和深度的关系为:

t =2000 *Log(1 + β * Z)/(v0 * β)

(其中,t为毫秒双程时、Z为对应米制深度)

(2)VSP-LOG剖面对过井三维剖面的层位标定

准确的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是进行合理构造解释的基础,利用消除了多次波等多项干扰的走廊迭加剖面对三维剖面进行准确的层位标定,可以为构造精细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

2.2 非零偏解释

(一)6-2416井非零偏VSP解释

a、北北东方向:

6-2416井非零偏VSP剖面(非零1):以井口位置为起点,剖面目的层附近宽度500m左右,在剖面的右侧远井部位发现一条断层,结合三维资料该断层应该是工区北部的边界断层,由于断距较大,在剖面上没有发现断层的上升盘,地层从井向远井方向逐渐降低。

b、北东方向:

6-2416井非零偏VSP剖面(非零2):以井口位置为起点,剖面目的层附近宽度560m左右,在剖面的中部发现一条小正断层,兴Ⅱ5层位距离井220m左右,地层从井向远井方向逐渐降低,并且下降盘同相轴增多,地层有变厚的趋势。

c、北西南东方向:

6-2416井非零偏VSP剖面(非零4—非零3):剖面近似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进行了联合拼接处理,6-2416井位于剖面的中间,左侧为非4,右侧为非3,该剖面发现断层2条,一条位于剖面左侧,断距较大没有发现断层的上升盘,另一条出现在剖面的右侧,是一条小正断层。兴Ⅱ5顶界层位,大断层距离6-2416井420m左右,小断层距离该井160m左右,地层从井向剖面两侧逐渐降低。

(二)丙6-A226井非零偏VSP解释

a、北东南西方向

丙6-A226井非零偏VSP剖面(非零3—非零1):剖面近似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进行了联合拼接处理,丙6-A226井位于剖面的中间,左侧为非3,右侧为非1,该剖面发现断层2条,一条位于剖面中部偏左侧,是一条小正断层,兴Ⅱ5顶界层位,小断层距离丙6-A226井200m左右。另一条断层位于剖面右侧,断距较大没有发现断层的上升盘,兴Ⅱ5顶界层位,断层距离丙6-A226井640m左右,地层从井向剖面两侧逐渐降低。

b、近东西方向

丙6-A226井非零偏VSP剖面(非零4—非零2):剖面近似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进行了联合拼接处理,丙6-A226井位于剖面的中间,左侧为非4,右侧为非2,该剖面发现断层2条,一条位于剖面中部偏右侧,是一条小正断层,兴Ⅱ5顶界层位,小断层距离丙6-A226井240m左右。另一条断层位于剖面左侧,断距较大没有发现断层的上升盘,兴Ⅱ5顶界层位,断层距离丙6-A226井380m左右,地层从井向剖面两侧略有降低。

3.构造解释

兴隆台油层Ⅲ油组顶界断裂特征:与兴隆台油层顶界断裂特征依旧非常相似,断层并不发育,只发育大小断层4条,断层展布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其中,①号断层是北西部边界断层,控制着工区的油水关系,其上升盘为水,工区位于该断层的下降盘。该断层断距比较大,在工区范围内延伸长度比较长有1.9Km,走向北东,掉向南东,断层倾角比较大大约70°左右。②号断层位于锦2-7-006井的南部,西部交与①号断层,西部在锦6井附近与③号断层相交后尖灭,走向北东,掉向南东,该断层在工区范围内延伸长度约910m,断距0—40m,并且,断距具有西大东小的特点。③号断层,是工区北东部位的一条小断层,走向北北东,掉向南东东,北部与①号断层相交,南部与②号断层相交,在工区内延伸长度大约670m,断距较小只有20m左右。另外,还有一条小断层发育在欢气4井附近,长度220m左右,断距0—15m,对工区断裂有一定的复杂化作用。

结论

区块采用VSP测井技术,对6-2416和丙6-A226两口井进行VSP测井解释,利用VSP-LOG剖面准确地标定地震地质层位,落实了两口井周围断层的存在、及断层的准确位置,搞清楚了构造形态的变化,并且指导剖面线上井位的层组划分,为下一步二元驱注采调整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