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老区油田压裂增能吞吐效果

2019-10-19张兴广

石油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七厂老区油田受砂体规模窄小、断层发育及储层物性差等因素影响,局部井区注采关系不完善,甚至出现有采无注孤立井的情况,此类井层地层能量亏空严重,由于常规措施改造工艺施工规模较小,目的井层的渗流状况改善有限,难以建立长效能量供给,措施有效期短。本文通过评价单井压裂增能吞吐效果,结合选井、选层、动态调整、施工规模、生产机制等方面分析,总结措施选井选层标准,确定挖潜潜力,探索提高油层动用的经济有效方法和途径,为油田稳产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增能吞吐;措施界限;措施挖潜;能量补充

前言

经统计,受窄小砂体发育、断层等因素影响,老区油田有采无注的孤立井有14口,而受储层物性差、平面非均质性等影响,造成注水受效差储层未得到有效动用的井73口;同时统计有效厚度在0.5m以上无连通水井的储层232个,急需探索一种有效治理的挖潜技术,提高这类井层的动用程度。

1 方案优化设计

针对我厂部分井区受砂体规模、断层或井网、井距影响,注采关系不完善,结合油层潜力分析、井场勘察、井况调查结果,优选10口井(无连通注水井5口、注水受效差井5口)实施压裂增能吞吐措施。

1.1选井、选层条件

根据压裂增能吞吐技术要求,结合以往压裂效果分析,具体选井、选层条件如下:(1)目的层砂体剩余油富集;(2)投产初期日产油有高值显示;(3)隔层厚度大于2m的稳定泥岩;(4)全井有效厚度3m以上;(5)井况、地面环境满足试验要求。

1.2 驱油体系及压裂参数优化

根据室内实验结果,表面活性剂在浓度0.4%的条件下,其界面张力可达10-3数量级,降低界面张力能力较强,设计使用浓度为0.35%;结合剩余油类型和砂体展布,设计驱油液6205m3,加砂量124m3

2 试验效果分析

10口井措施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3.7t,含水下降2.4个百分点,单井累计增油1283t。

2.1 选井方面

1)优选地层压力保持水平≥65%的井

通过对比分析,10口井平均地层压力7.61MPa,平均压力保持水平在68.4%。其中,日增油≥5t、或累计增油≥800t的井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均在65%以上。

2)优选产液强度≤1.8t/m的井

通过对比分析,初期日增油≥5t、或阶段累计增油≥800t井共5口,其压前产液强度均在1.8t/m.d以下

2.2 选层方面

从已实施10口井措施层位的砂体类型、含油饱和度、有效渗透率等方面分析:席状砂层位比例较高,剩余油饱和度在30%以上的层比例较高,渗透率在100-300×10-3μm2之间的层比例较高,其措施效果相对较好。

2.3 動态调整方面

考虑压裂增能吞吐具有压裂和驱油两方面特点,结合压驱井层类型,制定相应的调整措施。1)对无水井连通的井层,重点以减缓井区地层压力下降速度为主,对井区的邻近油井采取间抽、关井控液等措施;对有注水连通的井层,重点以控制措施递减速度为主,对邻近油井实施堵水、关井控液,连通水井实施细分、提水、压裂等措施。

2.4 施工规模优化方面

从10口井施工设计看,初步结合砂体展布和储层控制体积,按0.2-0.3PV计算用液量,按裂缝最佳穿透比20-28%设计措施层段加砂量。下步还需结合地层压力、砂体连通关系、剩余油分布特征等,优化不同类型储层的施工规模。

2.5 生产机制优化方面

对措施后套管压力下降缓慢井,焖井至压力趋于平稳,确保驱油液充分置换后,用油嘴控制自喷生产,待压力下降至具备下泵条件后实施下泵生产;对措施后套管压力下降较快井,焖井至1.5MPa,即已达到作业下泵允许压力,立即实施下泵生产。

3 结论与认识

3.1 优选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在65%以上、压前产液强度在1.8t/m以下的井;

3.2 优选渗透率在100-300 ×103μm2之间、含油饱和度在30%以上的席状砂层位;

3.3 动态跟踪调整对无连通井层以保持地层压力为重点,有连通井层以控制产量递减为重点;

3.4 措施后套管压力下降缓慢井,焖井至压力趋于平稳后开井;套管压力下降较快井,焖井

参考文献:

[1]赵立志,周广华,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三类油层聚驱高效压裂技术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3)

[2]张晓芹,关恒.大庆油田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实[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3)

[3]杨二龙,曾红梅.三类油层周期分质注聚的做法与效果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7,26(1)

作者简介:

张兴广,男,1985年7月出生,现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地质大队动态室副主任,工程师,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