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与纯电动:技术互补,并不对立
2019-10-18王贺
王贺
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并不对立,不存在谁要代替谁的问题。燃料电池也并非终极方向,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技术路线,二者互补。
“中国汽车工业要想实现产业转型,一定要坚持纯电驱动。现在很多人讨论是不是要发展混合动力,我觉得应该坚持纯电。但也要看一看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在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
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究竟有何区别?
章桐指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电气架构肯定是一样的,所以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燃料电池来弥补,同时,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可以突破纯电动汽车目前面临的一些瓶颈。
互补而非对立
“总的来说,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并不对立,不存在谁要代替谁的问题。我从来没有说燃料电池是终极方向,各有各的用处,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技术路线,二者互补。这是中国汽车工业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转型的必要条件。”章桐表示。
章桐进一步表示,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产业转型还缺少一个前提,就是能源行业能不能跟得上。从能源架构角度来说,整个社会面临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今后,无碳和可再生将成为两个关键词。在整个能源架构里面,氢能越来越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它可存储、可运输、可再生,来源是多元化的。从国际趋势上看得出来,在能源架构调整方面,各国的疑虑越来越小,对氢能的重视已经提上议程,都是以推动和辅助燃料电池汽车为前提。
2018年至今,已有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发布氢能领域的最新规划,自从《巴黎协定》签署之后,世界各国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而氢气作为一种低碳高效的能源,应用于能源和工业中有助于这两个行业深度脱碳。
在章桐看来,能源架构想要实现调整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就是把能源结构作为一个抓手放到汽车产业里面。汽车工业想实现产业转型,要利用能源架构调整的机遇,两者匹配起来,这是在中国发展燃料汽车的重大前提,中国有必要也有机遇去发展燃料电池汽车。
五大机遇
章桐表示,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已迎来五大机遇。
第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基础已经形成,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电池、电机、电控获得的成果可以作为发展燃料电池的技术基础。
第二,中国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不是白纸。2000年,世界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在上海世博园区拉开帷幕。在上海世博会上,同济大学与国内五大整车商合作生产的173辆燃料电池汽车集中展示。在燃料电池技术成果方面,国内已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技术,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具有完整的的配套體系。此外,中国已经具备了百量级燃料电池整车的生产能力,也具有了大规模运行的经验。
第三,从整车来看,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国内所有的整车厂都在做燃料电池汽车。以前,在国内做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企业主要是上汽,做燃料电池商用车的企业是宇通,但是目前中国大多数车企都在开发燃料电池。
第四,除了在整车厂方面下工夫,中国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包括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系统和整车。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目前所有的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特别是从产业链的上游来说,我们不缺实验室技术,缺的是批量化的产业技术,这是中国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前提条件。
另外,在政策红利方面,因为面向汽车和氢能产业的转型,国家在政策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战略定力。从国家层面来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有相关的产业政策在支持,推出了中国氢能和产业发展蓝皮书。
2016年10月28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分会在广东省云浮市联合举办“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高峰论坛”,隆重发布了《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2018年9月26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车用氢能产业蓝皮书(2018)》。
第五,氢能对于我们来说,主要还是二次性能源,它跟电一样。氢气最大的好处是来源多元化。如果单纯用电解水制氢的话,电是火力发电来的,肯定不清洁,如果利用弃风、弃电制氢,很可能就很节能。另外,有些地方工业副产氢特别发达,有些地方煤的资源比较多。从成本来说也没有统一的清晰价格,各个地方来源不一样,过程不一样。现在谈氢能源的价格,国家是没有补贴的。用被补贴的价格与没有补贴的价格来比较,也没有可比性。
章桐指出,总体来说,中国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以上五大机遇,从国家政策、产业链、整车企业的积极性、能源架构调整、氢气来源的多元化来讲,燃料电池汽车非常适合在中国发展。
(本文根据章桐在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演讲速记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