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孩子的叛逆

2019-10-18吴子健

读者·校园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实验学校马桶家长

吴子健,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

今年春天,我参加了包玉刚实验学校(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是一所私立双语国际学校,以下简称“包校”)RUN-A-WAY俱乐部成立五周年的一次活动。

在去参加活动的路上,我问一位参加过俱乐部骑行的八年级女同学:“你来学校以后,哪件事让你印象深刻?”

她说,在一年级的第一节课上,班主任提出了三个问题:你和别人一样吗?你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与别人不一样吗?

这三个问题,包括后来同学们的回答,一直伴随着她这八年的成长,让她建立了自信。

当然,我们提出这三个问题是容易的,由这三个问题而引发的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好好思考并且认真解决的。

对孩子叛逆的宽容

我想给大家讲三个发生在“包校”的真实故事。

第一個故事——黑客。

有一次在中学校长会议上,分管品格教育的领导反映,最近“包校”的网络被入侵了,黑客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由于他进入网络可以看到我们所有的邮件,所以有人建议必须对他严肃处理。

但我认为应该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老师调查后才知道,这名学生想看一下“包校”的网络安全设置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同时他也想检验一下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再进一步了解后得知,这名学生是六年级时转来的,入学才两周。我们的信息主任请他的家长到学校来,告诉他们孩子的信息技术能力已经达到高中生的水平,六年级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建议家长在外面找更好的机构对他进行培训,并且推荐了一些学习网站。

由于这名学生在四年级时每天玩游戏到凌晨4点,所以家长把家里的电脑收了起来,但还是继续给他提供机会让他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这次信息主任的鼓励,更激发了他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热情。

后来,他和其他同学发明的导盲手机,获得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他还获得了中国科协的肯定,作为中国科协“英才计划”的一员参加各种国际计算机论坛。现在他的导师是复旦大学计算机和软件学院的院长。最近,他设计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也在“包校”正式投入使用。

第二个故事——《光明与黑暗之书》。

有一天,在“包校”中学部的宿舍里,熄灯之后,一名宿管老师看到两个男孩在电脑前讨论着什么。按照宿舍的管理规定,他们的电脑肯定要被没收。

宿管老师第二天了解情况以后才知道,这两个八年级的男孩正在创作一部描写19世纪普法战争的小说,叫《光明与黑暗之书》。其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普鲁士士兵,另一个是法国士兵。这两个男孩通过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来展示整个战争的场景。

由于出版社马上要出书,他们俩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赶进度。

宿管老师知道这个情况后,不仅没有按照纪律条例处分他们,还把电脑还了回去,给他们的创作创造机会。

第三个故事——抽水马桶。

有一天在小学部,保洁员突然听到卫生间里有异响,打开一看,一个小男孩正在那里拆装马桶的水箱。

课后我们把他喊到办公室了解情况才知道,原来他想研究一下马桶抽水的原理。

我们把他的家长请来后才知道,这个孩子从懂事开始,除了他父亲的名贵手表,家里所有的东西他都可以拆装。

那他为什么拆学校的马桶?因为家里的马桶是连体的,学校的是分体的。家长知道以后,首先对孩子进行了批评教育,然后特地买了个分体的马桶,让孩子在家里拆装。后来这个孩子在香港举办的乐高国际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我想通过这三个故事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应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叛逆行为?叛逆行为是不是错误的?

我认为并不能简单地下结论。现在不少老师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安静听课、举手发言、把手放到背后,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许顶撞老师……

这样用“不”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有创新能力吗?

回想当初,我们面试那个拆马桶的男孩时,他差点儿没通过面试。怎么回事呢?

因为他坐不定。从我们的心理行为规范来看,他好像有点“问题”,但是经过讨论,大家觉得,说不定他在琢磨事情,这说明他应该是具备创新能力的。果然不出所料。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认为对孩子叛逆的宽容,就是对孩子的创造力的保护。

最近有一个很热的名词,叫“工匠精神”。

在德国,从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开始,老师和家长就按照他的个性、特长来设计他的专业发展路径,60%的孩子会进入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德国的工业水平和产品技术是世界一流的,因为德国的教育就是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按照其个性来发展并取得成功。

因此,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育,研究孩子就是培养孩子。该怎么做呢?通过观测——记录——研究——分析——归纳,知道孩子在发展过程中何时需要呵护,何时需要指导、帮助和支持。

我在《教育在哪里——一个校长的365天》这本书中,讲过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故事。有一天上课,老师拿出一幅画,上面画了一只眼的大熊猫。老师问孩子们这幅画画得对不对,只有一个孩子说“对”,其他孩子都举手说“不对”,孩子们发生了争论。但老师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让说“对”的孩子来做解释。

他说:“有一次妈妈带我到动物园,我就看到了一只眼的大熊猫。”他上台画了一只大熊猫的侧面,的确是一只眼睛。

这时候老师说,这两种回答都是正确的,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去观察事物。

不管是老师、校长还是家长,我们不可能碰到个性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想让他们获得成功,首先要呵护那些所谓的叛逆行为。

猜你喜欢

实验学校马桶家长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便便哪去了
床到马桶的距离
犯错误找家长
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学生作品选登
你家马桶省水么?
金坛市明珍实验学校
金鱼缸音乐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