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动漫产业供给侧改革拓新之路
2019-10-18闫国
目前,我国动漫产业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城市,由此而形成动漫产业区域分布格局和梯队结构,围绕各大城市设置的动漫产业基地是推动动漫产业发展和支撑的重要力量。在国家转型政策和国内市场需求调配下,2014-2015年我国动画产品逐步由生产数量向生产质量转变,这体现在国内电视动画行业的总体发展中,即为调控与市场作用下作品数量的理性回落。从重庆电视动画片生产趋势来看,2007-2009年重庆因较高的产量成为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十大生产城市。2007年共生产电视动画片10部(4699分钟),排名第六;2008年共生产电视动画片6部(3510分钟),排名第10位;2009年共生产电视动画片12部(5267分钟),排名第10位[1]。2010年为重庆原创电视动画的调控转折期,以年产12部4805分钟的数量位居全国第10位,随后的2011-2014年间,重庆原创动画逐年由7部3340分钟到4部2398分钟再到1部780分钟,2014-2015年重庆电视动画片备案数量共8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0.3%和3%,重庆已然成为西部各省区中最主要的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地区。
重庆原创动画2005-2016在生产量和电视动画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处于探索阶段的重庆动漫游戏开发、动漫衍生开发、漫画图书出版也不断发展。2012年重庆首个动漫产业版权服务工作站——华岩动漫产业园版权服务工作站在华岩动漫产业园正式设立,推动动漫产业的孵化、许可、交易和使用,推动实现版权对增强动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推动作用。至2016年重庆已有国内知名动漫展示、交易、交流、合作、融资平台——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直辖市(省)级动漫产业基地3个,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两批,动漫类)5个。2016年重庆本土原创动画《嘻哈游记》入选文化部2016年動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作为重庆本土动漫品牌“嘻哈游记”从制作国内首部三维原创科普探索动画片《嘻哈游记》到发掘幼儿教育优质资源,形成以“嘻哈游记”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动漫文化教育品牌,实现了从区域品牌到全国品牌的跨越。
一、供给侧改革下重庆动漫产业的发展趋向
当下,重庆动漫产业架构日渐丰富和多元,动漫产业链条各环节衔接逐渐展开,在供给侧改革推动下,重庆动漫发展逐渐向打造动漫品牌精品、发展复合式动漫高级人才培养、优化动漫文化业态供给、加强动漫产业业态整合凝聚等方向发展,动漫文化与新媒介、科技融合探索趋势明显,本土品牌经营下的授权作为重庆动漫产业链发展的关键部分也在完善。
(一)由注重数量发展转向强化动漫品牌精品供给的建设和发展
在新时期动漫产业供给侧发展框架下,国内动漫更加注重由数量发展型向质量加强型转变由,为了适应国内动漫产业供给转向的发展需求,在2011年重庆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强传统内容与数字技术融合,鼓励和扶持动漫等文化品牌,支持重点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在重庆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文化精品创作体系的发展列入规划,并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2011年至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和发展阶段,重庆动画片制作的分钟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逐步转向对动漫品牌精品供给的建设和发展。由重庆本土动漫起步发展的电视动画《麻辣小冤家》到当下全国动漫品牌建设与保护计划的重庆精品动漫《荷包蛋》和《嘻哈游记》,重庆动漫产业发展由注重产量的播出转为注重精品品牌的涵养式建设,并呈现出向动漫上下游产业链快速拓展的发展趋势。
(二)动漫产业规模性发展趋势明显,动漫产品类型多样化
20世纪90年代,重庆第一家动漫企业易动影像公司成立,历经20余年的发展,重庆本土动漫和游戏企业达到313家(动漫255家、游戏58家),仅2012年当年重庆动漫企业数量就由65家发展到了100家,整体翻了一番,“2011年到2013年,重庆动漫产业整体产值从3000多万元增加至近6000万元”[2]。
在国家“十一五”后期对动漫产业进行调整和转变影响下,地区转型升级、媒介融合、文化精品打造及拉动文化消费为要旨的重庆文化产业转型,动漫产业在全产业链的供给发展也形成了围绕动漫全产业链形态以本土企业为主体、本土品牌为核心不断拓展的区位特色。(1)以本土品牌动漫创意的制作生产,如《麻辣小冤家》《嘻哈游记》《乐乐熊》等;(2)以本土游戏IP研发、授权、运营的游戏产品生产,如重庆祥维科技的《完美农场》《魔神战纪》、重庆隆讯科技的《圣殿之门3D》、重庆迅游科技的《大航海mini》等;(3)以本土原创品牌为核心的动漫教育、主题园区等文化产品运营板块,如以“嘻哈游记”为IP运营的儿童幼儿园、乐园,以“ TICO”为IP运营的儿童玩具店、艺术学校、童装店、购物中心等。
(三)本土动漫发展模式多元化,地域特色明显
党的十八大将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产业模式优化升级将国内动漫产业发展由“量变”竞争引入“质变”竞争。在国家和地方扶持政策双重作用下,重庆动漫企业不断实现多元、多层次的发展模式并逐步扩大,形成了“内容IP授权创作制作+IP开发投资+代工;传统文化精品打造+贴片广告+创新资本运作+海外发行;自主知识产权+跨界整合延伸+区域品牌提升等多元化的动漫企业发展模式”[3]。
1.重庆广播电视集团与四川美术学院在重庆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主导下,联合组建了重庆视美动画公司,创造性地建立了“媒”“校”资源整合+原创的动漫发展模式,依托重庆广电集团的媒介力量和四川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在动漫人才输送上的有力支撑,“媒”“校”资源整合+原创的全新动漫企业运营取得显著效果,2008年重庆视美动画公司成为重庆少儿频道的主体运营代理机构,并积极探索由传统的向电视频道售卖动画产品到平台开放合作+品牌营销+衍生的协作延伸产业链模式,2009年至2013年视美动画与天贝动漫玩具有限公司联合将动漫形象打造成动画片《弹珠传说》,与广东奥飞动漫联合推出动画片《神魄》并依托频道收视带动其后续动漫玩具衍生产品销售,使视美动画的运作模式由“原创+频道售卖+频道品牌平台打造+品牌营销”进一步拓展为“原创+频道售卖+频道品牌平台打造+品牌营销+衍生”的发展模式。2014年我国二次元文化从亚文化状态进入主流文化范畴,视美动画再次拓展运营模式将动漫市场从儿童动漫向成人动漫拓展,发展“内容IP授权创作制作+IP开发投资”的多元模式。
2.以民营资本主导组建的享弘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性地发展了本土动漫企业以版权质押获得资金资本的运作机制。在国家鼓励金融资本注入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下,重庆动漫企业享弘数字影视有限公司通过打造自主动漫版权“乐乐熊”,以版权质押获得资金资本的方式应对本土民营动漫企业的高风险和高投入,形成以原创作品+版权运营为核心的“动漫创意版权化+优秀动漫品牌版权资源化(贴片广告)+优秀动漫品牌资源资本化(版权质押)+优秀品牌知识产权金融”发展模式,并通过资金链的延续确保了持续投入产生附加值。
除国有资产为主导的视美动画和民营动画企业享弘影视以外,重庆本土动漫企业,如帝华广告传媒借助“校”“企”优势联合开发动画品牌,建构动画品牌+动漫教育+主题游乐园的延伸产业链;重庆柠色动漫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动漫童装品牌形象授权开发“小猪班纳”动漫,逐步发展为“形象资源授权创作制作+开发+产业链延伸”的模式。
(四)形成了校企联合+基地+会展营销的区域动漫发展支撑架构
企业主体与动漫人才培育主体联合使重庆动漫在资源凝聚和运作拓展等方面建立了基础,2005年由校企合作的视美动画成立借助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动画研究、人才资源储备以及在艺术创意方面的优势支撑使视美动画迅速发展拥有年产3000分钟以上动画片的制作能力,成为西部最具实力的动漫研发、生产基地。在2007年作为西南地区突出的动画产业基地视美动画成为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支撑视美动画进行动画研发及人才资源储备的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也成为教育部授予的动漫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和高校动漫特色专业建设点,由地方学校+地方企业强强联合形成的“产学研”助力地方动漫产业发展的重庆模式成为全国最具特色的动漫发展模式,对重庆区域动漫企业和区域动漫产业的运作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国家《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政策支持下,截至2016年,重庆已落成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市(省)级动漫类创意产业基地2个,市(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动漫类)基地4个,以及国家级动漫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等动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才培养平台。此外还包括: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7个动漫及人才培养(或包含动漫类)集聚实体基地,以及重庆打造的区域性动漫会展品牌——“西部动漫文化节”。“校企联合+基地+会展营销”的区域动漫发展支撑架构使重庆动漫的发展在资源平台、人才与技术平台、推广交流平台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推动了重庆动漫以动画为核心衍生产业链的发展。
二、供给侧与文化业态创新下重庆动漫产业的局限
尽管重庆动漫产业在规模发展中呈现出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和本地区的特色,但从当下和未来文化供给侧的发展和要求来看,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局限性。
(一)动漫精品不足,且品牌影响较弱
在动漫产业发展初期,重庆本土动漫凭借着独特的发展模式,在以电视原创动画和代加工、低成本为本土优势下,制作的具有地域风土人情特色的原创动画《麻辣小冤家》和以代表中国符号的“乐乐熊”一度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但整体来看,重庆动漫仍然缺乏具有民族文化基因和普世价值观的动漫故事形象。由于在形象设计、故事剧本、视听语言风格上带有很强的模仿和复制,使得重庆创作的动漫缺少经过市场检验且深入人心的知名动画形象和精品。
(二)大型动漫企业较少,企业品牌影响力较弱
动漫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不仅仅是企业的数量集聚效应,还包括了企业的规模效应和产业链上下游合理化分工的集群化。当下,重庆动漫产业规模虽然具有三百余家企业支撑,但是这些动漫企业绝大多数定位于代加工的动漫产业上游发展,且从本地区在全国认定的动漫企业数据(截至2015年,国家备案认定企业8家,重点动漫企业1家)来看,依然与中部地区以及四川省有一定差距。同时,作为仅有的几个大(中)型动漫企业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较弱。
(三)动漫创意人才的自主培养和引入,不足以支撐区域动漫产业的发展
国内自2004年动画产业化发展以来便存在人才缺口大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问题,根据2015年相关数据我国动漫人才缺口达40万[4],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求。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省市,正式设置动画专业的院校有四川美术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7所本科院校以及3所高职院校,平均每年培养动画专业本科生800余人、动画专业高职高专生140余人,除以上正式设置动画专业的院校外,还有像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程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也设有动画方向的专业培养动漫人才。尽管重庆本地绝大多数本科及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动漫产业人才,但是由于其深入内陆地区且开放起步较晚,对于新兴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导致在新时期动漫产业供给侧发展的当下,重庆动漫产业发展面临人才培养有效供给不足、本土动漫人才外流和高端动漫创意人才缺少、引入不足的问题。
(四)动漫基地和动漫园区集聚力量不足
“动漫及其相关企业的集聚集群化发展是动漫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企业在聚合效应下实现资源、技术、设施的共享,形成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降低各项成本,动漫产业园区和基地作为动漫产业集群的具体载体是各地区推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方式”[5]。在国家和地方对动漫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推动下,重庆目前企业型动漫产业园有重庆视美动画公司、重庆享弘数字影视公司、重庆正大动梦科技公司;基地型动漫园区有:重庆南岸茶园新区动画产业基地、金渠软件及动漫创业基地;以及与动漫产业密切关联的综合类企业集聚产业园及基地等。虽然历经十多年的发展,重庆在国家、省市级动漫基地、园区布局上取得较快的发展。但是,从当下对这些基地和园区的考察来看,绝大多数园区和基地区域集聚效应不足,难以支撑未来重庆动漫的发展。
作为目前重庆入驻率较好的国家数字和软件基地,重庆渝北水星科技大厦和海王星科技大厦集聚了企业200多家,其中动漫企业不足10家,既不能形成规模化,更难以形成协作化的产业联系与分工。因此,虽然重庆动画、漫画、游戏企业在纵向产业链上逐渐延伸发展,但是,缺少专门针对产业链某环节深度加工的动漫企业,同时动画、漫画、游戏企业间横向产业延伸效果也不明显。
三、文化产业供给侧视域下重庆动漫的发展路径
2016年重庆市颁布的《关于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中,将动漫游戏、创意設计、影视艺术、网络文化、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消费列为新消费重点领域和主导方向,且将以建设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把带动市民文化消费的增长列为“十三五”文化消费规划内容。从动漫文化产品生产和有效供给看,动漫产品结构性过剩与公众对动漫文化优质产品多元化、多层次有效供给需求间的矛盾,使得重庆动漫若要实现从规模生产到转型品牌建设,还必须依赖于动漫产品在质量、动漫产业核心要素的供给性调整和动漫产业生态环境、集聚发展的转型调整。
(一)立足于区域动漫产业现有特点,推动动漫产品由供给数量向供给质量转型
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自2010年以来逐步从规模发展的初级阶段走向品牌发展的高级阶段[6],在计划政策和市场调控作用下,2012年国内动漫生产企业出现逆增长,2014年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的趋势更加明显,动漫产业进入以精品、品牌、内容为主导的供给数量向供给质量转型发展轨道。重庆动漫当立足于本区域动漫供给结构现状以精品、品牌、内容为主导转型发展。
1.实现盈利模式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必须走多元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当下,重庆动漫产业的主体力量为中小型企业,本地区动漫企业力量的布局区别于国内以大型企业为主导动漫产业发达区域的成规模发展布局。因此,由创意研究+设计制作+推广播出+IP品牌授权+衍生品的动漫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分散中小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品牌、规模效应的形成,特别是照搬套用美、日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因此,要实现盈利模式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必须走多元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探索发掘与区域传统产业相关联的动漫精品形象,避免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高风险、长链条,推动资金分散、人力分散、产业集聚力低的中小型动漫企业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资本涵育优质区域动漫品牌,并以此为出发点培育重庆动漫龙头企业。
2.打造富于文化创意元素的符合普世价值观的原创动漫精品。内容是动漫的生命力所在,内容为王创意制胜是国内外动漫品牌获得成功的不变法则,文化元素的创造性运用是原创动漫的核心所在,缺少文化特色资源的创造性发掘带来的文化思想性元素的缺失,和制作中创造性借鉴与抽象性文化意识改造的缺失,使得重庆制作的动漫产品缺乏文化基因和内化力量,难以形成深入人心的动漫形象和精品作品。因此,打造富有文化创意元素的符合普世价值观的原创动漫精品才能推动重庆动漫由供给数量向供给质量的转型发展,具体要在具备稀缺性、重复使用性文化资源特质的动漫创意领域,发挥政府对动漫企业和个人进行精品文化打造的引导作用,推动无形文化资源向有形动漫精品的转化。
3.转变区域动漫“低幼化”,培育全龄化动漫消费需求,提升动漫文化创意内容对于公众消费的吸引力。应将“泛动漫”理念运用于城市社会发展,将动漫文化与区域产业、行业有效融合。重庆动漫消费在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需求。首先,重庆具有较大数量的动漫消费人群,据统计,约有12万人的动漫消费人群活跃在重庆,占全市常住人口的0.4%(2015年全市人口3016.6万人);其次,在全国动漫产业格局的构成中,重庆利用自身移动互联网、数字传媒和新兴游戏产业优势,推进多元化新型动漫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使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工业制造、数字内容、人居环境、旅游产业充分融合,文化创意与设计类企业占文化企业总数的25.55%,远大于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企业的8.47%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企业的1.53%[7],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动漫产品、新媒体传播技术与文化消费的融合,使动漫产品在向数字化生产转化中,凭借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化消费进一步拓展了重庆动漫的消费力量,根据2016年国内最大的独立原创漫画网络平台“有妖气”(u17.com)数据,重庆主城区网络漫画消费者19.8万人,占大陆主要网络漫画消费十大城市人数的7%,紧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8]。因此,提高动漫在城市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带动作用,促进动漫文化业态创新是提升重庆动漫产业发展的内动力,也是实现重庆动漫由供给数量向供给质量转型的有效手段。
(二)改进动漫专业生源选拔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以适应文化产业供给侧发展需求
人才作为动漫产业基本要素之一,在动漫产业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其中复合式高层次人才是包括动漫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力量,动漫高级复合式从业人才的缺乏是阻碍国内动漫产业转型发展的共识性因素,包括重庆在内的国内各地区动漫产业人才呈现金字塔结构。综合国内对动漫高端人才的分析来看,居于金字塔顶层的复合式动漫高级从业人才缺乏成为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
复合式动漫高级从业人才具有创意性、技术性、人文性、跨学科性、管理性等特性,人才类型包括编剧、导演、策划、高级原画、营销管理、设计开发等。在当前动漫教育优质资源集中于东部沿海区域的形势下,推动重庆动漫产业核心要素供给升级转型包含三方面内容:调整人才培养选拔与培育机制,优化创意产业人才凝聚环境。
1.改进动漫及相关专业生源选拔机制。高校作为人才培育主体在复合式动漫高端人才的塑造上具有引领作用,逐步改进以对学生造型能力考察为主的单一生源选拔机制[9],在本科(尤其是研究生)层次的动漫生源选拨上探索以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考核为主的自主灵活选拔制度,转变艺术统考、美术联考造型能力作为动漫类院校生源的单一来源,扩大优质生源渠道。
2.改进动漫人才培养机制。逐步转变以院校、行业机构独立培养动漫人才的单一培养机制。一方面,集中重庆动漫高校自身优势特色与资源;另一方面,探索学校协同社会联合培育动漫高端人才的培养机制。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强重庆在动漫创意人才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动漫教育机构、品牌动漫企业的培养方式和理念,推动重庆动漫编剧、导演、策划、高级原画、营销管理、设计开发类人才培育理念的国际视野形成,通过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动漫企业合作办学,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培育机制,以拓展培育人才的综合素质及实践服务动漫产业的能力。
(三)优化动漫产业基地和园区业态环境,促进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在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重庆动漫产业结构中,“规模小、分布散、力量弱”成为影响区域动漫发展的因素,推动形成“整合、凝聚、融合”集群化发展的结构布局,有利于实现区域内动漫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社会生产要素。在协同动漫产业核心要素供给转型中,重庆动漫园区和基地集群效应的有效实现还包括:
1.培育打造动漫龙头企业,以实现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凝聚产业力。在政策引导与产业布局中坚持“扶强扶精”的原则,着重给予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动漫企业和具有品牌特色的动漫企业以重点培育,在资金、税收、人才、市场配套等方面重点扶持,推动重点培育动漫企业向规模化、精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发挥其在产业中的凝聚力量,促使其他中小企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合理分工和产业技术升级。
2.完善动漫园区和基地社会化公共服务环境建设,提高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能力。对当前布局的动漫及与动漫相关联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进行区位优势和产业定位特色展开评估,建立分类、分层差异化管理机制,对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明显的园区与基地在社会化公共服务环境配套上予以重点支持,通过整合政府、社会、企业等多元资源帮助优势及特色园区和基地建设辖区内孵化、融资技术、交易等社会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低成本的信息、技术、人才、交易展示、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知识产权、融资等公共服务,形成优势、特色突出的良好产业园区公共服务环境,吸引并推动国内外高端动漫创意人才资源和企业资源集聚的形成。
结语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重要城市在成为直辖市以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重庆地区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领域需求的多样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布局,促使重庆社会经济的有效增长较为明显。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下消费观念、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和五大功能区的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下文化消费和服务供给的发展,一方面使重庆文化消费由数量消费转向质量消费,由单一满足生存发展向满足多样化的娱乐享受消费结构转变;另一方面,重庆文化消费缺口扩大及发展潜力不断增长,进一步促使地区政策对文化消费的重视和投入。近年来随着创投和IP与二次元文化消费、产业的融合,动漫展会成为与以数字网络为平台的动漫线上消费社区互补的二次元文化线下消費的主要场所,据《中国会展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2015年我国共举办各类动漫会展1000余个,观众5000人次以上规模的90个,重庆动漫会展达20万人次以上,成为与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并列的动漫会展消费主要城市[10],且作为在西部地区主办的动漫文化节,重庆西部动漫文化节从2009年到2015年实现参展企业2005家、观展人次84万、门票收入1434万,项目签约金额285亿。重庆动漫文化在受众群体、以数码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动漫消费力量、线下动漫消费方面在西南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综上,从动漫产业系统综合发展的角度来看,西南动漫产区中的重庆动漫及生产已经逐步走出原有门类结构单一、产业内部门类不完整对动漫整体发展支持失衡的状况,重庆动漫的生产已经在原创电视动画、精品动画、动漫游戏开发、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和制作、漫画图书及版权等动漫产业门类中基本铺开,涉及动漫资本运营、内容创作与制作加工、媒介传播、衍生开发和销售系统等领域,区域结构中的重庆动漫生产已经迈入多元并进的阶段。
重庆动漫产业在由规模性发展进入优化供给的精品品牌建设转型发展阶段,仍需不断在发展模式、融资、运营方式上实现多元化,推动动漫与金融以及实体产业融合,推动文化产业供给和业态创新,尤其是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规划重要位置的直辖市,在长江文化产业带的布局下,要实现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促进文化创意新业态的不断生成,为重庆动漫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卢斌等.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9.
[2]重庆动漫:难以做大做强,渴望形成完整产业链[EB/OL].(2014-7-3)[2017-6-8]
http://comic.people.com.cn/n/2014/0703/c122366-25232941.html.
[3]闫国.供给侧视域下重庆动漫产业协同创新与转型发展[ C ].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290.
[4]卢斌等.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9.
[5]闫国.供给侧视域下重庆动漫产业协同创新与转型发展[ C ].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292.
[6]卢斌等.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28.
[7]重庆文化产业平稳增长[EB/OL].(2015-1-8)[2017-6-8]
http://news.163.com/15/0108/05/AFDPR9HS00014AED.html.
[8]卢斌等.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6)[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29.
[9]光明日报.复合型动漫高端人才培养难题如何破解[EB/OL].(2011-11-30)[2017-6-8]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11/30/c_122353704.htm.
[10]动漫会展成动漫产业亮点,行业发展势头向好[EB/OL].(2016-9-2)[2017-6-8]
http://mt.sohu.com/20160902/n4673747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