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观察幼儿的措施
2019-10-18吴小红
吴小红
[摘 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教师注重观察幼儿学习的行为过程,记录幼儿行为中典型的、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以后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由此可见,观察幼儿园是教师很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在课程实施、幼儿活动与一日生活中,教师不能仅凭主观印象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判断,而是要观察幼儿在学习和活动过程当中的情感态度、动作行为、语言表达、思维模式等并进行记录分析。
[关键词] 幼儿教育;观察;教师成长
在课程实施、幼儿活动与一日生活中,教师不能仅凭主观印象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判断,而是要观察幼儿在学习和活动过程当中的情感态度、动作行为、语言表达、思维模式等,并进行记录分析。但是,目前幼儿教师们对观察的了解与认识还不足,对为何观察、怎样观察、观察什么仍有困惑,导致教师不能将有效的观察方法作为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工具。
刘占兰教授说过:“善于观察儿童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观察既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也是教师把握幼儿已有经验、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基本途径。回顾幼儿教师观察幼儿的现状,还存在着“只观未察、会观不会察、会观会察不会行”等诸多问题。学会观察幼儿是要求教师主动地在幼儿的日常行为中找到能够读懂幼儿思维的细节,找到支持、帮助、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依据。如何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路径和方法,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学习、读懂幼儿,我们以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作为基础,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指针,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实践。
一、取长补短:掌握正確的观察策略
观察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观察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特性,也都有最适合运用的特定情况和目的。正确的观察方法能够使教师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准确的资料。目前,教师对观察的意识、技能都有待加强。为此,及时更新教师理念,让教师掌握正确的观察策略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明晰实况记录九大点
做到观察幼儿时克服随意性、主观性、成人本位等不适宜、不规范的现象,严谨白描叙述,学习张晖老师对实况记录(叙述描述)提出的九大点,再用老师的观察记录案例分析,看白描记录和九大点有没有对应起来。
(二)分步推进观察策略
(1)为教师提供多种表格,可以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记录,了解常用的观察记录方式;
(2)有针对性地调整观察思路,内化观察的三步骤;
(3)提升教师分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通过白描式的观察记录方式了解幼儿发生了什么,并对应《指南》找到各年龄段幼儿相对应的典型性行为,依靠《指南》和《纲要》找出理论支点,了解幼儿发生怎样的学习。
二、小步递进:选定观察对象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在观察过程中,选择的观察对象也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和角度,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是幼儿教师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但实践中,教师经常在观察幼儿,但这种观察往往是偶然的、无目的的,质量不高。
(一)第一阶段:海量观察
我们采取定区观察的方式,先不要求教师写观察记录,而是进行视频记录,每周分组集中分享,各人从自己上传的视频中选择1—2个对照“实况记录九大点”进行白描式讲述,只说看到了什么,不做分析。一段时间原生态的视频讲述之后,老师们眼里有了孩子,在视频筛选与讲述的过程中,老师们渐渐意识到有目的观察的必要性,并注重从幼儿日常游戏常规、与材料间的互动、与同伴交往等各个方面进行幼儿游戏观察。
(二)第二阶段:有目的观察
所谓有目的观察指的是在事先设定好观察的目标、持续针对性的观察。这个目标可能是指确定的目标儿童(有目的地观察一名或者一群儿童),也可能是指确定的目标行为(有目的地观察儿童某一方面的行为),以便通过观察分析,确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要合理观察幼儿就要确立一个观察框架,才能使观察不至于陷入随意、散乱的状态。
1.跟踪观察
南师大原晋霞教授指出:“零碎的观察无法达到目的,只有连续系统观察,才可能真正理解样本儿童,进而转变教师的儿童观,改变教师与非样本儿童之间的关系。”我们吸纳张晖教授在与一所幼儿园交流中谈到的连续观察策略,拟定班级观察计划,同班两位老师做好分工,确保每周一位老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重点观察,另一位老师关注全体幼儿,灵活运用一日三次和每周多次的观察方法。从刚开始的无目的观察到现在的有目的观察,从扫描式观察到定人跟踪观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观察幼儿,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而使老师们更深层次地理解了观察记录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主动观察的意识逐步形成。
2.记录多元
要求: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在前期海量观察的基础之上,我们改变了对观察记录“量”的要求,注重通过日常研讨对观察记录形成“质”的追求,鼓励教师运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记录,把观察记录形式的主动权还给老师:一张图、一些记号、一个小本子、一段录音、多种表格等等,都是他们观察记录的方式。以此教师可以随时记录下当时发生的事件,大大提升观察的有效性。
三、直面难点:客观准确地分析观察资料
观察的价值在于观察记录资料的运用,客观准确地分析是了解客观事实的必要手段。如何了解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是老师们面临的难题。
(一)同写一个观察记录
为切实提高老师们的观察水平,多次开展了“同写一个观察记录”的活动。观看一则3—4分钟的幼儿游戏视频,让老师们带着“自我提升和理解幼儿”的目的,同写观察记录再集中研讨,从具体案例的讨论、剖析中,老师们对于“如何观察孩子,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学习方式,如何记录、分析及跟进”等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观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视频分享
尝试通过视频分享帮助教师“发现幼儿行为表现的意义”,每周由一名教师担任视频分享者(采取自荐和指定相结合的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幼儿游戏视频分享自己如何在活动中识别和回应幼儿的,另一种方式是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但自己无法解决,借助小组研讨,在思维碰撞和理论支撑中努力发现和探寻孩子的需要。
(三)分析与回应
虞永平教授从课程的角度阐述了观察幼儿的价值。观察结束后,能够科学分析幼儿行为并给予恰当的反馈和帮助是观察至关重要的环节。实践中,我们就如何做好“分析与回应”形成如下共识:一是准确的分析源自丰实的理论素养。我们整理了常用的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及适用范围,编制成小书卡,人手一套,供教师分析时检索,借助《指南》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找出理论支点,了解幼儿正在发生怎样的学习。二是明确客观分析幼儿应关注幼儿活动背景,包括场景、材料、同伴互动关系以及行为发生的因果关系等。三是游戏后的分享、交流。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基于儿童立场的回应才能促进和加深幼儿行为的意义。
北京孙莉莉教授说:“在美学理论中有一种说法,叫凝视产生美。”观察,就是我们对孩子的凝视。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便会发现他们生活中的美,他们自主游戏与成长的美。愿我们的每位教师都有一双“观”这种美的眼睛,都有一种“察”这种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永华.试论教师对学生行为的专业观察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2,(09).
[2] 任菊英,马晓音.强化教师观察意识 促进幼儿个性发展[J]. 新课程(教研),2011,(03).
[3] 李娟.促进教师观察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4] 左茹.开展幼儿观察记录活动的价值与实施要求[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7).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