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前向期待”是重要的

2019-10-18钟启泉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力水准知识点

钟启泉

教师对儿童的“期待”应该是一种“前向期待”。所谓前向期待,是指教师的一种乐观看法——无论教怎样的学生、教什么,最终总能达成目标,实现成功。对于成功的机会,常常能夠敏感地作出反应。比如,“相信每一个儿童都能尽其所能实现学习的目标”“我是一个好教师,拥有作为一名专业工作者的自豪”“我想好好学习,勤于思考,乐于参加教学研讨”。其结果是,一心一意付出相应的努力,于是实现的可能性就高。因而,这样的教师关注成功,特别是儿童的成功。相对于前向期待,所谓后向期待,是指教师的一种悲观看法——无论教怎样的学生、教什么,终究只能是失败,做什么都是徒劳无功,教师的教学没有什么意义。这种教师一旦预期失败,往往总要找出失败的理由来。其结果是,无所作为,无能为力,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就高。因而,这样的教师不能正视失败,特别是儿童的失败。

“期待”不同于要求“高水准”。不过,作为结果,拥有前向期待的教师有助于儿童获得高水准的学习。信念与期待比智力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因此,教师要求得成功,“重要的是改变感受的方法。一个人或许可能抵制言说,但不可能抵制态度与期待”。

关于“期待”的一个代表性案例是1960年哈佛大学罗森塔尔(R.Rosenthal)做的实验。这是一个细致周到的实验,在这里,通过传递变化的信息,成为实验对象的是“期待”——教务主任对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儿童的期待。儿童存在着对教师期待的“前向”与“后向”而学习或不学习的倾向。对所有拥有高期待并传递给了儿童的教师,其所在的班级儿童的学力会高于对儿童不那么期待的教师所教授的儿童。

爱尔兰著名诗人、散文家叶芝(W.B.Yeats)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应试教育把儿童视为知识的容器,以为不断地往儿童的头脑中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就是有质量的教育,却无情地扑灭了儿童的前向期待与探究欲望。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学力水准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若干措施
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浅谈构建促进学力发展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