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云锦用在我 结构安排臻巧妙
2019-10-18
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把材料有步骤、有主次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紧密、有机、统一的整体。古人称之为“谋篇”“布局”。就记叙文而言,谋篇布局的问题,要比其他文体更重要一些。
这好比盖房,首先要设计好中心部分的部位和层次,即必须先设计好蓝图,怎样开头、怎样展开,怎样衔接、怎样照应,以及怎样结尾等,这些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统筹安排,否则,文章就散,就不完整,就不能成篇。
我们可以适当借鉴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安排记叙文的结构:
一、从传统小说中借鉴叙述技巧:以“人物——事件”的线性模式结构全篇
这是一种最传统的,也是我们写作记叙文运用得最多的一种结构模式,人物与事件的纠缠,就是我们所说的“情节”了。
情节的框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框架基本上可以覆盖传统小说的情节安排,也是我们写作记叙文遵循的模式。在这种模式统摄下,“简单”与“复杂”的区别可以归列以下三点:
1.是平铺直叙,还是波澜起伏。我们叙述一件事情,往往局限于将其原原本本、有头有尾、一一道来的水平上,如果用符号表示的话,其结构呈现的就是一条直线。因思维与想象的难以拓展,文章便停留在“简单记叙文”的阶段。
应对之法,就是变“直线”为“曲线”,变平铺直叙为波澜起伏,后者是传统小说叙述的最基本套路。讲究曲折有致、抑扬跌宕,使文章摇曳生姿,结构自然就“复杂”了。比如在叙述一件事时,或设置障碍,或横生枝节,“直线”就打破了,波澜就兴起了。
2.是“单线叙述”,还是“双线并进”。“有头有尾、一一道来”地叙述,文章的符号是一条直线,即简单记叙文;我们可以从传统小说中借鉴其“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法,那么一条直线就可以变为两条平行线了,再让这两条线在适当的时候交叉,复杂记叙文的面貌就呈现了。比如,一条线:张三在上学路上,如何如何;另一条线:李四在上学路上,如何如何。张三与李四错落分写,最终相会于校门口。
3.是顾此失彼,还是顾盼照应。为了求得文章的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就要讲究过渡照应之法。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表达不同意思的上下段落或上下层次,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连缀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为表现某一个主题服务。一般来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每当遇到需要转换叙述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这种“过渡成分”,有时候可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有时候可以是事例之间的抒情或议论的段落。目的相同,都是把本来各具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过渡还应用在文中顺叙、插叙与倒叙互相转换的时候,最典型的例子可以是鲁迅先生的《祝福》。作者在开篇大段倒叙了祥林嫂之死后,以一个过渡段“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便转入对祥林嫂一生按时间顺序的讲述。
所谓照应,指的是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后面要有所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作“照应”,目的是为了让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鲁迅先生的小說《药》《祝福》等都是经典例证)。
二、从现代小说中借鉴叙述技巧:以人物的“情绪——心理”模式结构全篇
这是一种比较“现代”的结构模式,也是我们写作记叙文运用得比较少的一种结构模式。如果运用得法,可以更容易地传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并且使我们的文章具有更鲜明的现代色彩。掌握这种方法的要点,请注意与上述“人物——事件”结构方法的比较。
我们在以“人物——事件”为主的记叙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是与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并列的一种常见的写人的方法,一般的情况下,心理活动描写所占的比重是不大的,占据主要篇幅的还是事件过程的叙述。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中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受生活空间的限制,亲身经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的机会是很少的(即便是成人,大量的日常生活仍然是琐屑的,即所谓的“一地鸡毛”)。若想使文章感人,补救之法当然也有,那就只能靠想象了。不过十之八九,“编造”“杜撰”的弊病是很难避免的,所以常常被老师告诫。
这种以人物的“情绪——心理”模式结构全篇的写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再追求故事的“有头有尾”和“曲折动人”,人物的外在行动、矛盾冲突所组成的事件过程在这类文章中大大淡化了,人物的情绪和心理,一些平淡的琐事,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等却明显增多了。也可以说,作者的关注点发生了偏移,由关注“外在”的事件,回返到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思索日常平凡生活的意义,感受富有文化意蕴的生活现象。应当说,这对中学生写作文而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书写空间。
在传统的记叙文写法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常以引导语的句式出现,最常见的是“某某想:……(后面跟所想内容)”。而这种模式的结构法,通常并不经过叙述人的转述,而直接呈现原生态的人的心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材料。
你不妨做一个心理实验,在某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堂上,你的思想“走神”了,“浮想联翩”起来。此刻的思绪是飘浮的,是没有逻辑性的(自由联想),你可以一时想到天,一时想到地,一时想到童年,一时想到未来(时空交叉),头脑中浮现的画面急剧跳跃,彼此之间省略了许多交代而使内容缺乏连贯性。倘若运用得法,选材恰当,应该可以组成一篇像样的文章。当然,这里只是告诉你复杂记叙文之结构一法,功夫不到,切忌乱用。
三、从电影语言中借鉴叙述技巧:以“点阵式”蒙太奇模式结构全篇
有了过渡照应之法,便有了故意打破这种方法的叙述,也就是有意取消过渡段,在不同的叙述内容之间自由跳动(这种“自由跳动”,并不同于上面所说的“自由联想”,前者是若干个点的平行展开,后者是以一个原点为核心向四周围的辐射)。这种叙述是借鉴了电影的蒙太奇。所谓蒙太奇,指的是电影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剪辑组合技术,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电影语言。蒙太奇的效果,在于能使观众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感,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画面。记叙文借过来,是为了实现场面与场面之间的快速转换以避免拖泥带水,以期加快叙述的节奏。如果有兴趣读一点电影文学剧本,对它的“点阵式”叙述(即由一个一个不同场面的“点”连缀而成的画面和故事,区别于小说的线性叙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为我所用(不妨先在周记里练习),则必将大大有益于我们写作复杂记叙文。
试着举一个例子,一篇记叙文叙述了3个场景:①教室②食堂③寝室。3个场景之间,如果用过渡段衔接成篇,文章便显得整饬严密(但往往觉得拖沓);如果不用过渡段而直接转换,文章则显得节奏明快;倘若将这3个场景重复出现,比如说循环3次呢?那么“新的意义”就诞生了——比如可以解释为对时下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学生单调刻板的三点一线式学习生活的讽刺与批判,尽管不着一字,但是在场面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