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 体验 理解 传承

2019-10-18张倩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香囊活动室粽子

张倩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习俗,比如,祭龙,龙舟竞渡,挂艾草、菖蒲,吃粽子,放纸鸢,系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这些从古代传承下来的习俗,有的已经与现代孩子的生活相距甚远,如何让小班幼儿了解并接受呢?

我们认为,文化的传承不能靠灌输和说教,而是需要儿童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和体验,从而逐渐形成文化认同。儿童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验,并不仅限于听几个故事或做几样手工。要让小班幼儿在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教师既要了解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已有经验,也要充分思考可以用何种方式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这是我们设计活动的前提。

一、了解和丰富幼儿对端午节的经验

在端午节前,我们通过谈话活动了解小班幼儿对端午节的认知:什么是端午节?什么时候过端午节?端午节我们要做什么?幼儿说:“端午节要吃粽子。”“奶奶告诉我,端午节是五月初五,要划龙舟。”“端午节要吃饺子吧?”“端午节还要喝雄黄酒。”……从幼儿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端午节已有一定的概念,但大多只知道要吃粽子,也有部分幼儿听家里祖辈讲过一些端午节的习俗,但并不了解具体是怎样的,甚至还有幼儿把端午节的习俗和其他节日的习俗混淆。

为了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到底是什么、要做什么,我们从网络上找来简单易懂的动画短片在班里播放,幼儿由此初步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我们又改编了一首儿歌,将端午节的习俗蕴含其中,幼儿读来琅琅上口:“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草,佩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下午的点心时间,我们特意准备了一些小粽子,让幼儿看一看、剥一剥、尝一尝。

幼儿了解到端午节有划龙舟的习俗,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从网上购买了4条充气的可以5个人一起玩的旱地龙舟,投放在户外场地上,鼓励幼儿探索、尝试,自主学习旱地龙舟的玩法(见图1)。在玩这种旱地龙舟时,5个人需要同时骑在龙舟上,分别抓住各自座位前的把手,双脚踩地,把龙舟抬离地面,然后互相配合,同时向前走,从而使龙舟前进。幼儿在探索时发现,矮个子的小朋友骑在龙舟上,脚还不太够得着地,就没办法让龙舟前进,而高个子的小朋友做起来就容易得多,于是,在组队比赛时,幼儿就推举高个子的同伴上场,其他人则在一旁为同伴加油。幼儿在感知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传统习俗的同时,也体会着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二、對端午节活动的初步设计

经讨论,我们决定以小班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亲子活动迎接端午节,活动时间定在端午节假期前一天的上午。之所以选择以亲子活动的方式开展,一是为了降低操作难度,让幼儿可以有更好的游戏体验;二是为了增进亲子互动,并希望借此机会把家长卷入课程中,从而更加了解和更好地参与幼儿园的课程。

在设计和举办大型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对孩子、家长以及教师自身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实践才不会出现形式主义的问题。为此,小班年级组重点研讨了适合小班幼儿参与的端午节活动应如何定位,又该如何开展。

我们认为,幼儿从入园到毕业一共要在幼儿园度过三个端午节,因此不必要求他们通过一次活动就了解端午节的所有文化和习俗。小班幼儿的学习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为主,教师要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慢慢了解和体会端午节的文化。幼儿对这种文化的理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不断深入,文化的认同感也会由此增进。因此,我们达成了共识:降低对小班幼儿认知方面的要求,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活动,初步感知和体验端午节的文化。

根据小班幼儿对端午节的已有认知及其动作发展水平,我们确定了当天活动项目的设计方案:有以美食为切入点的活动项目,如品尝粽子、绿豆糕、咸鸭蛋等端午节传统美食,学习包粽子,制作粽子样子的手工作品等;有感受端午节传统习俗、民俗工艺的活动项目,如制作香囊,编织五彩绳,举行旱地龙舟赛等;有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和熟悉端午节文化的视听类活动项目。

三、布置节日环境

确定了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后,我们把要请爸爸妈妈来幼儿园一起过端午节的消息告诉了孩子们,他们都很期待。接下来,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为端午节活动做准备。

师幼一起讨论究竟要为端午节活动做哪些准备。幼儿之前经历过迎新年的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要把活动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那么,要怎么布置呢?幼儿关于端午节话题的讨论始终围绕着“吃粽子”,因而他们提议用粽子来布置环境。于是,我们准备了超轻黏土、彩色纸、卡纸、瓦楞纸、毛根等多种材料,引导幼儿一起做手工,用各种各样粽子样子的手工作品来装扮活动室和走廊(见图2~4)。

我们简化了操作步骤以适应幼儿的动作水平,幼儿可以负责剪轮廓、拼贴、涂色、添画等工作,教师则将幼儿的作品组合再加工,做成不同的粽子手工作品。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这样他们就可以在端午节活动当天的亲子制作活动中发挥主体性,教爸爸妈妈制作了。同一楼层大班的哥哥姐姐也来帮忙,他们一边自己制作,一边教弟弟妹妹制作,自然而然开展了大带小活动。作品完成之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了布置,营造节日氛围。

四、细化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前,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亲子活动的需要,并充分考虑活动的可行性和趣味性,细化了活动各个环节的设置。其中,我们考虑最多的就是活动材料的适宜性。我们希望提供的操作材料可以提升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让他们在体验端午节文化的同时感到活动有趣又好玩。同时,我们也力求做到各活动环节过渡自然。

1.活动内容和材料设计

我们的端午节亲子活动主要是以游园活动的形式进行的。确定了游园活动的项目后,我们又从小班幼儿的特点出发,对各个项目具体如何开展作了详细计划,希望这些活动既能反映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又能为幼儿所喜爱,能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比如,品尝端午节美食的活动,我们觉得,关于粽子,既要让幼儿喜欢吃,也要让幼儿知道粽子是如何做出来的。考虑到多数年轻的家长不会包粽子,我们打算请几位祖辈家长来教孩子们包。起初我们打算包好的粽子现煮现吃,但提前试了一下发现粽子煮熟要花很长时间,于是我们又准备了一些煮熟的粽子,现场热一下就能品尝了。同时,我们还准备了绿豆糕、咸鸭蛋让幼儿品尝,让他们了解更多端午节的美食。

又如,制作香囊的活动,由于不同的草药功效各异,有的是驱蚊的,有的是安神助眠的,因此我们设计了不同的图标加以区别。幼儿只要根据图标把相应功效的草药装进香囊,就可以配出自己想要的香囊。我们提供大小适宜的勺子用来取草药,香囊则是锦袋式的,装好草药直接抽拉封口即可,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比较容易操作。

再如,幼儿在前面对端午节文化的探索中了解到端午节要编五彩绳,五种颜色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把五彩绳编的手链系到手腕上有祝福健康、平安的意思,因此,幼儿特别期待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五彩绳手链。传统的五彩绳编织方法至少需要将3~6根绳子组合,这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太大。经过试验,我们简化了编织方法,只用两根绳子编织,一根作为主轴,另一根一直绕着主轴打单结即可。虽然打单结对小班幼儿来说仍有一定难度,但至少这是他们可以探索并尝试自己完成的工作。

由于在之前布置活动室环境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粽子样子的手工作品对幼儿来说是完全能够做到的,无论是将彩泥搓圆、搓长,做成粽子的形状,还是拿手工纸剪贴、涂色,这些技能在日常区域活动中都有所涉及,因此幼儿基本可以独立完成这些作品。

此外,在游园活动中,我们还特别设置了亲子共同观看动画的活动项目,以直观、有趣且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幼儿再次回顾并进一步熟悉有关端午节的文化。设置视频观赏活动也兼有让幼儿和家长利用这一间隙休息片刻的意图。

除了游园活动之外,我们还设计了在户外场地上进行的旱地龙舟赛。龙舟赛分幼儿组和家长组,幼儿组由每班推选出5名幼儿各组成一队,共4支队伍进行比赛。幼儿组的比赛结束之后,由各班家长们自由组队参加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组比赛,让幼儿和家长进一步感受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和欢乐。

2.场地和人员的分配

如何安排活动场地,我们颇费了一番思考。考虑到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活动,活动范围不宜过大,最好能相对集中,但因为有家长参与,人数众多,需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经园里统筹,我们把亲子游园活动的地点集中在幼儿园的三楼。品尝美食、做手工、做香囊、编五彩繩、观看动画,一共五个大项目,正好占用了三楼的三个活动室(其中有两个是小班活动室,再借用了一个大班活动室)、一个会议室和一个多功能厅。会议室有大显示屏,可用来观看动画;多功能厅空间大,可作为包粽子及品尝端午节美食的场地。

在人员的分工上,小班年级组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任务,大至整个活动流程的统筹协调,小至桌椅的摆放、现场音乐的播放等,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人。我们从教师的个人特长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让教师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都能高效且愉快地工作。

3.活动流程及环节的优化

在活动流程的设计中,我们既考虑各环节的教育价值,又考虑活动的有序和流畅;既安排集中活动,又留出亲子自由体验的时间。最后,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开场环节为集中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了解幼儿园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引导幼儿回忆他们之前积累的端午节的相关经验;接着进行亲子游园活动,由幼儿带着家长到三楼的各个活动场地参加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在游园活动尾声,音乐响起时,所有人到操场上集合,举行旱地龙舟赛,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龙舟赛结束后,主持人组织幼儿集体交流和回顾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我们也预想到了如果活动当天下雨,就取消户外的旱地龙舟项目,延长游园活动时间,把集中交流分享活动安排在三楼多功能厅举行。

为了让活动环节的衔接更为自然紧凑,我们对活动的转场也作了细致的考虑。比如,多功能厅是开场环节所用的场地,之后又要在那里进行包粽子、品尝美食的活动。经过事先演练,开场活动一结束,我们就安排足够的人手调整现场布置,以实现快速转场。

又如,在视听活动中,除了之前在各班播放过的关于端午节的动画短片外,我们还找了两段端午节儿歌和端午节歌曲的视频。为了避免幼儿用眼过度,我们将三个视频的总时长控制在10分钟之内。考虑到观众的体验以及保证观看的完整性,我们分场次组织观看。每场10分钟,开场之后不允许观众中途进场或离场。为此,我们还制作了一个“放映中,请稍候”的告示牌挂在门上。

此外,为避免幼儿和家长在等待观看的时间里无所事事,我们在放映室门口设置了一个亲子合影区。我们用卡纸造型,用KT板做衬底,跟幼儿一起制作了大大小小的粽子娃娃,把其中两大一小三个粽子娃娃的脸部镂空,用简易书架支撑,放在桌子上,作为幼儿和家长合影的道具和背景(见图5、图6)。

4.家长工作的跟进

确定活动时间后,我们提前一周通知家长,以便他们安排好工作,保证前来参加。因场地受限,每个家庭只能有一位家长来参加活动。此外,我们在每个班招募了两位祖辈家长作为志愿者参与包粽子,并提前与她们沟通,让她们了解自己的任务不是仅仅来帮忙包粽子的,重点是与孩子互动,教孩子包,要放手让孩子有机会亲自操作和体验。

在活动前一天,我们还是按惯例以短信的方式提醒家长在活动中要引导孩子多看、多说、多动脑,不要包办代替,要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活动中的体验,从而提高亲子互动的质量。

五、端午节亲子活动进行时

正式开展亲子活动的当天下雨了,我们启动预案,取消了旱地龙舟赛,其他活动项目还是按流程稳步进行。

1.开场活动

开场活动既要展示幼儿前期的学习成果,调动幼儿的兴趣,又要让幼儿了解规则,以便有序开展后面的游园活动。同时,开场环节让整个活动更具有仪式感。主持人由小班年级组的一位教师担任。主持人首先让幼儿和家长明确今天大家聚集在一起是为了过端午节,然后引导幼儿迁移前期的经验,说一说他们所了解的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最后介绍各活动室的项目设置以及游园活动的规则,提醒幼儿和家长尽可能每个项目都玩到,可以先找人比较少的活动室参与游戏,避免拥挤和长时间等待,并提醒幼儿和家长在听到集合音乐后立即到多功能厅集中。

2.亲子游园活动

亲子游园活动的时长大约为1小时。孩子对幼儿园的环境很熟悉,此环节由孩子带着家长去各个活动室参与游戏。由于之前的准备很充分,游园活动十分有序,孩子、家长、教师都非常享受这样的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

粽子软软糯糯的很好吃,但如何把糯米和蜜枣紧紧地包在粽叶里面呢?这难倒了年轻的家长和孩子们,志愿者奶奶们耐心地教大朋友、小朋友们包粽子(见图7、图8),很多孩子第一次知道原来粽子可以包成四角粽、三角粽等不同的样式,以前都没有仔细观察过。除了包真正的粽子外,在手工活动室,孩子们认真、专注地教自己的爸爸妈妈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粽子手工作品(见图9)。在香囊制作活动中,爸爸妈妈按照图标的提示给孩子讲解佩戴香囊的寓意和作用,然后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功效,并将相应的草药装入锦袋中(见图10)。最受青睐的是驱蚊香囊,孩子们做好了香囊就直接戴在了身上,都觉得自己做的香囊一定能赶跑蚊子。在编五彩绳活动中,家长耐心地教孩子打单结,与孩子合作完成编织,将象征平安、健康的五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腕上(见图11、图12)。

幼儿不是在成人的说教中而是在自己的行动中、在真切的体验中慢慢习得文化的。幼儿不仅参与了端午节的准备工作,也在这次亲子活动中和爸爸妈妈一起通過亲自操作体验了端午节各种传统习俗,他们对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正是这样逐渐深入的。

3.交流活动

游园活动之后,大家再次集中,主持人组织孩子们进行集体交流。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孩子们是这样说的:“端午节是用来纪念一个人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人。”“端午节是要纪念一个非常爱自己国家的人,他叫屈原。”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孩子们是这样说的:“端午节要包粽子,还要把粽子扔到江里,防止小鱼把人吃掉。”“端午节要编五彩绳,是用来接受祝福的。”“端午节要做香囊,香囊很香,戴了香囊,蚊子就不来咬我们了。”……孩子们的这些经验基本上都是在此次活动中获得的。关于这次游园活动的感受,孩子们是这样说的:“太好玩了,下次我还要过端午节。”“包粽子太难了,我跟爸爸都没成功,不过没关系,我吃到了蜜枣粽,甜甜的。”“编五彩绳好难啊,我跟妈妈编了很久,终于成功了。”孩子们的表达真实又生动。

在活动最后,主持人还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请幼儿在回家过端午节时找一找还有哪些端午节习俗是我们之前不知道的,节后回到幼儿园再交流。在节后的交流中,孩子们果然带来了新发现,有的说,端午节时家里的亲戚要一起吃饭,热闹热闹;有的发现,端午节时对别人说的祝福话不是“节日快乐”,而是“端午安康”。

六、活动的延续

1.对活动的反思和总结

每一次活动之后的反思和总结,都是教师成长的契机,也是优化和完善后续活动的基础和保障。活动当天,在孩子和家长离开幼儿园后,小班年级组的教师们立刻聚在一起,讨论和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讨论时,教师们有很多体会。大家认为有些环节可以再优化,比如,在开场部分,主持人在讲解场地安排时,如果拿着活动场地分布图讲解,就能更好地让幼儿和家长了解每个活动室的活动项目;在制作香囊的活动中,将草药直接装入做好的锦袋中对小班幼儿来说挑战不大,以后可以考虑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增加挑战性,以提升幼儿的操作体验;编彩绳活动难度较大,需要更多个别指导,下次开展类似活动时要适当增加该项目指导教师人数。

2.进一步引导幼儿、家长交流经验

当晚,教师将活动中的照片发布到网络平台,由此引发了家长们的交流。家长通过网络表达了自己以及孩子在活动中的收获与感受,有的家长对我们的活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有的家长表达了自己对此次端午节活动教育价值的理解。我们也在班级微信群里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以及在活动中观察到的家长的一些很好的教育行为。这样,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到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对端午节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以及家长在活动中的感受,家长的教育意识、课程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活动结束后,我们挑选活动中拍摄的照片,分工合作,为照片配上简单明了的文字说明,并以孩子们的手工作品为装饰,制作出了清新淡雅、具有“中国风”的端午节活动展板(见题图)。这是对我们整个活动最直观的总结,也是端午节整体环境布置的一部分。

在端午节假期过后的第一天,我们带领幼儿一起欣赏活动展板,回味端午节的经历。小班幼儿认知能力有限,但这种持续的体验能使他们的经验得到巩固,有助于他们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3.延伸活动

儿童经验的获得是呈螺旋式上升的。由于个体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不同幼儿对活动的体验和收获是不一样的,因此,延伸活动十分重要。假期之后,孩子们对端午节活动意犹未尽,于是我们把端午节手工、端午节故事、端午节视频等继续投放在班级活动区。旱地龙舟的活动也依旧在操场的跑道上进行着,孩子们玩得更加得心应手了,兴趣也更浓了,他们还会邀请中大班的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孩子们在“温故”中继续体验这些活动并有了新的思考,新的兴趣点也可能由此产生。

儿童是游戏的主人,以儿童为中心,就是要站在儿童的视角考虑问题,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在小班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前提是要对小班幼儿的认知及动作水平作出准确判断,在此基础上设计活动,提供材料,制定规则,这样的活动才能够真正为幼儿所接受和喜爱,才不会让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幼儿和家长都能在这样的幼儿园课程中获得成长。

猜你喜欢

香囊活动室粽子
地板滑雪
趣话香囊的文化意蕴
TREASURE TRAIL
端午节,粽子香
心灵鸡汤活动室
仲夏巧手做香囊
“党员活动室”因何灰尘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