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的底层关注
2019-10-18陈华文
陈华文
书名:《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作者:[美]马修·德斯蒙德
译者:胡?谆 郑焕升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今天,全球各地的人们,有的人通过智慧、勤奋和各种机缘,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相反,也有一些人沦为在城市里艰难度日的穷人。城市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大世界,同时这里藏污纳垢,充满卑微和焦躁。贫富悬殊,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并不少见。需要警惕的是,若贫富悬殊的情况长期持续,则会引发无穷的社会矛盾。《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这本书围绕城市贫富悬殊背景下穷人住房难的时代痛点,真实再现了美国穷人生活悲惨的图景,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本书作者马修·德斯蒙德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学者,他长期关注社会底层,深入开展采访和调查,本书就是其观察与思考的结晶。该书出版后,在社会各阶层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去年曾获得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2016年获得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和《纽约时报》书评年度十佳好书。本书聚焦美国愈演愈烈的住房问题:房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收入却停滞不前、甚至不增反减。
书中,没有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假设、没有呆板的结构框架,甚至鲜有学术概念,这和学者们常规的研究与写作套路,显得格格不入。正如书中讲到的,美国城市中的穷人,收入低且无保障,只好租房住,但是在房租日益昂贵的现实中,很多穷人常常因为交不起房租或者拖欠房租,被无情地驱逐,这些穷人只好在街头流浪漂泊,可怜至极。
美国贫困社区的真实图景
这部精彩却令人心碎的非虚构作品中,作者带领我们“来到”密尔沃基的贫困社区,八个在绝境边缘的美国家庭的故事娓娓道来:阿琳是一位单身妈妈,在为一间破败公寓缴纳房租后,每个月只剩20美元养活自己和两个儿子;拉马尔是个失去双腿的残障人士,照顾整个社区男孩的同时,还要替房东打工偿还债务;司科特则是一名心地善良的男护士,药物成瘾让他丢了工作,也失去了栖身之所……书中,我们直面贫穷带来的流离失所,见证穷人拒绝屈从的辛酸身影。
书中勾勒的社会图景,和我们想象中美国的富裕、高福利、洋房别墅、衣食无忧等场景形成鲜明的反差。面对穷人被驱逐的现象,作者系统反思,向贫穷、住房问题发起终极拷问:因为驱逐,房客的生存底线不断被突破,为房东的“烂房”带去了数额不菲的租金收入;因为驱逐,一些人的困顿贫穷,转眼成了另一些人暴利的源泉;在房东、房客、国家政策、私人住房市场的关系网中,究竟谁在获利?谁又该为贫穷负责?
研究城市贫民与贫困问题的学者不在少数,研究城市住房的人也很多。那么,城市穷人的住房状况,为什么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其实,当一个家庭支出的80%用来缴纳房租之时,住房显然就成为贫穷之源。美国尽管有着看似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但是穷人刚到手的救济款,转手就得去交日益高涨的房租。在美国,100多年来人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家庭支出中,住房支出只有在三成以下,生活方能维持。否则,穷人每天都会面对住房的噩梦。
自從2008年美国经历金融危机后,其实行的按揭贷款政策使得租房者急剧增多。但是从很多报告显示来看,美国人的平均薪资按时效来算仅有15美元,这样的薪资水平,远不能支付其高额的房租。例如,旧金山是一座经济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同时也是美国房租最贵的城市之一。对于美国穷人而言,这里根本就不是容身之所,哪怕是一小间房子。据统计,当下在美国大城市,必须保持每个月收入在8313美元的情况下,才能够付得起高昂的房租。这样的收入水平,是美国中产者的收入水准。可是,连收入稳定、生活体面的中产者都觉得“租不起”,更何况大批的穷人呢?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建议提升穷人的福利水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以此缓解穷人租不起的窘境。可惜这样的提议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毕竟美国的穷人不在少数,美国再怎么富裕,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住房比下降、租房比上升背后的社会问题
美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但美国人拥有住房的比率却下降到了20年来最低水平。美国人口普查局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人拥有住房的比率降到64.4%,是自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人自有房屋比率最高的时候是2004年6月,即69.4%。与此同时,美国出租房连续3个月以上的空置率也降到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自有房屋比率和出租房空置率都降到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此外,美国住房还显示出一种趋势:拥房率在降低,租房的人在增加。租房人的增加,无形中抬高了房租。在这种现状面前,城市穷人的生活等于雪上加霜、伤口撒盐。贫富悬殊带来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诱因。
我们在道听途说的报道中,形成了这样的认知:美国人对“家”的观念淡薄,对住房满不在乎。很显然,这违背了最基本的逻辑常识,如果连相对固定的住房都是“空中楼阁”,何以安心工作,更何以谈幸福?其实,很多美国人把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作为奋斗的梦想。无论是在美国、中国或者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地区,人们对于暖心之“家”的渴望是共同的、永恒不变的。这是社会稳定的刚需,也是人性的基本渴求。
现在美国很多大城市里,穷人们因为难以支付昂贵的房租,被扫地出门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着,而那些富人们对此是冷漠的,这就是美国社会的残酷现实。如何破解贫富悬殊、住房难这一议题,无疑考验着美国的社会治理能力。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新书速递
书名:《移动的建筑》
作者:[英]罗斯·基尔伯特
译者:夏薇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前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性的主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途径。目前世界环保口号是低碳生活,无论是生活、生产还是经济的发展,低碳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本书作者在集装箱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并得到美国建筑师协会高度评价。
书中提及的将回收再利用的集装箱作为新型的建筑概念已经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集装箱建筑的特色创意理念以及绿色环保、省时省力、灵活多变等建筑优势,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读者可以从中获取集装箱设计灵感和建筑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集装箱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真谛。
(文/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