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95后”职场心态
2019-10-18史亚娟
史亚娟
作为伴随互联网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95后”个性鲜明,始终是企业热议的焦点:有人吐槽“95后”思维跳脱不好管,不喜欢被安排,更藐视加班文化;也有人无奈于这代人一切跟着“感觉”走,听不得指责,因为他们真会“一言不合就辞职”……
但“任性”“难管”只是这一群体的表象,在新一代求职者眼中,能否快速在岗位中汲取新知识,用人单位是否有明星气质,公司企业文化能否体现出更多的人情味,都对选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以往求职中最不可忽视的薪资,却并不十分在乎。
是什么在影响“95后”就业观?在职场这个新生代期待又迷茫的人生舞台中,管理者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相比薪酬,更渴望自我价值长期回报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下简称《智联报告》)显示:在2019年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最看重因素调查中,能够学习新东西以54.01%的比例成为“95后”求职最看重的因素,其次分别是待遇好(47.31%)、工作和生活平衡(35.55%)、企业氛围/人际关系和谐(33.16%)。
针对此项调查,《智联报告》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加剧,“95后”应届毕业生求职中依然会关注高薪职位,但已充分意识到职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会单纯追求“钱多”,而是更期待个人能力的提升,渴望自我价值的长期投资回报。
《智联报告》还显示:2019年应届毕业生对就业难度形势的感知,较去年更加凸显,认同就业形势有难度的比例高达88.10%,同比上升了5.30%。
云之家HR总监聂超棠分析:以互联网行业为例,2019年“大厂”都停止了社招,小公司更没有充足资金去扩招。相信“95后”毕业生意识到了这一点,对待第一份工作会更加务实。
“‘95后成长环境都挺优越的,经济上没有太大压力,但对职业目标又倍感压力。现在企业试用期普遍只有3—6個月,给新人上手的时间不会很长,年轻人对此是焦虑的。”聂超棠解释,“1995—2012年出生的这代人,成长期和互联网形成与高速发展时期高度吻合,拥有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但在商业技能上却普遍需要成熟的同事或上司给予指导和训练……贴合职业发展方向的赋能是职场新人最渴望的”。
“看重职场上升空间”,在注重应用价值的AI领域体现得也很明显。以“AI+医学影像”的应用型公司汇医慧影为例,其招收的“95后”多为AI相关专业的国内外高材生,但他们对于数据价值的认知还很浅薄。
汇医慧影战略总监兼HRD李昊告诉记者,这一次人工智能热潮是以算法、算力、数据为驱动,而其中的数据又是核心驱动力。所以,AI人才并不是了解几个算法、熟悉编程工具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了解数据,熟悉行业。比如AI要想运用于医疗并实现商业化,就要适应这个行业发展节奏慢、严谨性高的特点。“相比焦虑被技术所颠覆,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扎扎实实把产品做出来,用AI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李昊还表示,AI从业人员薪资明显高于互联网行业平均薪资水平,确有公司开出了诱人的筹码去吸引人才,但从长期职业发展看,深入了解AI在行业中的具体应用,把技术和场景相结合,至少要3—5年的积累。
技术迭代,可迁移“软技能”价值凸显
2018年,戴尔科技集团委托市场调查公司对全球12000位年轻人(16-23岁)进行调查,有93%的中国“95后”能通过计算机可理解的方式,思考并表达解决方案;同时他们还了解网络安全技能,清楚如何对设备和连接问题进行故障诊断;88%甚至已经知道如何编码。
戴尔认为:现在人们更加关注是否能够使用现代科技、学习新技术并适应新潮流,这已是一个全球性趋势。由此我们看到,全球“95后”普遍对自己的现有技术能力充满自信。凭借已掌握的数字技能,他们走入工作岗位后,也必将提高职场中IT技能的标准和新技术融入度。
不容忽视的是,尽管对科技能力充满自信,但戴尔调研也显示:全球相当比例的应届毕业生,对未来就业都有着某种程度的担忧。主要体现在:科技快速发展,已掌握技能是否被快速淘汰;因缺少实际职场积累而不确定自己将来能干什么。所以,中国“95后”也希望能够多锻炼雇主看重的软技能和经验,比如沟通技巧、团队合作、逻辑思考和创造力,以及判断和应对复杂决策的能力。
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则指出:过去五年就业量增长最快的职业,都包含“以人为中心”的职业。比如营销专家、人力资源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这些职业要求从业者了解人类行为和偏好,所涉及的技能基本上无法实现自动化。建议未来职场人注重培养可迁移的“软技能”,保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聂超棠表示,“95后”更习惯在社交媒体交流、通讯,他们面对面协调沟通能力较弱,职场中要重点锻炼与个人特质、人际交往和认知有关的技能;尽管科技日新月异,但这些人类特有的技能在工作中的需求并没有消减。“云之家年轻技术人才在项目管理中,除了有30%的理论学习时间,其余70%的时间都被安排在项目一线,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今天的“95后”、以后的“00后”进入职场,企业管理者都将面临很大挑战。为了更好地迎接这些职场新生力量,聂超棠认为企业要做好两个方面准备:
一是针对沟通中的“代沟”难题,老领导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和他们建立共同语言,同时由于“95后”自我意识强,业务指导中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让他们感觉是在被故意挑刺儿;二是在管理人才的梯队建设上,现阶段重点培养“85后”干部,再过几年重点培养“90后”干部,不断缩短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年龄差。
在“95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上,移动互联网营销公司白石互动的做法更加有趣。
白石互动CEO廖荣举例:创意人员如何跟相关设计师沟通,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思维方式问题,我们借助情景剧、话剧形式,让双方模拟出一个具体的场景来,通过演绎还原出沟通中要注意的点,进而总结出一套标准流程,以后类似项目就有参照模板了。这种形式很受“95后”员工欢迎,他们在“游戏”的乐趣中get到了新技能。
工作即生活,能匹配个人兴趣很重要
按照《智联报告》,除了“能学习新东西”“福利待遇好”,“工作和生活平衡”“企业氛围和人际关系和谐”也是2019年应届毕业生择业时看重的要素。
在山东大学2019届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现场,有毕业生向招聘方打探“公司有没有员工活动场所,比如健身房之类,有没有上下午茶歇”,因为这个学生很在意工作氛围和生活质量。
对于“大学毕业生不问薪酬、先关心有无健身房和茶歇”,李昊坦言并不感到奇怪,他表示,找工作不只为谋一个“饭碗”,而要匹配爱好和向往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当下“95后”与过去单纯追求“高薪”求职者的最大不同。“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职场需求变得丰富而多元是正常的,企业若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诉求,对吸引优秀人才是个加分项。”
在汇医慧影所在的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区,駐扎着大量高科技企业,园区内湿地绿化、运动场、商业街、书吧、餐饮等设施一应俱全。“员工工作之余可以到这里放松一下,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办公区养猫,‘95后小朋友很喜欢这种欢乐的氛围,还以猫为原形设计玩偶作为某个产品的形象代言,从IP的创意、企划到设计,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
是什么在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记者采访中发现,薪酬纵然重要,却不是吸引他们的最重要砝码。比如在科技人才争夺中始终占据主导的BAT,高薪一直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因素,但除了薪水,这些技术新贵们,似乎还有很多其他层面的“打算”。
毕业于美国康卡迪亚大学的杰夫(音译),是一个典型的“95后”,同时也是跨境电商公司“别样”(AI+电商)最年轻的前端工程师,他表示:“我期望的工作氛围应该是彼此尊重的,领导有人格魅力、能成为我学习的楷模。”而谈到对薪资的期待时,他自信地说道,“目前国内数据架构师、AI等技术人才薪水都不会太差,对此没有太多顾虑”。
“好的企业文化和发展空间,对我的吸引力远大于薪资的诱惑。”另一有海归背景的“95后”AI从业者表示:“我同学中有的去了BAT,有的在TMD,但像我一样选择创业公司发展的也不在少数,正能量的人际关系,快节奏且充满挑战的氛围……一个能让我们把所学发挥出来的平台环境,非常重要。”
这种心态在当下年轻求职者中颇具代表性,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工作与生活之间更平衡、自洽的职场状态。
一个直观表现是职场人期望就业地的变化。领英《2018中国人才招聘趋势报告》显示:2019年职场人地域流动趋势明显,成都、武汉、南京、重庆等“新一线城市”,成为人才跨区域流动的新理想去处。其中“90/95”后流动性最强,他们为了更好地工作及生活,早已不介意更换城市。“不当北漂、沪漂,回家乡施展抱负”,是很多应届毕业生的真实想法。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