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同城化 为大学生就业带来福音
2019-10-18闻之
闻之
今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要基本消除。其中引人关注的是,《意见》提出:要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人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
城市群利于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提升
今年2月18日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一时间,如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话题。要形成一个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城市群,在城市群中起“领头羊”作用的都市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世界范围内的著名城市群中,就有以东京为核心的从东京、横滨到大阪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还有以伦敦为核心的从伦敦到曼彻斯特的英伦城市群。
有关人士表示,都市圈的发展对于形成城市群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城市群是由都市圈构成的。作为一个都市,首先要和周边的城市建立密切联系,然后在城市群之间发生联系。所以先要在都市圈中形成一体化,再在城市群中形成一体化。而都市圈的兴旺发展,离不开一个合理平衡健康的人口结构。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各大城市掀起了“抢人大战”,这种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人才争夺战,十分有利于扩大城市群常住人口的规模。
据有关机构统计,白户籍新政实施以来至2018年底,仅西安市新增落户人口已超过105万,南京、合肥等城市在2018年落户人口也超过10万。为此,此次公开的《意见》在各都市圈的人口政策上也提出了不少创新措施。《意见》明确,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共建。
近年来,我国都市圈建设正呈现出较快发展趋势,但城镇间交流协作度较低、分工合作水平不高、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需要完善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协调机制。通过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支持力度,保障大学生就业和农业转移进城落户人口用地需求,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常住人口全覆盖。同时,通过大力推进异地贷款服务,加快推进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建设,实现“三个转变”提速新型城镇化,从注重量变转向注重质升,从注重“红利”转向保障“福利”,从注重城市横向竞争,转向城市的纵向竞争与合作。由此,才会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大发展,有利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普通提升,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据有关专家分析,京沪等一线城市作为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太大,确实需要控制;但对二线城市来说,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杭州、南京、武汉、成都、郑州、长沙等强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这些城市发展起来后,可有效减轻一线城市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起到区域龙头带动作用,带动更多中小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同时,还能让经济互助互动的雪球越滚越大,从而使国家和区域联动起来,最终实现双赢。
城市群“抢人大战”为大学生创造就业环境
近期,全国多个省份及各地高校相继发布了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抢人大战”“95后成求职主力军”等浪潮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8年高校毕业生都去了哪里就业?报告分析称,在“抢人大战”中,赴二线城市就业毕业生大幅增加。在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地中,二线城市占比上升;民营企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主力。专家指出,当前,一线城市吸引人才能力仍然很强,但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离开一线城市、去往二线城市就业。梳理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以发现,北京地区高校已就业的2018届毕业生中,京外就业占37.51%,较上年有所提高。具体从学校来看,多所高校京外就业率超过50%。其中,清华大学全体毕业生赴北京以外地区就业比例已连续6年超过50%并逐年增长。
与此同时,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机构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由于二线城市推出人才吸引政策等因素,毕业后选择留在当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有所增加。BOSS直聘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二线城市应届本科生整体留存率达到64%,同比2017年增加3.5个百分点。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显示,期望就业地中,二线城市占比25.94%,同比上升了4.74%。就业地区之外,就业单位类型也广受关注。不少知名高校2018年签约民营企业的毕业生人数超过了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如清华大学签约民营企业的占31.8%,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分别占29.9%和5.4%;上海交通大学签约民营企业的占27.04%,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分别占19.47%、19.2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约民营企业的占39.52%,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分别占22.33%、6.33%。
当然,大学毕业生留在一线城市就业的仍是许多人的首选。据知名职场社交平台领英近日发布的《2018年轻职场人城市流动趋势洞察》显示,对于新毕业的“95后”年轻人来说,一线城市仍是毕业后职场起步的第一选择。“毕业的时候想去新的地方体验,但又不想离开一线城市。上海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城市,知名大企业多、生活也丰富多彩,所以就选择了这里。”王晶晶201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如今就职于上海的欧莱雅总部,对于自己的就业选择,她如是说。像王晶晶一样有类似就业选择的高校毕业生不在少数。
但更多的毕业生所向往的就业城市则是经济发展较好的二、三线城市。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选择去西部和基层就业。其中,2018届北京地区高校(含科研院所)毕业生赴西部就业共14827人,在已就业人员中占9.2%;赴基层就业共24663人,占比15.3%。江苏省2018年高校毕业生中,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33.8万人,占就业总数高达62.1%。白舒玮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在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工作。“太原生活幸福指数高。父母都在这边,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再加上我是在这里毕业,就选择了留在太原。”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高玉堂,是众多赴西部和基层就业高校毕业生中的一员。高玉堂来自甘肃武威,现就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托云牧场,来到基层工作是他自愿的选择,“在大学期间与学校团委、自治区团委工作接触比较多,之前一次偶然机会听了几个师兄师姐在基层支教的经历,很受感动,当时就决定毕业后也要去基层锻炼,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自我价值。”事实上,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眼中,一份好工作的标准不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而是实现自我价值。据有关调研报告显示,2018年,大学生在具体求职过程中,最被看重的要素是“实现个人价值”。在越来越多的“90后”以及“95后”眼中,一份好工作的核心标准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而是能够在职场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从事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
大学生加入城市群为其注入朝气和活力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意见》,针对现代化都市圈的发展提出了多条针对性很强的方案,比如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再比如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等。因此,这一方案已被视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的“拆篱”之举。实际上近期各地都在抓这个工作,这有助于人口导入的门槛降低和市民化的进程加快,类似落户政策预计会形成一波新的红利。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或意见,大多数城市已经放开放宽落户限制,许多中小城市基本实现落户零门槛,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打开了及时落户的通道。
最近,江苏南京市政府公布了修订后的《南京市积分落户实施办法》,从办法的细则来看,加分指标中房产、年龄、婚姻、落户区域等加分政策均有变化,其中房产方面首开房屋面积每满1平方米加1分的先例,房产加分最高不超过90分;政府提供的共有产权住宅用房,按本人产权比例计分,租赁住宅用房不计分;此外,多套房面积不累计计分;与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以外的直系亲属共有产权的住宅用房不计分。2月15日,广东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表示,继去年6月实现大学毕业生引进“秒批”后,今年2月28日深圳将落户“秒批”扩大至四种人才,正式实施在职人才引进和落户深圳“秒批”,主要包括高层次人才、学历类人才、技能类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和博士后4类。
除上述4个城市放宽了落户条件外,海口也发布了引进人才住房补贴政策,购房补贴最高6万元/年。其实在2017年,人才新政主要以少数二线城市为主,很难看到一线及三、四线以下城市的身影。继2018年出台人才新政的城市全面扩大后,2019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有关人士指出,进入2018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也开始针对高端人才局部调整引进条件。二线城市在这方面更是非常给力,特别是西安、南京、合肥等城市政策力度空前。另外,四线的县级市以及县城比如浙江绍兴上虞、江苏昆山等縣级城市也出台了人才政策。
2019年的新特点是,各级别城市基本全面开花,人才标准继续下移,在一些地方很大程度已经开始变成了劳动力之争。特别是西安、南京等城市,在2018年政策力度空前加大的基础上,继续加码人才政策。大部分出台人才新政的城市均全面放开对学历型人才的落户限制,“无门槛落户”“先落户再就业”“亲属可投靠”成为三大关键词,以西安为例,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均可落户,取消本科学历落户年龄限制。2017年、2018年,全国多地掀起“抢人大战”。今年,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福建等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也继续将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2019年的重要工作之一。有关人士表示,引才只是手段,不是终点。人才最终能否留住,关键看是否具有适宜其发展的环境和土壤,能否建立适合人才长期发展的良好生态,有效形成“人才黏性”。
总之,此起彼伏的抢人大战,是好事,怎么积极评价都不为过。首先,吸引人才门槛降低将惠及更广泛人群,人才受到了空前优待,且实惠多多,租房、买房、安家以及创业基本都有补贴和支持,有些城市对高层次人才购房补助高达上百万元。其次,从人才理念到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再到为人才营造的创业就业环境等方面都在不断进步和提升。随着吸引人才门槛的降低,人才观念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唯高学历,这是一种进步。此外,抢人大战给地方政府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人口红利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央提出加快城市群的形成和都市圈的兴旺发展中,离不开一个合理平衡健康的人口结构,而大学生就业群体的加入,将会为其注入朝气蓬勃的活力,促使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步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