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2019-10-17周鸿飞

光明中医 2019年17期
关键词:收缩压证候血压

曾 悦 刘 峻 周鸿飞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表现为动脉压升高,可伴有心、脑、肾和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对人体危害极大。临床研究显示,因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达40%[1],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病因。因此,严格控制血压,特别是收缩压,对于减轻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等,有积极的临床意义[2]。临床治疗主要依靠西药来降低血压,但现阶段的降压治疗不能理想的控制收缩压,90%的患者舒张压可以降到90 mmHg以下,但收缩压降到140 mmHg以下的仅为60%[3]。因此,注重减小脉压差,保持血压稳定,恢复血压昼夜节律是治疗的关键。中医认为,肾虚是高血压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肾虚则气血运行无力、水液的输布无权,导致水湿停聚、日久化生痰湿、血瘀,痰瘀互结、阻滞脉络而发,治疗宜补肾益气,化痰祛瘀通络,其辨证论治的方法结合西医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补肾涤痰化瘀汤,观察其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现做进一步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及康复中心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58.4±4.1)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6±2.1)年。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57.7±4.3)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2±1.8)年。按危险分层:1级高血压54例,2级高血压37例,3级高血压29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合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及药物过敏者。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通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接受全程监督。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依据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写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属于肾虚痰瘀互结证,表现为眩晕、头痛、腰膝酸软、耳鸣、疲倦乏力、肢体麻木、夜尿频多等。西医诊断依据 2010 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收缩压≥140 mmHg,伴或不伴舒张压≥90 mmHg。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限制饮食,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控制在 0.6 g/kg/d。2组患者均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10052)20 mg/次,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补肾涤痰化瘀汤,药用桑寄生30 g,制何首乌20 g,茶树根15 g,益母草15 g,牛膝15 g,菊花10 g,生山楂10 g,丹参10 g,赤芍10 g,陈皮10 g,制半夏10 g,茯苓10 g,甘草6 g,泽泻10 g,石决明10 g,葛根10 g。阴虚火旺,肝火上炎者加生地黄15 g,麦冬10 g;肝肾阴虚较者加女贞子10 g,墨旱莲10 g;心肝火旺者加黄芩10 g,夏枯草10 g;头痛甚者加川芎10 g,蔓荆子10 g;眩晕重者加天麻10 g,钩藤10 g;耳鸣甚者加石决明10 g,石菖蒲10 g;心悸、失眠等加夜交藤10 g,酸枣仁10 g;便秘者加大黄6 g,决明子10 g[6,7]。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4 疗效判断标准评价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的降压疗效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 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 20 mmHg或以上,但未降至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无效:各项降压指标下降不足以上标准[8]。

1.5 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检测血压及血脂水平,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2)中医证候分级标准。轻度:中医证候积分在10分以下;中度:中医证候积分在16~20分;重度:中医证候积分在20分以上[9]。3)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评表评价,内容包括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焦虑、压抑、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工作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等;该量表计分方式为负向计分,每项分值为1~5分[10]。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BP、DBP、TC、TG、HDL-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血脂情况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观察组眩晕、头痛、耳鸣、腰膝酸软、疲倦乏力、肢体麻木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焦虑、压抑、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工作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表4 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高血压属“眩晕”“头痛”等范畴,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多由劳倦虚衰、情志内伤、饮食失节等引起,其病位在脾肾,由痰、瘀互结而成[11~13]。脾肾二脏共同参与水液代谢,互为影响。肾藏精,依赖脾胃的滋养,方能生生不息;脾的运化功能,又必须依赖肾阳之蒸化温煦,方能健旺。因此,脾气运化、肾气蒸腾统摄体内津液的输布,而脾肾亏虚则水湿、津液输布异常。脾虚失运,水湿内生,经久不愈,可引起肾虚水泛;而肾虚蒸化失司,“关门不利”,水湿内蕴,脾为湿困,影响运化功能[14~17]。故痰湿为脾肾两脏虚衰,致水液代谢障碍而生。而血瘀主要由阴精亏损,血脉失养,脉道不利而瘀血内生。痰、瘀互为影响,痰阻则气血难行,血瘀则痰浊难化,日久常相兼为病[18~20]。因此,本病治疗的重点在补肾填精、平肝潜阳、化痰除湿、活血通络[21,22]。

补肾涤痰化瘀汤为自拟中药方,切中病因病机,以桑寄生为君药,补益肝肾,药性和缓,补而不滞。何首乌、菊花、石决明共为臣药,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敛精气,可助桑寄生补益肝肾之功;菊花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石决明平肝潜阳。益母草、生山楂活血行滞,丹参、赤芍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二陈汤加泽泻、茯苓祛湿化痰,共为佐药。甘草缓和药性为使药[23~26]。全方标本兼治、补泻兼施,共奏补益肝肾、平肝潜阳之功[27]。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中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降低外周阻力,发挥降血压的作用[28~3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血压和血脂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SBP、DBP、TC、TG、HDL-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补肾涤痰化瘀汤能够有效控制血压,调节血脂;观察组眩晕、头痛、耳鸣、腰膝酸软、疲倦乏力、肢体麻木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补肾涤痰化瘀汤能够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观察组治疗后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焦虑、压抑、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工作状态、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方面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补肾涤痰化瘀汤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综上所述补肾涤痰化瘀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对于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疗效,可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收缩压证候血压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