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型颈椎病中医外治防治方案临床研究*
2019-10-17支小晶刘福奇见国繁
于 川 申 斌 余 威 支小晶 刘福奇 见国繁
颈椎病又称颈部综合征或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综合征[1,2]。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低头族”越来越多,颈椎病发病率明显升高。颈椎病危害繁多,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随着患者年龄增大,颈椎退形性变持续加重,不良的生活方式难以纠正,造成颈椎病总是反复发作[3]。本研究在中医学“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对颈型颈椎病的中医外治防治方案进行随机对照观察,评价其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推拿科、针灸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S 9.3统计分析软件产生研究所需的随机序列号。随机分为观察1、2、3、4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过程中,观察1组和4组各脱落1例,观察2组和3组各脱落2例。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5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2011版《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制定[4]。
1.3 纳入标准1)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年龄18~40岁;3)知情同意,能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
1.4 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者;4)合并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病者;5)有感染或溃疡者;6)有精神疾患或不能合作者。
1.5 治疗方法
1.5.1 观察1组(推拿和功能锻炼组)手法治疗。1)颈部拿法:一手放于颈部做掌拿法,左右手各拿10下。2)颈部擦法:双手十指交叉放于颈后横向做擦法,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各10下。3)颈部推法: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放于乳突后,沿着一侧胸锁乳突肌方向推到胸锁乳突肌止点,左右侧各连续推10次。4)颈项肩点法:以拇指点按颈项部夹脊穴、风府、风池、肩井、风门、大椎、肩中俞、天宗各点按30下。5)颈部静力性训练:①双手食指交叉放在枕后,双手用力向前,头部用力向后,形成抗阻,保持2 min;②双手掌重叠放于前额部,双手用力向后推头部,头部用力向前形成抗阻,保持2 min;③右侧手放于右头颞侧部,右肘部顶住墙面以获得支撑,头向右手部顶压,使头与手形成静力抗阻;④动作要领同第三步,换成左侧。注:以上所有动作均需保持头的中立位。功能锻炼方法。1)颈部前屈后伸法:在功能锻炼前进行深呼吸,吸气时使颈部尽量前屈下颌,接近胸骨柄上缘,然后在呼气时使颈部后伸至最大限度,反复7~8次。2)颈部侧屈法:在深呼吸下进行,吸气时头向左偏,呼气时头部还原位,然后头向右偏,呼气时头部还原,反复7~8次。3)颈部伸展法:在深吸气时,使头部尽量伸向左前方,呼气时使头颈还原,然后再深吸气时,使头部尽量伸向右前方,呼气时使头颈还原,反复7~8次。4)颈部旋转法:头部先向左侧旋转,继而向右侧旋转,反复2~3次,然后使头颈先向左侧旋1次,再向右侧旋1次。5)意念牵引法:直立位,两足略宽于肩,两目平视,两手自然下垂,全身肌肉放松,思想排除杂念。然后两臂前伸上举,两手举过头顶呈十指互相交叉,翻掌缓缓上提,与此同时,随手臂上举,想象有一带子向上提拔头颈部,在意念中自觉颈部向上伸展、拉长,反复20次。注意事项:如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需停止操作。每周1次,连续干预12周。
1.5.2 观察2组(中药热敷组)中药处方:透骨草20 g,伸筋草30 g,葛根50 g,川芎20 g,金银藤20 g,鸡血藤20 g,白芷20 g,赤芍30 g。操作方法:1)水煎药液,去渣,放在不锈钢盆中;2)把厚毛巾叠成块状,浸在药液中;3)适度拧干浸湿药液的湿毛巾,放在颈肩部热敷。每次0.5 h。每周1次,连续干预12周。
1.5.3 观察3组(灸法组)取穴:风府、风池、大椎、颈夹脊、肩井等区域。操作方法:先行回旋灸2 min,以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 min,确定需要施灸的穴位,再循经往返灸2 min激发经气,然后在敏感穴位处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得气、感传现象:1)风府、风池、大椎区域:患者自觉热感沿督脉传至项背部,灸至感传完全消失。2)颈夹脊区域:患者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感传完全消失。3)肩井区域:自觉热感透向项背部及向上肢扩散或自觉肩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感传完全消失。每周1次,连续干预12周。
1.5.4 观察4组(健康教育组)姿势教育。1) 坐姿时,尽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上半身应保持颈部直立,使头部获得支撑,头部略微前倾,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倾、前屈,保持头、颈、胸的正常生理曲线。腰部挺直,膝盖自然弯曲呈90°,并维持双脚着地的坐姿。2) 卧姿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枕头以加强对颈椎的保护。枕头的高度宜根据个体的椎弓距、肩宽及睡姿选择。一般情况下,枕骨应与人体第1胸椎成一平行线,即仰卧位时,颈部应置于枕头上,不能悬空,靠肩部一端的枕面应稍高以保持头颈部略后仰;侧卧位时,枕头应置于颈枕部,使枕头的支点位于颈侧部的中央,枕头高度宜与肩同高。3)站姿时,控制核心肌群,两肩平正,微微放松,稍向后下沉,胸部挺起、腹部往里收,腰部正直,臀部向内向上收紧。避免头前倾、猿肩、驼背、骨盆前后倾、翘臀等。日常行为习惯教育。1)在阅读、看电视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看书、看电视时倚着沙发,或半躺半靠在床头,或长时间看书。观看电视时,视线应与正前方的电视处于同一水平位,座位与电视间的距离以3 m为宜。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视线应与显示器的中央位置相平,观看间距约0.5 m。还可以升高或降低桌面与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过度前屈。2)注意颈部保暖,夏季避免空调直吹颈部,冬季应防止颈部受风、受寒,可穿高领毛衫等。3)在工作 1~2 h左右,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左右转动数次,转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的运动范围为准;或夹肩运动,两肩慢慢紧缩 3~5 s,尔后双肩向上坚持 3~5 s,重复 6~8次。通过建立受试者微信群,每周发布一次颈椎病相关保健知识信息,每4周举办一次健康大讲堂,干预12周。
1.5.5 对照组(空白对照)每4周电话随访进行病情监测,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4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出现颈椎病发病症状,则建议到针灸科、推拿科进行规范治疗。
1.6 观察指标1)Vernon颈椎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内容包括两部分 10 个项目:颈痛及相关症状(疼痛强度、头痛、集中注意力及睡眠)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工作、驾驶及娱乐)。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 0 分,最高得分为 5 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按以下公式计算颈椎功能受损的程度。颈椎功能受损指数 =(每个项目得分总和/受试对象完成项目数×5)×100%。有效:干预后分值较治疗前减少;无效:干预后分值无变化或增加。2)生活质量指数 (SF-36) 评分:生活质量指数 (SF-36) 评分表,内容包括 8 个维度项目:生理功能 (10因子)、生理职能(4因子)、躯体疼痛(2因子)、一般健康状况(5因子)、精力 (4 因子)、社会功能 (2因子)、情感职能 (3因子)、精神健康 (5因子), 每个因子根据权重赋予相应的得分。评价时点:入组前、干预12周后各评价1次。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的Vernon颈椎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比较干预前5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1、2、3、4组NDI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1、2、3、4组NDI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1组、观察3组NDI分值与观察2组、观察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2组与4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Vernon颈椎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比较 (例,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1)P<0.05;与观察2、4组比较,2)P<0.05
2.2 各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 (SF-36)评分比较干预前5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1、3组SF-36评分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1组、观察3组SF-36分值与观察2组、观察4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3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2组、4组、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各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 (SF-36)评分比较 (例,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1)P<0.05;与观察2、4组比较,2)P<0.05
3 讨论
颈椎病按病变部位、范围以及受压组织的不同,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和其他型。其中颈型颈椎病是发病的早期,症状较轻,临床最为常见,发病率58%[5],多为长期低头工作、不正确的颈部体位姿势、内外平衡力失衡等因素所致。国外有研究指出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及行为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颈椎病病患的自我康复和保护意识[6],以降低颈椎病的复发率。
目前我国在颈椎病的治疗方面体现为重治轻防,且患者无自我管理意识。在传统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对于颈椎病治疗,应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上,应更加关注预防发病和防止疾病进一步加重。颈型颈椎病归属于中医学“项痹”范畴,其病因病机多因正气亏虚,卫外不固,再外感受风寒湿等外邪或积劳成损,经脉痹阻,气血不通。中医外治法防治颈椎病有推拿、针灸、外敷、颈椎养生操等多种手段,在颈椎病的防治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推拿疗法是通过相应的手法作用于机体,目前国内外学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认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可概括为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椎动脉和颈神经的刺激或压迫等[7],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本方案中所采用的推拿和功能锻炼手法为我院见国繁主任医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总结出的一套针对颈型颈椎病的推拿防治手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的功能锻炼,可明显缓解颈型颈椎病颈项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中药热敷法主要通过药物经皮吸收作用于经络腧穴,起到温热刺激和药物的双重功效,以促进气血循环。本方案中中药热敷组方为我院推拿科项痹病科内协定处方,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效。灸法主要通过热效应刺激穴位、经络,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强壮身体之功效,本方案中灸法为艾条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的热敏灸疗法[8]。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推拿和功能锻炼组、中药热敷组、灸法组、健康教育组的NDI评分、SF-36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推拿和功能锻炼组、中药热敷组、灸法组、健康教育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推拿和功能锻炼组、灸法组与中药热敷组、健康教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NDI、SF-36评分方面,推拿和功能锻炼组、灸法组优于中药热敷组、健康教育组。
通过本研究结果,临床上防治颈型颈椎病时,可将上述方法综合应用几种,几种方法相辅相成,合理配伍应用,一方面避免单一疗法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协同增强疗效,使防治效果达到最大化。在颈型颈椎病病后防复阶段,优选推拿手法和功能锻炼、灸法作为颈型颈椎病中医外治综合保健方案,并可配合中药热敷疗法、健康宣教,进一步提高疗效,形成防治结合体系,以控制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可行、有效、节约医疗资源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