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2019-10-16包赟
包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遨游在美术艺术的海洋里,体验美术艺术带来的魅力,然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虽然强调让学生去“玩”,但是并不是教师“撒手闭眼”让学生们“瞎玩”,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体验,教师必须给学生们创造相应的课堂情境,让他们置身于这种情境之中,从而引起他们的情感和思维的变化。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画面、播放视频,也可以进行实物展示。总之,目的是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
在《伸缩玩具》一节的教学中,上课之前,教师就已经布置作业,让学生们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伸缩玩具,等到上课拿到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流。上课开始,第一个教學活动,就是让学生们拿出自己带来的伸缩玩具,和同伴们一起“玩”。这个过程,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伸缩玩具,介绍自己观察到的伸缩玩具的制作原理和方法。第二个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用冰棍棒儿制作而成的伸缩玩具。欣赏的时候,学生轮流到讲台上来,学生一边观察教师一边介绍。最后一个教学活动,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学生分成小组制作一个伸缩玩具。
这节课,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们的兴趣自始至终没有减少,学生们不但体验到了制作的快乐,而且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开放教学空间,丰富素材积累
很多时候,课本上的或者教室里的学习,都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这种学习大部分是一种间接的、缺乏感性认知的学习,或者说并不是他们亲自经历、亲自得来的知识。对于这种知识的学习,小学生当然“不感冒”。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开放教学空间的方式,有意识地把间接学习变成学生的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在《四季的色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四季图片和视频。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认识四季,再把学生带出教室,拿上纸笔,一起去观察校园里每一个地方景物,一边观察一边记录。下课时,教师还要布置作业,放学回家还要继续观察其他地方的景物,注意这些景物的色彩变化。有了开放的体验观察准备,为接下来的欣赏和创作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情感调动,注入创作动力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美术课堂,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过分强调美术知识的学习,或者关注美术专业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更割裂了知识学习和实践体验的辩证关系。而体验式教学就改变了这种传统模式的弊端,它从学生的情感出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直接让美术学习变成了学生们愿意参与的、主动参与的、快乐参与的事情。
在《留给母校的纪念》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经典歌曲《童年》,目的是用这种优美的旋律,熟悉的画面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对母校的情感,同时引出课题内容——留给母校的纪念。再让学生欣赏各届毕业生的作品,并讨论品鉴这些作品的创作方法。最后,鼓励创新,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这节课,教师注重美术学习的综合性,利用歌曲《童年》导入,抓住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创作纪念品的兴趣和动力。同时,在学生的体验实践中,教师又通过欣赏作品、介绍方法的形式,从专业美术角度的给学生做指导,真正做到了“游于艺”“成于乐”。
四、运用合作探究,提升美术素养
小学生好表现、好动,注意力持续的时间短,对什么事情都好奇,总想问一问,学生这些心智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大可能长时间地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去专注地从事某一件事情。他们总是想去和同学们“交流交流”,或者总是想去和同学们“展示展示”。教师与其打压学生的这种天性,倒不如好好地利用这种天性,主动给学生创造一种释放天性的学习环境。
在《设计生活标志》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国徽”“校徽”给学生欣赏,告诉学生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校徽是学校的标志,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很多的标志,你知道它们的内涵吗?”这个环节,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积极思考,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说出标志内容,看哪一个小组说得多。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许多的生活标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同时小组内讨论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创作一个生活标志。
这节课,无论是探讨问题,还是设计创作,课堂都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保证了学生上课的兴趣,而且还能保障学生创作思维和方法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体验式教学就是从学生的情感出发,既让学生学习美术,又让学生在学习美术中快乐地游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喜欢美术而不喜欢美术课堂的状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栟茶小学)
责任编辑:陈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