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2019-10-16张华
张华
质疑是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的钥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缺乏质疑的机会和深刻学习的过程,难以彻底、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无法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实现高效学习、有效学习和优质学习。
一、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
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才敢于质疑,不被课堂所束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置于课堂中央,让学生有质疑的勇气,敢于对教师的意见说“不”,让学生的思维彰显个性。
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出示一些气球,每个气球上面都有一个数,让学生快速猜出这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随着一个个气球的升起,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又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气氛。然后教师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下面老师也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大家任意说一个数,老师直接说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同学们可以口算、笔算或者利用计算器验证。”学生们听后,非常吃惊,都开始质疑。学生们带着质疑,说了一些数,教师立即进行了判断,学生们经过验证,发现每次都准确无误。学生们心生疑问:老师是不是掌握了什么窍门?带着质疑进入了新知探索中。
上述案例,教师首先从学生已有的舊知出发,通过游戏引入,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并且带着这份疑问主动地投入到新知探索中,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
二、提供质疑机会,让学生乐于质疑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媒介是“粉笔+黑板”,学生只能被动听讲,缺少主动质疑的机会。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互动。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问题,遇到问题就会质疑,质疑的次数也必定会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不断提升质疑能力。
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没有直接告知规律,而是让学生拿出不同长度的小棒,从中任意抽取3根,看看抽取的3根小棒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很多学生感到好奇,心中开始质疑:三角形由三条边围成,3根小棒肯定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呀,老师怎么说是否呢?学生们带着自己的质疑投入到了动手操作中,很快学生们便发现了问题,有的学生抽取的3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学生抽取的3根小棒却不可以围成三角形。在动手操作后,学生心中的疑问更重了,但又不知道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对新知探索的欲望更强了。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交流,将能围成三角形3根小棒的数据和不能围成三角形3根小棒的数据进行了整理,然后观察整理的数据,顺利地得出了结论。
上述案例,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大胆质疑的机会,进而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发挥指尖的智慧,改变“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
三、注重因势利导,让学生善于质疑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行为,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呵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要以学生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哪些地方学生会质疑,哪些知识藏有“陷阱”,积极鼓励学生转换思维进行质疑,从而让灵动的思维浸润课堂。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出示问题:“小军和小丽各有一瓶相同的果汁,小军喝了果汁的3/5,小丽喝了果汁的4/9,谁喝的果汁多一些?”显然,这道题目就是要比较3/5和4/9的大小,学生们大多是用通分的方法进行比较的,因为27/45>20/45,所以3/5>4/9,小军喝得多一些。这时有些学生产生了质疑,这两个分数如果不通分,可以比较大小吗?显然,这是学生反向思考提出的质疑,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教师因势利导,抓住契机,对学生说:“对呀,如果不通分可以比较吗?”这样的质疑驱动学生另辟蹊径,重新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有的学生将它们转化成了小数进行比较,也有学生想到了和“1/2”进行比较,都能顺利得出结论。
上述案例,教师面对课堂中学生意外的质疑,没有置之不理,而是顺学而引导,让学生能从反向思维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总之,质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的有效保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质疑能力,让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浒澪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