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

2019-10-16黄晓静晏能凤

江西教育C 2019年7期
关键词:园地行为习惯习惯

黄晓静 晏能凤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今后社会生存能力和幸福指数的重要基础,小学阶段是人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提升内在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则非常重要。

一、通过校园文化渗透,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是环境微文化渗透。学校要注重校园内的文化建设,使校园微文化阵地成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微文化阵地主要滲透了五个关键的好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运动习惯、审美习惯和劳动习惯,这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五个关键好习惯。校园微文化各阵地有五大板块:文明园地、智慧园地、运动园地、艺术园地和游乐园地,学校每个楼层都分主题渗透了这五个关键好习惯的文化,每个板块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每个板块都有学生相应的成长记录,留下学生好习惯养成的成长足迹,使学校的文化熠熠生辉。

二是制度文化熏陶。将文化制度化,将制度变文化。学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任务的教育方针,将各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经过学生少代会、教代会讨论成稿,将学生行为习惯管理制度编成手册,让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效地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从而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二、依托学校教育主阵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一是教师引领,充分发挥教师的楷模示范作用。笔者所在的学校随迁子女占大多数,很多父母都忙于生计,孩子的养成教育经常被忽视,所以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很大程度上都依托学校的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期是一个需要不断模仿强化和规范的过程,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在学生心中,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就是标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在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始就注重教师的行为准则、师德的考核,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

二是注重常规,规范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毅力,注重常规的行为训练。笔者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常规考察细则,有横向的班级自评、班与班之间的互评体系和纵向的学校评价、部门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体系,确保考核全面、持续、到位。

三是依托特色项目,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细节,点滴入手;重条理,循序渐进;重创新,开拓进取。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创设了“五行明星”特色项目,学校通过五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活动,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都纳入“五行明星”项目中,每月围绕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主题特色月活动,评选“五行明星”和“五星班级”,在活动中检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果,为优秀的学生颁发“五行奖章”。通过这样特色项目,从意识形态的培养到行为规范的矫正,再到好习惯的养成,在生活学习中调整其行为偏差,纠正其不良习惯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共助良好行为习惯早养成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功的基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起点在家庭,过程在学校,终点在社会,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反映在一个人学习生活中。学校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邀请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授课讲座、组织家长参加高水准的家庭教育培训,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好习惯养成教育成果

实践是检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果的最好标准。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培养良好文明习惯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露营活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各类活动等,这都是非常好的实践活动。它给予了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好习惯意识、锻炼综合能力的机会,只有学生走出校园,以社会小公民的身份在实践中力行,才能领悟到良好文明素养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播种一个好行动,收获一个好习惯;播种一个好习惯,收获一个好性格;播种一个好性格,收获一个好命运”的真谛。

通过以上四种途径,使他们有了从“被教育”变成“要养成”的自觉学习的意识,有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的行为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为他们自身素养的提高和将来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和平小学花冲分校)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园地行为习惯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园地再现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书画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