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2019-10-16蒋春亚
蒋春亚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
一、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而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并给出合理的解答,同时要对学生的自主思考成果给予足够的肯定,引导他们发展数学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乘法交换律”时,教师可以适当举例,让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的原则。
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沟通交流,教会学生学习。对于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二、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核心素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首先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让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找到教材知识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知识的理解有时比较肤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创新实践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深入研究教材,逐渐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长方体》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演示长方体的形态,然后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与动手实践,自己制作长方体。在做完后,教师让学生对长方体进行观察,然后讨论长方体的特点,最后师生一起对长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这种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联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还应向他们传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运用画图法和列表法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给他们创造充分的思考、实践、展示的空间,从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运用画图和列表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摆实物,分析理解相同加数的含义,并尝试运用列式、列表等方法,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数量关系有初步的感知,进而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教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甲乙两辆车行驶问题,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中的等量方程,进而解决问题。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四、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小学生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笔者曾经尝试让学生解决龟兔同笼问题。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组学生运用画图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一组学生用摆放小木棍的形式寻找答案;而还有一位学生另辟蹊径,设计一声令下让每个动物都抬起一条腿,再抬起一条腿,之后小鸡就已经都坐在地上了,而剩下的腿数除以2就能算出兔子的数量。龟兔同笼问题是数学中较为经典的例题,但是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直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但是这次,学生是通过自主尝试与探究完成任务,有助于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需要的是教师给予他们自主思考和实践的空间,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讲解,学生只有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才能逐渐形成数学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通过创设情境、拓展教学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并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长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