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10-16陶沙

江西教育C 2019年7期
关键词:研究性解决问题情境

陶沙

新课程改革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学习和探究能力,进而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基于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启发和引导,确立专题来进行学习。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渗透,学生选择和确定专题,用研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造。因此,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兼具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等基本特点,师生双方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相互启发,共同开发活动的具体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倾向,转变为主动地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用更加开阔的学习视野感受文本信息。从个体意义上说,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和分析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增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育通过构建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获取知识的渠道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切实提高学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及态度,为学生终身学习观念的树立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注重启发、创新与引导,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使教学观念发生转变,另一方面教师的自身素质得以发展促进。

开阔学生语文學习视野,帮助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积极自主地寻求解决途径,从而解决一些具体的、现实的、有社会意义的问题。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活动具有很高的拓展性,能够将课堂拓展到整个校园、整个家庭,甚至深入到整个社会,不再仅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推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进程。

二、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创设合理情境。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适当地创设利于学生学习、思考、合作的情境,并注意积极、正确的引导,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文本信息,体悟文本内涵,升华精神世界。比如,《海伦·凯勒》这篇课文中的海伦是一位双眼失明、双耳失聪的女孩,由于这种境况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教师采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同身受,如让学生捂住眼睛走一段路;或者用开放式提问:“如果你耳朵听不见了,你的生活会变成怎样?”学生通过想象、反复品读、讨论、辩论,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小海伦不屈不挠和勇敢坚强的精神,真正达到文字和精神的共鸣。

搜集与生活相关的资料。小学生是特殊的教育群体,小学语文教学主要采用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模仿就需要教师搜集和列举与学生相近的资料进行启发,如教师先示范一两个例子,这样的方式更利于小学生的接受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会采用最适宜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如今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探求知识除了通过运用书本之外,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发散思维,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学生汇报学习成果也可以采用PPT、视频或其他方式。

给予学生充分时间思考。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探索,在深化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同时,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唐代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要寻访隐者,或者说隐者在人们心目中存在着什么特殊的意义”,由于题目难度大和学生认知较片面,学生难以很快在课堂上给出正确答案,这一生成的问题也就成为本节课堂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搜集资料,同时适时增加小组讨论时间,经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能够自主解决学习难点,并能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研究性解决问题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