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
2019-10-16曹姿红
曹姿红
全民阅读是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一个国家養成全民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把“倡导全民阅读”的提法升级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要有主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担当,让阅读成为照亮学生心灵的一缕阳光。
一、播下阅读的种子,让学生爱上阅读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要想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就要在学生心田播下阅读的种子,让他们爱上阅读,从小受到阅读的滋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阅读习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好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一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量非常有限,笔者提倡阅读,常常从绘本入手,让学生在绘本艳丽的色彩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同时,也通过借图识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利用晨读时间,跟进讲故事、识字游戏等活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变得更加浓厚,参与阅读和识字的行为更加积极。等学生学完拼音,笔者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一些篇幅短小的拼音读物,提倡他们争做阅读能手和识字大王。
二、阅读童话,让学生看到善良的光芒
童话故事多以真善美为主旋律,具有人物形象明确、故事情节曲折、意境引人入胜等特点,学生往往会充满兴趣,手不释卷,对故事内容久久不能忘怀。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学生喜爱的读物,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从低年级开始,笔者就带领学生进行师生共读,每天晚上布置童话故事,第二天利用晨读,老师和学生一起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畅谈从中受到的教育和得到的启发。通过这样的共读,聚焦童话故事中的人和事,教导学生分清善良和邪恶,学会交流和分享,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看到善良的光芒。
三、诵读经典,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具有丰富的育人内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可以帮助学生从孝亲敬老、勤学苦读、仁爱礼仪、诚实守信等方面根植善念、修炼品行、端正行为。笔者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倡导学生吟诵国学经典,利用活动课开展吟诵比赛,播放《三字经》《弟子规》相关视频,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经典,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经典、理解运用经典的积极性。
其实,许多古诗词、名言警句也有着非常厚重的文化底蕴,值得让学生熟读背诵。笔者常常结合“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结合四季的时令特点,倡导学生搜集相关的知识,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经典吟诵不是简单的诵读,而是要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吟诵活动中。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通过反复吟诵,勤俭节约的理念就深深印在学生脑海,督促学生养成好习惯。又如刘备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教师都可以将善恶、忧乐的正确观念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忧乐观。
四、阅读好书,让书香滋润学生心田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以浅显的诗句告诉我们读书趁早的道理。可是对很多小学生而言,不一定能有这样深刻的认知,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就目前而言,社会上有很多口袋书,画面混乱,字迹小而模糊,内容也充满了恶搞和暴力,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学生分清界线,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反之,“腹有诗书气自华”,常以好书相伴的人,往往让我们感觉到与众不同的魅力。“好读书,读好书”,常以好书相伴的人充满智慧,乐观豁达,放射着人性的光辉。笔者班里有一名原本行为乖巧的男孩子,有一段时间突然变得特别暴躁,动辄打骂同伴,满口脏话,老师和家长都感觉非常费解,后来从他的书包里面翻出好多巴掌大的漫画书,看了里面的内容才知道,他这些言行都是在模仿书中的小孩。可见,引导学生读一本好书,是多么的重要。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向学生推荐好书,让好书陪伴学生成长,成为引导学生向上向善的灯塔。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和知识面的拓宽,童话故事已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笔者就会每周或者每月推荐一本思想内容健康、文学价值较高的读物,并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加以监管。比如《曹文轩全集》《再寄小读者》等,在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优秀图书的滋养下,学生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盈,性格越来越平和,学习越来越努力,志向越来越高远,方向越来越明确。
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托尔斯泰也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要我们做教育的有心人,就可以让好书陪伴学生成长,让阅读成为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
(作者单位:甘肃省敦煌市南街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