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
2019-10-16张伟东
张伟东
一、使用情感及故事深化教学内涵
情感交流属于德育工作基础,是充分发挥教学水平的手段。德育工作较为复杂,小学生难免也会出现心理及情绪问题。问题如果爆发,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小学德育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比如,可使用交流会或者主题会的方式梳理学生情绪,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部分问题,可采取谈心的方式和学生细致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问题,使德育品质得到提高。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融入故事也是较为良好的教学手段,比如要想教会学生乐于助人,就基于故事出发,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搜集与乐于助人相关的人物事迹及故事,主动投入到积极学习中。学生在寻找故事、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对乐于助人德育目标的认知。可以看出,丰富故事展现的方式能提高德育品质。在现代化教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不同学科都逐渐结合现代技术,德育也能结合多媒体技术。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德育思想的渗透,使学生认知能力得到提高,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及思考,使德育具备人文性及趣味性。
二、根据生活实践实现德育
小学生生活阅历及社会实践有限,会对传统德育产生逆反心理,理解水平及德育品质无法得到提高。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就要对学生生活的实际水平进行全面考虑,使用有效的教育措施促进德育持续发展,提高德育水平。首先,教师能选择学生学习环境、日常生活创建德育环境。比如在庆祝六一活动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包括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通过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德育有效渗透。其次,还能结合网络平台和爱国主义对学生进行教育宣传,组织学生到革命圣地进行研学,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最后,学校还要实现德育整体氛围的创建,通过校园网络宣传真善美道德行为。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德育的效果关系密切,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心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效果得到提高。比如,将抽象化的知识作为切入点,使抽象化的知识朝着形象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拉近教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性得到提高。另外,把秋天的收获作为主要内容,使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分析秋天的收获。另外,与家长、同学对秋天所收获的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中利用网络、教材等多种途径,使学生仔细观察,并以果实特点实现分类。这种学生和家长、学生和教师互动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创设课堂情境
在传统小学德育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程都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主要是由于小学品德课程和现实生活具有脱节的情况,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缺少认同感,无法掌握品德课程中的教育内容、道理。因此,要使德育有效性得到提高,就要基于创建生活化课堂,使品德课程教学内容及小学生日常生活相互结合,提高认知能力,利用理论宣导使学生进行联想,使学生德育意识得到深化。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使用多样化教学素材,使学生能深入到课堂体系中,提高课堂教学内容接受度。比如,在进行节约用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但是单纯理论教育是无法对小学生起到教育效果的。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使生活中的用水习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创建现实生活及品德知识的有机桥梁,以此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及领悟力。具体来说,基于现实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使学生认识到假如大家都不节约用水,最终结果还是自己承担,使教学知识入脑入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强化课堂实践环节
传统小学德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實践环节,制约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在实施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道德意识进行培养,实现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并结合日常生活实践,实施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寻找角色定位,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小学德育过程中,使用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能自主思索、亲身实践,正确获得他人的评价。比如,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要做文明游客;在乘坐公交车时,要为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做好少年;在公共场所中做文明公民,不大声喧哗、吵闹,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
总之,在新形势下,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统一德育思想,实现教育课程的有效改革,使德育工作的发展能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