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祖国》:唱不尽的爱国情

2019-10-16洪梦

党史文汇 2019年9期
关键词:歌唱祖国烟盒天安门广场

洪梦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歌曲《歌唱祖国》 在传唱。每天清晨,电台、电视台都会播放它,激励着人们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几乎与新中国成立同步诞生的《歌唱祖国》 嵌入中国人的情感之中,与人们的生活交融相契。这首歌曲,1950年由人民音乐家王莘作词作曲。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不衰,催人奋进,并成为许多重大国务活动、外事活动、检阅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被称为“第二国歌”。这首歌曲,伴随几代中国人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见证着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王莘

王莘,原名王莘耕,1918年10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荡口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喜爱音乐,因为家里穷,上不起中学,1932年在上海当店员。1935年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组织上海、宁波抗日救亡流动宣传队,在上海、宁波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并任队长。全国性抗战爆发后,他赴西北参加革命。1938年冬考入陕北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并参加了经典名曲《黄河大合唱》 的首演。从此,他走上了一条光辉的艺术之路。毕业后,王莘到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任教员,并于1949年1月率领群众剧社同志进入刚刚解放的天津市,揭开他从事革命文艺的教育和创作生涯新的一页。从他投身革命到中国革命胜利,写出了《晋察冀》 《日头上山岗》 《战斗生产》 《歌唱解放区》 等大量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在长期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唤醒和激发了广大民众英勇不屈的斗争意志与精神以及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终于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参加举世瞩目、激动人心的开国大典时,精神抖擞地走在广场上的青年作曲家王莘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目睹了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歌声如潮的动人景象,看到了毛泽东主席亲自升起的那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他仿佛看到在那高擎著前进的鲜艳红旗上,曾经洒下千千万万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殷红热血,新中国的今天多么来之不易,伟大的祖国多么需要放声颂唱……随后,他强烈地萌生出创作一首歌唱祖国的歌曲的想法。多年的积累使创作灵感终于在1950年迸发。

1950年9月,新中国即将迎来她的周岁生日。9月15日,风华正茂的王莘兴致勃勃地到北京出差。那天,天安门广场的天特别的蓝。他穿过长长的皇宫古道,仰望着蓝天下的天安门,深情凝望着城楼前那迎风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感慨万千: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人民的自豪!他那颗爱国的心,止不住怦然而动。

天安门城楼上,工人们正在悬挂大红宫灯;天安门广场上,为参加国庆仪式的少先队员正在排练。锣鼓喧天,鲜花如海,一队队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地敲着鼓,吹着号,唱着《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 ,迈着整齐的步伐,正在练习队列,整个天安门广场一派节日的有序繁忙筹备与欢快祥和喜庆景象。王莘更加心潮起伏,感慨不已。

《歌唱祖国》 简谱

王莘被孩子们的歌声所吸引,便不自觉地跟在一支队伍的后面行进。带队的朱老师见王莘不像坏人,俩人便愉快地交谈起来。朱老师说:“今天真是个好天气,万里无云,天蓝蓝的,地亮亮的。王同志,你快看,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看着就让人心里敞亮。”王莘深有感触地说:“我看到那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格外亲。去年10月1日,就是在这个广场上,我曾经见证了这面五星红旗高高升起。”王莘的思绪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上一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万众欢腾的场景,忍不住充满深情地吟诵起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朱老师深受感染,探询道:“王同志,你脱口成诗,是个诗人吧?”王莘被朱老师这么一问,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连忙解释:“不不,我只是说说现在看到的情景。今天的天安门广场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地方!今天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一时间,积蓄了很久的爱国激情化为创作冲动,《歌唱祖国》 的主要歌词和基本旋律就在这一刻将要呼之欲出了。

当天傍晚,坐在返回天津的列车上,王莘的脑海中始终浮现着白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难忘景象,人们的歌声和欢呼声久久在他的心里翻滚激荡。车窗外,祖国富饶美丽的土地、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建设新中国新天地的场景,历历在目,王莘的眼眶湿润了:五千年的文明史、百余年的屈辱史、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史都一一在他的脑海里涌现……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使他准备掏出笔奋笔疾书。

然而,王莘偏偏翻遍身上也找不到一张纸片,情急之下不顾体面,从地上捡起一个空烟盒拆开,提笔在烟盒的反面快速写了起来,一边写还一边压低声音朗读着:“这是我们英雄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上来一个疯子。”车上有个人对他的“怪异”行为感到不解。对面坐着的旅客听着王莘深情的朗诵,猜定王莘是个诗人,便问:“同志,你在写诗?”王莘头也不抬地回答:“我是写歌的。”旅客似是不相信:“你能在这废烟盒上写歌?那这烟盒纸可值了大钱了。”王莘停下笔,很正式地向坐在对面的旅客解释:“哪里值什么钱,写个歌而已。突然有了灵感,一时又没找到纸,就捡了这个烟盒纸代替了。”旅客似懂非懂地打起了盹,他哪里会想到,一首划时代的歌曲在他的面前即将诞生。王莘继续埋头在烟盒上飞快地写着、朗诵着。

片刻的工夫,生动鲜明的歌词、雄壮有力的旋律便从笔尖一行行流淌而出,就这样,《歌唱祖国》 在一张废烟盒纸上诞生了。

2004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英雄的宇航员杨利伟将《歌唱祖国》 带上卫星,这首强劲宏亮的歌声响彻太空,大长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2007年10月1日凌晨,年近90高龄的王莘坐在轮椅上,由妻子王惠芬推着漫步在宁静肃穆的天安门广场上。长期患病的他多年与轮椅为伴,也许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便坚持在祖国生日的这天早早来到天安门广场,渴望再次仰望五星红旗徐徐升起,迎风飘扬。他告诉家人,这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个梦想,已足足想了大半年。老人做事心急火燎,像小孩一样翻来覆去一夜睡不着觉,所以就成了天安门广场一个最特别的、最早到的观旗者。当国旗卫士们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齐齐地、久久地向坐在轮椅上的王莘致以最崇高的军礼。

就在半个月后,10月15日凌晨,王莘病逝于天津,享年89岁。11月28日,在他离世43天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向地球发来《歌唱祖国》 的雄壮歌声,这是向被誉为音乐的革命者和革命的音乐者王莘的一种最神圣的致敬。

斯人已逝,但乐魂永存,人格魅力永存。王莘生前在回顾自己40多年的创作历程时深深感悟出:革命文艺总是要为革命任务服务,因而要自觉地为各个时期的政治任务而创作。解放后进入建设时代,王莘在人民生活广阔的领域获得了丰富的题材,从战士到工人,从城市到乡村,从少年儿童到学生,从生活的抒情歌曲到歌颂党和祖国的赞美歌曲,他创作的许多作品被广泛播放和传唱,至今仍保持很强的感染力。王莘经常告诉身边的人:“这首歌不是我写的,它是感情本身的流露,人民共同心愿的流露,是人民共同的心声,我只不过是替人民把心里的话喊出来了,我用音符替人民记录下来。”他还无限感慨地说:“回顾我多年来的歌曲创作,其实并无什么奥妙,时代的步伐是节奏,祖国的脉搏是音符,人民的心声是旋律,这就是我的歌。”

2008年8月8日晚8时,《歌唱祖国》 唱响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空,歌声传向了全世界,让全世界见证中国的繁荣昌盛,让全世界倾听中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美丽祖国而不懈奋斗的心声。

2017年6月30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香港会展中心观看《心连心·创未来》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晚会最后,习近平走上舞台,同主要演职人员一一握手,并同全场一起高唱《歌唱祖国》,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加美好。

半个多世纪以來,作为伴随共和国及其人民一路胜利走来而屈指可数的国家级金曲,《歌唱祖国》 庄重奏响与唱起的频率之高,无与伦比。在中国的重大升旗仪式、开幕式(如奥运会升旗仪式、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等)上,《歌唱祖国》 常被作为出旗曲在国旗出场之前或开幕式前演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 与《新闻和报纸摘要》 也将其作为开始曲使用:《新闻和报纸摘要》 是先奏响旋律,然后在副歌刚刚奏响的时候由女播音员宣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时间”,同时旋律继续伴奏。而《全国新闻联播》 更加庄重,先奏响旋律,然后在副歌刚刚奏响的时候由男播音员播送呼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随后女播音员再次播报呼号,最后二人共同播送节目名称——“全国新闻联播”。与此同时,旋律继续伴奏直至结束,所以号称“第二国歌”。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歌唱祖国烟盒天安门广场
程十发《歌唱祖国的春天》
用烟盒做一架小飞机
吉林一号视频07星天安门广场影像图
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
烟盒博物馆之旅
创意
胜利日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