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游舒贻:“以画治病”打开康复治疗新世界
2019-10-16琴心
琴心
游舒贻在医院做实习医生时,经常接触一些有认知障碍的病人,有的部分躯体功能有问题。他们多数沉默寡言,对医护人员持排斥心理,甚至有些敌视。弄得医生不仅很尴尬,有时治疗起来简直无从下手。游舒贻独辟蹊径,用自己所画的呆萌漫画,不仅意外成功“俘获”了一些特殊患者的心,甚至成为了治疗的“利器”。她还计划根据绘画设计一个APP,让患者出院以后在家里也能进行康复训练。有关专家称赞她:以绘画做“药”打开康复治疗新世界,很有创意!
画画一个月,“哑巴”女孩最终开口
一头飘逸黑发,一张古典的隽秀面庞。今年23岁的游舒贻,出生在福建漳州一个普通职工家庭,性格活泼开朗的她,从小就喜爱唱歌跳舞,尤其爱画画。妈妈是学习美术的,经常教她画花草、小鸟、鱼儿,以及童话中的神笔马良、白雪公主等等,小舒贻高兴极了,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读小学时,还在学校的比赛中拿过很多奖呢!
2015年高中毕业后,游舒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建中医药大学,为了让学医没那么枯燥,酷爱美术的她,在上课时还会在笔记本上画出器官解剖图,帮助理解记忆。看到游舒贻画的器官解剖图充满美感,同学们都很惊讶,觉得很有趣。
2018年11月,游舒贻来到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实习。第四个月,根据医院安排,她轮转到了作业治疗部。所谓“作业治疗”,是一种康復治疗方法。通过一些作业活动,对身体上、精神上有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价、治疗。
实习期间,游舒贻接触到了一些有认知障碍的病人。一天上午,她的同事接手了一位特殊的小患者,12岁的漂亮女孩莉莉。只见小姑娘坐在轮椅上,一侧身体不能动弹,声带也因插管受损。因自身的疾病导致性格比较内向,也许是她对医院有点恐惧感,最初莉莉看到穿白大褂的就讨厌,对治疗也很抗拒,始终保持沉默。任你怎么问,莉莉总是低头不理,弄得医生不仅很尴尬,在治疗时也无从下手。
在与患者家属交谈了解情况时,莉莉的妈妈告诉游舒贻,莉莉的性格本来是很开朗的,平时爱说爱笑。可是,她不幸因血管畸形导致突发脑出血,手术后右侧身体偏瘫。受此打击,莉莉一下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心事重重。就连爸妈问她什么,她也显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有时甚至理都不理。
看着眼前这个美丽的大眼睛姑娘小小年龄就遭遇此般痛苦,游舒贻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为莉莉感到惋惜的同时,作为实习医生的游舒贻,对她也多了一份关注和牵挂。游舒贻说:“在康复治疗中,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正常沟通,医生的康复指令就不能实现。”
那么,莉莉对什么感兴趣呢?游舒贻灵机一动,想到: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或许都喜欢漫画!治疗师李娴知道游舒贻擅长绘画,便对游舒贻说:“是啊,不如你画几幅画让莉莉看看,试着和她沟通一下,也许会有效果呢!”
其实当时游舒贻心里也没底。起初,她画了网上流行的表情包“穿秋裤的小鸡”。先用黑笔画出轮廓,再用黄笔、蓝笔给小鸡上色,“一边画一边提醒她注意我在画什么,用哪种颜色的笔”。但莉莉只是毫无表情地从旁观看,仍然不说话。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游舒贻尝试了动物、星星、花朵等图案。她每天花一个小时,给莉莉变换花样,画不同的漫画。渐渐地,莉莉脸上的表情舒展起来,看得津津有味。一天在需要上色时,莉莉突然给她递了一支彩笔。游舒贻心中暗喜,莉莉愿意跟她互动了。通过这几天的接触,她发现莉莉虽然不爱说话,但好奇心很强,为了让莉莉更加专注,游舒贻又想了个办法,先在白纸上画一个卡通形状,然后引导她选择喜欢的颜色涂满空白处。
不止于此。因为长时间住院治疗,莉莉的数学能力还停留在一年级水平。游舒贻把枯燥的数字加减,转化为可爱的糖果算式。在纸上绘出不同数量的糖果,让莉莉计算。从10以内的加减,逐步增加到20以内。
经过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莉莉终于愿意开口讲话了。“她第一次开口是叫我姐姐。”莉莉和其他医务人员的互动也在慢慢增多,病情也逐渐好转。孩子的妈妈明显感受到,女儿比之前开朗了!出院时,莉莉哭得一塌糊涂,怎么也不愿意离开游舒贻这个“医生姐姐”。
绘画做“药”,打开康复治疗新世界
在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康复科的墙上,画着五彩斑斓的灯笼,还有舞龙、放烟花、点爆竹的画作,一派欢歌悦舞的热闹场景。这幅用时10天才绘成的精细画作,是游舒贻为庆祝2019年春节而作。经常有患者围着这些画观看,似乎陶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游舒贻没想到,自己的绘画兴趣与本来不搭边的工作,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用漫画化解病人认知障碍,过去她只是在新闻中看到过,欧美医生采用过这种方法,据说收到了不错的疗效。那么,自己何不在国内大胆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指导她的医生,也觉得游舒贻的想法挺新鲜,鼓励她勇敢尝试。
2019年春天,游舒贻遇到一个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这是个22岁的帅小伙,因为出车祸腿被撞断,手术后可能会终身残疾,听此消息,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离他而去。受此打击,男孩的精神简直要崩溃了。他经常盯着天花板,一动不动。有时自言自语,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说什么,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前来陪护他的爸妈,颇感无奈。
游舒贻却安慰两位老人说:“谁住院时间长了都烦,他发点脾气很正常。再说遇到车祸、失恋的双重打击,这种压力一般人是很难承受的。”稳定住了患者家属的情绪后,游舒贻开始尝试着和男孩沟通,不料,沉默寡言的男孩根本没兴趣接她的话茬。为吸引他的注意力,游舒贻就在男孩身边画起漫画来。没有鲜艳的色彩,略显稚嫩的画工,简单几笔勾勒出的画面,却渐渐引起了男孩的兴趣。
因为偏瘫,小伙子的右侧肢体无法活动。游舒贻知道,患者的康复目标,就是保留健康一侧的功能,手部需要做精细动作训练。为了让喜欢喝茶的男孩来参与治疗,游舒贻便提前画了只茶杯。治疗时,就让他给茶杯上色,来锻炼他的手部做精细动作的能力。
起初,游舒贻用线条简单、形状宽大的卡通图,让小伙子拿不同颜色的画笔填满空白处。当他可以适应填色练习后,游舒贻便尝试增加难度,设计了线条复杂、形状紧密的花朵,“要求他一朵一朵地涂,而且每一层要用不同的颜色”。
十几天后,游舒贻发现小伙子逐渐敞开了心扉,开始向她讲述自己当初跑长途货车的心酸、同前女友相恋的不易……游舒贻认真地倾听,偶尔安慰、鼓励他,还逗他说:“世上好姑娘多的是,你虽然失去了一棵树,却得到了一片森林!”听了这幽默的话,小伙子会心地笑了,一脸的灿烂!
接受治疗期间,小伙子如果出现不舒服,或者情绪不太好的情况,游舒贻就会给他画漫画逗他、鼓励他。2019年4月,小伙子过生日那晚,游舒贻还邀请到一位酷爱音乐的同事,为他弹吉他。当几名医护人员一起为他唱起生日快乐歌时,场面非常温馨,小伙子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竟激动得哭了起来。
游舒贻平时接触的有认知障碍的患者中,既有七八岁的儿童,也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用呆萌漫画当“药”逐渐开始起作用后,游舒贻继续扩充其用途。
游舒贻所画的漫画,文图结合,多是问对方一些基础性问题,如“你心情好吗?”“你最喜欢吃什么?”“哪个是牙刷?”……近10张漫画,均形象生动地画着各种回答选项,让对方从漫画中作出选择。其实这是游舒贻为了进行患者康复的认知评估专门绘制的图。
她介绍说,通常情况下,康复科接到患者后,会通过图形、文字来测试认知水平,对患者做一个综合评估。以前,作业治疗部是用固定的表格模板来测试。即使有图形,也是黑白色的动物图形。
后来游舒贻发现,这样的测试表格不够有趣,可能会让本来就恐惧不安的患者更加紧张。于是,下班后她利用业余时间,设计了一套彩色的漫画组图,更新了测试问题。“用这些图画,会增加患者的兴趣,做测试时更顺畅。”
专家王于领对游舒贻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当患者语言表达有障碍的时候,医生就要采用眼神、手势或者其他媒介来进行互动沟通,绘画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媒介。绘画疗法尤其适合不善言谈或是对言语治疗有阻抗抵触情绪的患者,而且无年龄限制,成人或儿童都可通过该疗法宣泄调整情绪,修复心灵创伤,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
暖化患者的心,一不小心成“网红”
游舒贻没有想到,自己的绘画兴趣,与医疗工作发生了奇妙的“邂逅”, 不仅意外成功“俘获”了一些特殊患者的心,所画的呆萌漫画也成为了治疗的“利器”。漫画的形式比较诙谐有趣,可以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帮助病人化解认知障碍和沟通困难,同时也达到治疗患者的奇效。
在枯燥的住院期间,在沉闷的病房里,生动有趣的漫画给许多病人带去了温暖和慰藉,鼓励了患者积极治疗。一开始,游舒贻身边的同事都很好奇这种治疗方式,后来看到这种方式带给病人的变化后,都很支持她。
“绘画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还能帮助别人,我觉得还是很骄傲的。”游舒贻说,以后她还要继续从事治疗工作,“希望能把用于康复治疗的绘画做得更系统化。”有关专家甚至建议游舒贻,可以设计一个绘画APP,让患者出院以后在家里也能进行康复训练。这位医学专家还说,用音乐辅助治疗心理疾病已很常见,游舒贻以画做“药”,在国内还是新生事物,她在探索中无意中打开了康复治疗的新世界,很了不起!
如今,游舒贻在中山六院康复科画的漫画已有整整3大本。到2019年7月,她为期一年的实习结束。离开前,她设计了一幅与康复医学科有关的画,作为纪念。束起一头秀发,戴上口罩和帽子,回到家乡福建后,这个“白衣天使”决心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用一支笔画出医院里的温情和动人风景。
生活中的她,同普通女孩没什么区别,喜欢漂亮衣服,也是吃货一枚,偶尔也玩玩自拍发到快手上臭美一下。但她最感兴趣的,还是各种绘本,以及国内几位著名漫画家的作品。
游舒贻以画做“药”的暖心故事在网上传播开后,很多人都被她的才华和爱心所感动。网友们纷纷点赞,“温暖且美好”“白大褂下那一身的藝术细胞,让人按捺不住赞赏的大拇指”……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