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课
2019-10-16伊兜
伊兜
古代的时候也有官办学校,不过因为入学门槛高,基本上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在此学习。率先打破这种局面的,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子开创了私塾之风,在古代的启蒙教育阶段(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承担开蒙的一般都是私塾。
那开学了,古代的小学生要准备些什么呢?他们的学校生活跟你有何不同?一起来了解下吧。
开学时间不豌一
关于开学时间,各个朝代并不一样。比如在汉代,常利用春季、秋季、冬季的农闲时间开学;而到了南北朝时期,冬季则成为相对统一的入学时间了。选择什么时候开学,也跟学期的长短有关,古代的学期可跟我们现代不一样,说短,就三个月;说长的话,可达一年。
大龄入学挺流行
以先秦时期为例,没有明确规定入学年龄,年龄在8至15岁之间,都可读小学。在一个学堂里,看到年龄不等的学生,完全不用大惊小怪,“大龄入学”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呢。
校服朴素又传统
“青衿”是古代传统的校服,隋唐时期青少年的装束大多如此。“裥(1an)衫”最早出现于唐朝,宋明时代的学生穿的多。现代的一些服装设计者认为,裥衫比其他款式的衣服更适合做中国式学位服。
书包就又好几样
古代学生去上学,装点儿随身携带的学习用品,用“包袱”“褡裢”即可;如果去外地读书,往往要带行李箱——“书笈”“箱笼”等,这类东西有些沉,所以有条件的家庭会为孩子物色书童,帮着负笈、挑担。
开学典礼很隆重
古语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开学礼的第一课是“正衣冠”,让学生注重仪表整洁是非常重要的。先生会依次为入学新生整理好衣冠,大家都衣冠整齐后,方可进入学堂。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会按照先生的要求,把手放到水盆中“净手”。手洗得干干净净的,心也要明亮透彻,去除杂念,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
朱砂开智,是开学礼的最后一个环节。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的眉心处点个红点,像痣一样。“痣”与“智”谐音,那美好的寓意便是——这一点,为你开启智慧,希望你在日后的學习中,不管学什么都能一点就通。
古人的开学礼很容易让人想到“仪式感”三个字,在人生第一课上,一样又一样的礼仪于细微处培养和塑造着学生的品格。我们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仪式感,在仪式感中学习、体昧,感受温暖人心的力量,好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