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人父母,要有爱的能力

2019-10-16艾小羊

家庭百事通 2019年9期
关键词:邻居家规矩长大

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死刑犯临刑前见妈妈,要求再吃一次奶,妈妈喂奶的时候,他一口咬下了妈妈的乳头,说“就是你太溺爱我,我才有了今天”。关于这个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看邻居家小朋友被父母带去北京旅游,回家讲给我妈听,我妈毫无征兆地讲起这个血腥而又可怕的故事,吓得我落荒而逃。从此我心理阴暗地盼着邻居家那个被父母宠爱的大哥哥倒霉。后来人家考上了北京大学,如今在温哥华大学执教,成熟稳重、自信儒雅,妥妥的成功人士。而我自己,成年后经过漫长的自我疗愈,才慢慢走出自卑的阴影。

中国传统观念喜欢强调管理对教育的作用,什么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流芳千古的育儿故事里,基本上看不到爱,只有成功学。西方心理学的观点恰恰相反,认为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才能拥有成功人生最重要的基石:自信。

说起溺爱的危害,的确可以抓出一大把社会新闻来佐证。不久前,我还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个儿子啃老十年,跟父亲发生冲突后,持刀砍父。很多人在下面的留言中提到了溺爱,觉得父母一定是对孩子过度纵容,才让他走到今天。但这种事件,如果做个深度报道,你会发现它根本与爱无关。无非是在孩子最需要爱的时候,父母没有能力或者不知道如何给予;当孩子慢慢长大,各种心理问题已经出现,父母又产生了补偿心理,最终酿成苦果。

我的心理学老师说,中国父母最大的问题是情感倒置。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太早想要树权威、立规矩;人到中年,被社会锤炼过,有了软肋,发现孩子跟自己各种疏远、陌生、不对付,开始心慈手软;再过几年更不得了,世间行走一遭,发现亲情是最好的退路,对孩子的爱,那是如滔滔黄河水,泥沙俱下,毫无节制。为人父母,青年无知,中年慈爱,老年放纵,对应的是孩子痛苦的童年,缺乏管束的少年,无法无天的成年。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一种天性,如果你在孩子小的时候压抑这种天性,害怕因为你的爱而害了他;待他成年后,这种压抑往往形成反弹。也就是说,在孩子需要你对他百依百顺的时候,你一天到晚讲条件,等他们长大,可以理智地谈条件的时候,你又开始对他百依百顺。孩子一岁以内,怎么爱他都不多。明确感知父母的爱,知道自己是天、是地、是世界,就是婴儿期最好的规矩。

一岁以后,在爱的前提下,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让他们明白,你不是天地,只是众生,你活在关系里,所以要讲规矩。如果你抢别人的玩具,还抓破别人的脸,可能要被打屁股。但打屁股的前提是,父母依然爱你。这个时期,对孩子所有的教育,都要辅助爱的表达;传达给孩子的正确信息是“无论你怎样,我们都爱你”,而不是“如果你不够好,我们就不爱你了”。

作为群居动物,人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关系。“在关系里游泳”是对人生最贴切的形容。成年人,个体的不幸,皆来源于关系的崩塌。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对于关系认知的第一课。

旅美作家蔡真妮说:“唯有在家庭关系中,纪律不应该被排在首位。良好的关系,无不是先建立爱与理解,再谈纪律。”如果为人父母,真有一个入门考试,要考的不是资产、财力、颜值,而是爱的能力。只有会爱孩子,才能成就良好的亲子关系。

(資源支持:微信公众号“我是艾小羊”)

猜你喜欢

邻居家规矩长大
仓鼠
“按规矩办”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快快长大
我长大了
害怕
粤人吃饭讲规矩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聪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