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纯净校园要容忍“告密者”吗?

2019-10-16天竺

现代家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打小报告告密者校园

天竺

宁波一所小学的班主任王悦微老师“红”了。

起因是班上有同学举报另一个同学带巧克力上学并骂人。班主任王悦微叫来两人一问究竟,被告同学倍感冤枉地喊道:“他叫我把巧克力送给他吃,我没给他。他就把我告了,还笑话我!”原来,举报者是因为勒索未遂才找老师告状的。王老师先是批评了带零食来学校的同学:“你带零食来学校,的确不对。”然后,转头又批评举报者,“你以告老师来威胁同学,问人家要好处,更可耻!”然后,她让举报者道歉,并让带巧克力的同学当着举报者的面吃掉了巧克力。

像往常一样,王悦微老师发微博分享了这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故事。没承想,“班主任惩罚举报者”一事迅速在网络流传,并上了微博热搜。这件校园小事之所以引发网友热议,是因为日常生活中,老师依靠学生打小报告来进行校园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那么,问题来了,在校园这片净土之上,老师依靠学生打小报告管理班级的做法合适吗?我们要容忍爱打小报告的“告密者”吗?

家长篇:打“小报告”者何其多

(刘中宇,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

大伙关注这事,不是因为这事有多稀奇,而是因为王老师的做法——她没有按照惯例,鼓励甚至奖励打小报告的人。她的做法是教育界的一股清流,因为老师依靠学生打小报告来进行日常管理,是我们校园里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查阅了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发现很多依靠“打小报告”来实施校园管理的例子。

某同学早恋了,上课心不在焉,神情恍惚;某同学缺少父母关爱,故意逃学想引起家长注意;某同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感觉自卑,很少主动跟人交流;某同学给同学取侮辱性外号……这些都是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学校小小心理情报员从各自班级里收集到的信息,每个班上有两名学生,除学习外,还接受老师委派,做“地下”潜伏工作,观察班里同学的情绪与心理变化,然后定期汇报,以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目前,这些同学的“潜伏”工作已经进行了三年。

据《武汉晨报》报道,武汉大学曾在某学年的期末考试中设立无人监考考场,尝试“诚信考试”。报道称,武汉大学进行“诚信考试”时,如果发现无人监考考场中有舞弊行为,将立即停止该科目的考试,取消该班级所有同学的成绩,对全班同学实行连带责任。学校有关负责人称,“这种惩罚规则,将极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观念”,学生之间也可相互监督与举报。

更有甚者。《武汉晚报》报道,湖北大学数计学院数学系2班曾出台新班规,实行“盯人”战术:每名学生都会有一名神秘同学在暗中盯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楚天都市报》去年4月报出,“武汉某初中二年级班主任刘老师,在管理班级时,鼓励同学间相互监督、举报,被举报的同学要扣分,举报者加分”。其中有个学生天天遭同学举报,最多时一天竟被举报6次。

《北京青年报》曾报道:为严肃班级纪律,哈尔滨市香坊区轴承厂子弟中学某班的老师想出了刺激学生举报的“高招”——重金奖励举报者,凡举报一名违反班级纪律的同学,被举报者罚款5元,举报者提成3元,留下2元做班费。在金钱的刺激下,该班举报者骤然增多,很多同学因为举报而发了一笔小财。

我相信,这些学校管理者的初衷是好的,是想控制管理成本,掌握学生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另外也希望学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但是,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孩子篇:校园“谍战”该休亦

(汪恒,某大学一年级学生)

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校园管理根本不存在利用学生管理学生的方式,在学校设立“情报专员”,盯梢同学的做法更是天方夜谭。而美国,基本不提倡以“打小报告”的方式来举报他人。

美国著名影片《闻香识女人》中,家境贫困的高中生查理偶然看到几个同学将白灰倒在校长头上。在校长的威逼下,查理没有为保全自己而出卖同学。哪怕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查理仍然表示“我不能说”,最后学校师生联合纪律小组否决了校长的意见,决定查理不需要提供供词。

在美国,麦克·阿瑟将军以“忠于国家、对抗总统”闻名,而其“决不告密”的历史同样广为人知。1889年6月,年轻的麦克·阿瑟步入西点军校。他在西点军校受到高年级学员的体罚,被要求站在碎玻璃上做上下起蹲、摇臂飞舞的动作。事后接受法院调查时,麦克·阿瑟讲了自己受虐的详情,但同样冒着被西点军校开除的危险,始终没有说出那几名学员的名字。

而中国校园,设立“线人”管理学生,则很平常。老师为了让学生们遵守纪律,就在班级设立“眼线”,搜集“情报”,以便“精确打击”和“定点清除”违纪学生。

有心理学家发现,不确定性会使人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如果班级总有人向老师打小报告,班级气氛一定是紧张不安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一定是疏远、戒备的。而对人的不信任一旦植根在孩子的心灵深处,那他一生都很难坦诚、轻松地面对他人。

而被告密行为伤害过的群体,要重建成员间的信任,那是相当困难的。告密行为也会给个人留下浓重的心理阴影,造成对人的极端不信任,进而影响人际正常交往,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同时,“告密”也会让告密者陷入不安全境地,甚至遭到“被告者”的暴力伤害。

这说明,用打小报告来进行班级管理,最终结果是人人自危,对孩子的身心没有一点好处。这种管理方式坏处很多,我从小到大深受其害,所以,我发自肺腑地希望教育工作者都向王老师学习,摒弃表扬告密者的做法,改用其他合理方式管理学生。

教师篇:学生告状要细分

(王老师,某小学教师)

在学校,学生找老师告状是常有的事。通常,我会看情况处理,与此同时,我的态度是坚决不培养告密者。

学生找老师告状,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能把来告状的学生统统视为“告密者”。

以我的经验看,学生告状,动机主要有三:

一、出于朴素的道德感。孩子眼中,破坏规则的行为如考试作弊、逃值日、赖作業等行为是错误的。这些行为既然是错误的,就应该被批评、被指正,而他告状只是出于简单的是非判断。

二、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如被欺负、被捉弄,虽然多数情况不严重,却让人不舒服。孩子告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是出于嫉妒或为了获得不当利益。这种告状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对不同的告状类型,老师一般会有不同的对待。对第一类告状者,通常我会让告状者在全班面前表述观点,批评不正确行为,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并从中受到教育。如,有学生举报某班干部在检查卫生时发现有人乱扔垃圾,违纪者为了不扣分,便拿出10元钱贿赂班干部,而班干部竟然收下了。举报者十分愤慨,认为班干部以权谋私。他来我这里告状,我就让他向全班学生陈述了目睹的事情经过,并让大家说说看法。讨论结束,我处罚了行贿者和受贿者,并将此事郑重告知了家长。家长十分重视,表示会严肃教育孩子。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远不及学生对学生的了解,像这样私下发生的交易,如果不是学生告状,我是无法了解到的。所以,这类告状,我觉得是需要的,是对学生有益的。不过,我不会因此奖励提供信息的人,因为公正本身就是对他最好的奖励。

对第二类告状,老师要做好法官兼老娘舅的角色,因为这类纠纷往往经过复杂,涉及学生多,而学生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会用谎言为自己遮掩。老师要在纷杂繁琐的线索中搞清事实真相,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如果这样处理,事情表面平息了,但学生心里并不服气。曾有一个内向学生向我告状,说同桌总打他,他忍无可忍。我了解事情经过后发现,他的同桌自控能力差、脾气大,但在老师面前表现良好,所以一直未被发现。我处理此事时,教给那个内向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告诉他如何排解不良情绪,和别人有了矛盾如何及时处理。这样,告状成了一个可以帮助孩子成长的契机。对这类告状,我一般是私下一对一进行沟通。

第三种告状,最需要我们警惕,因为它堪称“儿童版的告密行为”。一天,有个学生找我,说班里有几个男生在背后说我坏话,都说了什么什么。我不等他说完,就批评了他。我说,老师允许学生在背后议论自己,也禁得起议论。但是,老师不希望有同学来告诉我别人议论我的内容,请他以后不要再做这类事情。

当然,除上述三种告状外,低年级小学生还有许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来告状的。遇到这种告状,不必深究。很多时候,孩子说完就心满意足了,并不希望老师解决什么,只是倾诉一下而已。

学生告状情况不同,老师不管遇到哪种情况,都要处理好,这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整个班级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也关系到每个学生能否在集体中获得幸福感,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我的经验是,孩子来告状时,老师要耐心倾听,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然后做出公正裁决。在这个过程中,一要有耐心,二要公正,尤其来自老师的公正,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专家篇:记“丑”不如记“美”

(田围岩,家庭教育专家)

其实,就算告密文化的拥护者武则天,对告密者的人格也是蔑视的。

公元692年,武则天为表示虔心礼佛,心血来潮,下令禁屠。右拾遗张德因为喜得贵子,违禁杀了一只羊,做成肉饼,宴请同僚。前来赴宴的杜素偷偷藏了一个肉饼,当晚就入皇宫,去武则天那里告发张德。没想到,第二天武则天在朝会上,当众说出杜素昨晚的告密行为,并将杜素交给张德。最后,武则天对张德说,你以后请客,最好看看请的都是一些什么人,不要把好酒好菜拿去喂了背后咬你的狗。杜素的揭发之举,非但没有讨到女皇的欢心,反而落得被众人鄙视的下场。

可能有不少老师认为,在班级里安插“间谍”,并非培养学生告密,只是为了找出违纪学生,以便帮助他们。同时,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班级,防患于未然。但是,我对此仍然不能苟同。

其一,如果老师不能信任学生,先对学生进行“有罪推定”,这就像周历王培养告密者一样,让人道路以目,那就根本谈不上对学生的任何教育;其二,总用挑剔的目光寻找学生身上的“丑恶”之处,会污染了孩子们纯净的心灵;其三,如果得知班级里有“间谍”,学生们会彼此提防,互相猜疑,弄得大家人心惶惶,还何谈团结和友爱呢?

老师们不妨换一种思路来管理学生。与其安插同学做“间谍”,不如培养同学做“阳光天使”,让他们专门记录班级里的好人好事,然后引领学生体会这些失散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和美好行为,同时也使美好的创造者获得道德上的满足和愉悦。也就是说,我们要鼓励所有的孩子都去种花,而不是去挑刺。我认为,这种教育才是纠偏、纠错的最好方式。

美国作家海伦·姆罗斯拉曾写过《珍贵的评语》一文,其中写道:一段时间以来,班上学生一直闹别扭,互相抵触。一天,老师让同学们把其他同学的名字写在纸上,想一想每个同学的最大优点,填在名字后面,然后交给老师。老师归纳整理,用一句话概括学生们给每个同学所写的优点,再将评语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多年以后,一个叫马克的人战死在越南战场。清点遗物时,人们从马克身上找到一只皮夹,皮夹里有一张破旧的、用透明胶带多次补贴过的练习本上的纸,上面正是老师当年为他写下的美好评语。而前来参加葬礼的马克的同学们也都一直保存着这样的评语,有的人把它夹在结婚相册里,有的人把它放在写字台最上面的抽屉里,而更多的人则像马克一样随身携带着。

引导孩子学会发现别人的美好、生活的美好,唤醒他们向真、向善、向美的强烈愿望,在他们的心田种下友爱的种子,让他们在人生的风雨中感受温暖,這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才是我们每个人期许的教育啊!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打小报告告密者校园
特朗普公布“告密者”信息引不满
12星座打小报告的杀伤力指数
李沆不打小报告
不要“围观”犯错的孩子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十二星座校园“奸细”
星座谁爱向老师打小报告
阅读理解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