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行手术与保守治疗后的心理状况调查

2019-10-16蔺福辉

颈腰痛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退行性状况脊柱

蔺福辉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导致颈腰痛的主要疾病,也是骨科常见病,约占骨科门诊的1/3左右[1]。早期多主张予以药物、牵引、推拿和理疗等保守治疗方案为主,对于长期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一般考虑进行手术[2]。近年来,对于此类疾病行保守和手术疗效的报道较多,但关于保守与手术治疗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面则少见相关研究。为此,笔者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对本科收治的381例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调查,并基于此,进行了保守与手术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分组对比,以期为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相关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纳入标准:(1)患者有明显的颈、肩、腰、腿痛,或伴有上、下肢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等症状;(2)经查体,有明显的上、下肢运动或感觉功能改变,局部有活动障碍、压痛等体征;(3)经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椎间隙高度降低、神经根受压、椎管或椎间孔狭窄、后纵韧带骨化等相应的影像学改变,且其病变节段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相符,确诊为脊柱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疾病者;(2)合并脊柱畸形、椎体骨折者;(3)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聋哑,有明显沟通障碍者;(4)拒绝接受心理状态调查,或随访期间失访者。

1.2 一般资料

参照选择标准,共纳入381例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行手术治疗105例、保守治疗276例,依据其治疗方案分为手术组(105例)和保守组(276例)。手术组中,男49例,女56例,年龄41-65岁、平均(52.3±7.8)岁;其中颈椎病27例,颈椎管狭窄症15例,胸椎间盘突出症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腰椎管狭窄症19例,腰椎滑脱症13例,其他5例。保守组中,男132例,女144例,年龄43-71岁、平均(54.1±8.5)岁;其中颈椎病48例,颈椎管狭窄症39例,胸椎间盘突出症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腰椎管狭窄症48例,腰椎滑脱症41例,其他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3 调查方法

1.3.1 调查工具

采用临床常用的心理健康测试工具——SCL-90症状自评量表[3],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附加因子等各项因子,以正常人群(常模)的各项因子数值作为对照,进行患者与正常数值的对比。

1.3.2 调查时间

分别于患者首次就诊和治疗3个月后复诊期间,进行相同方式的现场问卷调查;3个月后无法现场调查者,均采用电话随访进行问卷调查,由患者口述、调查人员进行填写;现场问卷调查时,患者无法自行填写者,亦由调查人员代为填写。

1.3.3 调查方法

(1)在本次心理状况调查前,对本研究的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熟悉并掌握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内容及其意义;(2)第一次调查时,相关人员进行积极沟通,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以打消患者的顾虑,取得其信任和支持,能配合整个调查过程;(3)所有调查人员,均采用统一标准的指导用语,对每一份调查问卷均认真检查无漏后,方视为完成。

1.4 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的SCL-90量表的各项因子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情况

本研究381例治疗前均接受第一次问卷调查,合格问卷的回收率100%;但治疗3个月后,共10例失访,4例未配合问卷调查,实际回收问卷367例(保守组270例,手术组97例),回收率为96.3%。

2.2 所有患者治疗前的SCL-90评分情况

由表1可见,所有患者治疗前的SCL-90评分各项因子平均数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常模数值(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守组的各项因子虽然均稍低于手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下一步对比。结果表明,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治疗前的各项心理状况普遍较差。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理状况SCL-90评分情况

注:*表示与正常人群常模与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数值相比,P<0.05

2.3 治疗后的SCL-90评分情况

表2所示,手术组的各项因子在治疗后3个月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而保守组除了人际关系与附加因子之外,其他指标亦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后进行两组之间对比,除了强迫项目之外,手术组的其他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保守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况SCL-90评分情况

注:*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表示与保守组相比,P<0.05

3 讨论

3.1 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情况分析

由本文表1中可见,在患者接受治疗前的首次就诊时,SCL-90量表各项因子的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5),提示患者的各项心理健康情况均显著降低,也表明脊柱退行性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有显著影响。

我们分析其原因,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颈、肩、腰、腿等部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对其正常工作和社会生活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此类疾病行常规治疗后,病情容易反复,治疗效果不尽人意,且增加了经济负担,如此则进一步加重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由于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程较长,治疗周期久,同时患者对相关的医疗知识了解较少,对预后有较多的担忧,如是否会再次复发、是否瘫痪等,上述问题均导致其焦虑、恐惧和抑郁心理等问题[4]。石明慧等[5]调查认为,颈椎病患者的总体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病程、家庭收入等是导致心理问题的间接性因素。张建国[6]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120例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其普遍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状;田甜等[7]调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健康人群常模数值。上述学者均认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应予以积极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精神状态,促进其康复。

3.2 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后的各项因子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保守组“人际关系”与“附加因子”除外);但手术组除了“强迫”这一项之外,其他因子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保守组(P<0.05)。结果表明,手术治疗可获得更好的心理改善效果。

分析其原因,由于手术能较为彻底地切除增生骨赘、摘除突出的椎间盘,解除椎管和神经根受压等局部的病理性改变,从而彻底改善疼痛,肢体功能也可得到更好的改善,患者能获得更佳的生活质量,更为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心理问题也可获得相应改善。李彬等[8]对比发现,手术组的疼痛程度、症状和体征改善率均显著优于保守组患者,生活质量也有更好的提升(P<0.05);汪俊武[9]亦通过研究证实,手术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健康知识评比等方面,均优于保守治疗者(P<0.05),认为有利于患者更好地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因此笔者认为,在具备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对病程较长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予以积极手术是必要的。

3.3 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

较多研究认为,对患者治疗前予以积极的心理干预,有利于减轻其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保障其顺利完成治疗过程[10-12]。因此,脊柱退行性疾病无论是采用保守或手术,在治疗前进行心理干预均属必要。笔者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以下干预措施:(1)于治疗前,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以及饮食、睡眠情况,并进行有效沟通,全面掌握其心理状况;(2)有针对性地鼓励患者将内心的不安事件进行倾诉和发泄,从而得到缓解和安抚,同时鼓励其重拾康复的信心;(3)与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营造良好、温馨的人际关系,使患者在多方面得到心理安抚;(4)对于有严重抑郁、焦虑,常规沟通难以缓解者,可适当考虑进行药物治疗或行为治疗等措施;(5)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前应全面、细致地讲述手术相关的知识,打消其顾虑,减轻焦虑、恐惧心理,并重视术后的随访工作,使患者从身、心两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改善。

综上所述,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普遍较差,与保守治疗相比,接受手术者可获得更好的心理改善效果。但无论是何种治疗方案,治疗前应予以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在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的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治疗过程和取得良好的预后。

猜你喜欢

退行性状况脊柱
体检报告“退行性改变”是有病了吗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