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性别人群椎体骨密度对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影响分析

2019-10-16李明倪建龙胡铭邱玺鹏

颈腰痛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椎间盘骨密度

李明,倪建龙,胡铭,邱玺鹏

(1.西安长庆油田职工医院兴隆园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018;2.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004)

有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和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较低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较重,而BMD较高者椎间盘退变程度较轻[1]。但也有研究认为,BMD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无关[2]。总之,若能明确腰椎BMD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将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工作。为此,本研究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纳入126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其中男75例、女51例,旨在探讨不同性别人群椎体BMD与其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例中,男75例,女51例;年龄57~86岁,平均(68.9±7.6)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1.6±0.7)年。将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75例与女性组5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BMD检查与腰椎核磁共振检查,且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少于2个月。纳入标准:①患者资料完整;②未接受过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外伤、肿瘤所致的椎间盘、椎体损伤;②合并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及其他可能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的疾病;③体检前6个月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钙剂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④2年内发生过腰椎骨折者。

1.2 测量方法

腰椎BMD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提供的LunarDPX Prodigy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分别测量L1~L4腰椎的前后位BMD。依据2008版的国际临床骨密度检测学会官方建议[3]进行骨密度测量的质量控制,每次测量前均予以参数矫正。

椎间盘MRI检查: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包括T2加权像横断位以及T1、T2加权像矢状位共三个序列。扫描参数:①横断位T2W1:TR 3000 ms,TE 100 ms,层厚4 mm,层距1 mm,共15层,矩阵320×256,视野320 mm,扫描时间3 min 49 s。②矢状位T1W1:TR 1150 ms,TE 22 ms,层厚4 mm,层距1 mm,共10层,矩阵320×256,视野320 mm,扫描时间2 min 51 s。③矢状位T2W1:TR 3200 ms,TE 122 ms,层厚4 mm,层距1 mm,共10层,矩阵320×256,视野320 mm,扫描时间3 min 14 s。

1.3 腰椎间盘退变评价

取T2加权相矢状位图像,采用Pfirrmann5级评分法[6]对L1-2~L4-5四个腰椎间盘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则腰椎间盘退化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腰椎骨密度与要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L1椎骨骨密度与L1-2椎间盘退变程度相对应,其余同理)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1可见,量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和体重指数等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较好的可比性。

表1 两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腰椎BMD水平比较

男性组各节段腰椎BMD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组,且两组下腰椎段椎体(L3、L4)BMD均显著高于上腰椎段椎体(L1、L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BMD水平比较(g/cm2)

注:与L1相比,aP<0.05;与L2相比,bP<0.05

2.2 两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比较

男性组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均低于女性组,且两组下腰椎段椎间盘(L3-4、L4-5)退变程度均显著高于上腰椎段(L1-2、L2-3)退变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Pfirrmann评分比较

注:与L1-2相比,aP<0.05;与L2-3相比,bP<0.05

2.3 腰椎BMD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男性组L1、L2和L3的BMD水平与腰椎间盘(L1-2、L2-3、L3-4)退变程度间无相关性(P>0.05),但L4BMD水平与腰椎间盘(L4-5)退变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女性组L1、L2BMD水平与腰椎间盘(L1-2、L2-3)退变程度间无相关性(P>0.05),但L3和L4BMD水平与腰椎间盘(L3-4、L4-5)退变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详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人群腰椎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的相关基因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基因具有重叠性,且腰椎BMD可能与腰椎间盘退变个数存在关联[4]。但也有学者认为,腰椎BMD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不存在相关性[4]。本研究通过性别分组,分析了男性与女性人群腰椎BMD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男性组各节段腰椎BMD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组,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则显著低于女性组,且两组下腰椎段椎体(L3、L4)BMD均显著高于上腰椎段椎体(L1、L2),下腰椎段椎间盘(L3-4、L4-5)退变程度均显著高于上腰椎段(L1-2、L2-3),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女性相较于男性的腰椎BMD更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更高,这是由于女性在绝经后机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有关[5]。雌激素水平较低会使骨髓细胞中RANKL表达被上调,通过免疫系统上调破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加速成骨细胞的凋亡[6]。

此外,男性组仅有L4BMD水平与腰椎间盘(L4-5)退变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女性组L3BMD和L4BMD水平与腰椎间盘(L3-4、L4-5)退变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可见腰椎BMD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仅体现在下腰椎段。笔者分析认为,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椎间盘主要由纤维环与髓核组成,成年后椎间盘会通过椎体终板软骨和纤维环渗透获取营养[7],对于椎骨BMD较低或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由于椎体终板存在着细微骨折,导致椎间盘的营养供给受到破坏,加速其退变;(2)骨质疏松可导致腰椎生物力学强度下降,椎间盘的弹性降低,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髓核压缩、纤维环拉伸,当超过了椎间盘承受范围时,可引起髓核突出[8];(3)腰椎骨质疏松还可引起椎体滑脱、不稳或脊柱侧弯[9],上述病变一旦出现,均可引起相应节段的应力异常增高,使椎间盘结构受损。崔伟等[1]的研究也显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林勇等[10]则进一步尝试对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以改善其椎间盘突出情况,取得了显著疗效,他们认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更高,但予以抗骨质疏松干预可起到良好的转归作用。上述学者的观点也证实了本研究的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人群,其下腰椎段椎体BMD与相邻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呈负相关关系,BMD水平越低则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越严重;反之,BMD水平越高,则椎间盘退变有减缓趋势,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正确处理这二者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症椎间盘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