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发展机遇与路径选择

2019-10-16樊霞飞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长三角安徽省公共服务

□樊霞飞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1 绪论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指上海发挥龙头作用,辐射带动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内共25个城市,加强各领域的互动合作、优势互补,实现“三省一市”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是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我国建设工业强国加强培育世界级城市门户的要求。在国家的区域战略布局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完善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长三角地区要承担更多国家的战略使命,包括率先实践,率先建成现代化,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上,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的引领示范作用。2019年5月22日,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安徽芜湖举行,主要围绕沪苏浙皖地区,要求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发挥其所长,从而实现区域内协同发展。由于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发展差异较大,所以,一方面倡导一市三省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另一方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不等同于一样化发展。因此,要结合城市群中不同省市县的具体实际状况,突出个性和差异,在实施过程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互利共赢。

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总数是我国人口数量的六分之一,但却创造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四分之一的成绩。此外,国家为谋划“两头在外”对外贸易基本格局、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而制定与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都进一步使长三角区域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创新活力最强以及实力最雄厚的世界级经济窗口。然而,在长三角一市三省内部的经济中,安徽与沪苏浙三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发展差距。2018年上海市GDP总量是32 679亿元,年增速6.6%,人均GDP13.5万元;2018年江苏省GDP总量是92 595.4亿元,年增速6.7%,人均GDP11.43亿元;2018年浙江省GDP总量是56 197.1亿元,年增速7.1%,人均GDP9.86万元;2018年安徽省GDP总量是30 000.1亿元,年增速11.04%,人均GDP4.79万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安徽省都与沪苏浙三个地区的实力悬殊、相差甚远。尤其是在有较高年增速的发展背景下,安徽省在2018年才使生产总值总量首次突破三万亿的大关。安徽省作为一个省份,不但经济体量没有超过上海市,而且人均GDP也只是上海人均GDP的三分之一。但是,安徽省11.04%的经济年增速反映了安徽省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中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2 安徽省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发展机遇

长三角区域内互联互通、创新驱动和开放融合,推动长三角更好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主要指向金融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安徽省要在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牢牢把握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契机。

2.1 金融要素市场一体化促使安徽省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

上海市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也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发展门户。长三角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高度的对外开放水平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金融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并汇集了众多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聚集了巨大的社会资本,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中介的投资融资作用。据深交所上市公司监督委员会副主任介绍,“截至2018年底,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在深市上市的公司已有600多家,占到深市公司总数的28%,总市值达4.26万亿元,占深市总市值的25%”[1]。从2017年到2019年5月,安徽省上市公司数量由100家增加到106家。2017年,安徽省有6家IPO企业符合上市条件,成功过会。安徽省能源资源丰富,但是上市公司数量却不多的状况,使安徽省企业的上市前景未来可期。根据美籍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提出的“金融结构理论”,即一个地区金融机构的发达程度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呈正相关关系。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越发达,会使金融活动越活跃,从而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长三角地区众多的金融机构,使该理论适用于研究该区域内金融要素市场一体化对安徽省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的促进作用。安徽省在地理位置上紧邻长三角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关联优势,在实施“向东融入长三角”的战略中会与沪苏浙等经济高速发展地区有许多贸易和业务往来。长三角地区金融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可以打造区域内资本运作共享平台,有利于促进安徽省内优质上市资源的培育挖掘工作。在实现金融要素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安徽省会潜移默化受到沪苏浙地区资本市场对自身的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在循序渐进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形成更多IPO企业。此外,沪苏浙三地区众多实力强大金融机构和高信誉的金融中介,可以提高安徽省内优秀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效率、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以及简化一系列烦琐的审核程序,从而推动安徽省内优秀的中小型企业新三板挂牌,促进安徽省中小型企业的长远发展。长三角地区金融要素市场一体化是促进安徽省企业成功上市和新三板挂牌的“助推器”,使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2.2 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推动安徽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随着上海被党中央赋予扶植全球科创中心的新定位,上海市继续加强自身的创新驱动能力。同时,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龙头都市,上海市在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纵深探索,致力于使长三角区域成为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劳动力成本上升、高精尖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产业转移步伐随之加快。安徽省GDP构成及产业比重构成表如表1所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安徽省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是仍存在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的问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低层次化发展,使安徽省对内难以形成优势产业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对外缺乏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在长三角区域的要素市场集聚的背景下,安徽省可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成为沪苏浙三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安徽省外向型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增长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安徽省外向型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同方向改变,说明了安徽省外向型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的作用。”[2]此外,安徽省也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妥善处置“僵尸企业”,谋划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导向性的地方特色产业,推动安徽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此外,打破区域间固有的贸易壁垒、恶意竞争,安徽省要在“东向”发展战略中主动融入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建设中,加强区域内三省一市的贸易互通、协调发展。

表1 安徽省GDP构成及产业比重构成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2.3 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推进安徽省城镇化发展

“所谓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即在一定地理区域内,搭建共同土地交易及信息平台、统一相关制度、破除监督管理差别和打破行政限制,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的过程。”[3]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价格的高低往往成为企业选择投资地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长三角区域的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不仅可以击破“三省一市”内部由于行政区划所形成的壁垒,也可以使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根据差异化的地价水平优化实现区域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4],即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在空间上存在着流通和相互影响的作用,促进区域内各地区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而安徽省拥有价格相对较为低廉的土地资源,都使其在缩小与沪苏浙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整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获取极大的进步空间和最大限度的效益。长江三角洲黄金水道强大的经济吸附能力促使长江岸线资源丰富的安徽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皖江城市带”上,中心城镇可以依托区域内产业链所释放的发展空间和契机,形成完善的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链,打造一批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农村地区可以继续发挥安徽省传统农业大省的优势,在长三角极具科技创新活力的带动下,实现安徽省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向下游腹地的发展,充分利用长江三角洲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地理位置,加大安徽省的对外开放力度,拓宽安徽省工农业的国际市场。在促进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上,谋划新型城市空间布局。

2.4 公共服务一体化提高安徽省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公共服务一体化是指针对不同主体的差异化发展状况,对区域内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进行重组与合理分配,以满足不同省市县体系构建的现实需求。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是一项实现沪苏浙皖地区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任务重大的系统工程。根据“市场一体化的经济效用理论”[5],即一个区域只有在经济活动中打破贸易壁垒,形成一个联系紧密、优势互补、结构优化的聚集体,才能使这个区域的资源在流动和配置中实现效益最大化。长三角区域的公共服务一体化致力于打造互惠互利的公共服务共同体,促使安徽省弥补自身发展劣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4.1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完善了安徽省的交通运输体系

近年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在不断提速。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使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之间形成了半小时到三小时不等的交通圈。密集的高铁线路和高速路网完善了安徽省的交通运输体系,不仅为安徽省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使得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现实,从而促进安徽省的经济发展。

2.4.2 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

安徽省过去粗放型发展方式浪费了生态资源、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发展为响应“美丽中国”的建设要求,会建立高标准、严要求的环境保护联动机制。这就要求安徽省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中,加快安徽省经济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继续保持沿江城市如芜湖、池州和安庆等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生态文明城市的“安徽名片”,促进安徽省的生态文明建设。

2.4.3 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全方位提升安徽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长三角区域中公共性的协调机构和一体化的融合体系可以充分利用高精尖技术优势进一步优化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促进区域内不同省市县优势互补新路径的探索。这些有关教育、医疗和卫生等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安徽省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全方位加强安徽人民对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成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 安徽省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路径选择

面临百年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省可以在要素市场一体化中,对内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在产业发展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中,对外深化开放合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安徽省要从对内创新驱动和对外开放合作两个方面双管齐下、趁势借力增强自身发展实力,缩小与长三角区域内发达地区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

3.1 在要素市场一体化中,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要素市场一体化是指区域内土地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生产要素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互动,在筑牢共性本底、厚植共性根基的基础上,实现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推进各地区市场的协同发展。首先,长三角区域内要素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区域内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打造丰富多样的创新平台。在这个过程中,金融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可以降低安徽省企业的融资难度,缩小安徽省与上海、江苏和浙江地区的发展差距,沪苏浙地区的金融业确实能够有力推动安徽省的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安徽省也可以举办一些金融机构的交流会,为省份内有融资需求却无渠道的公司和发展前景好却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提供更多与沪苏浙地区实力雄厚的金融公司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其次,要素市场中的土地要素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充分的土地资源是安徽省承接各种产业,实现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前提。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土地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董祚继在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中表示,要编制高质量的国土空间规划,以保障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落地。土地要素市场的一体化最终也可以实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最后,长三角一体化是一场新时代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是个性与共性相得益彰的一体化。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不等于一样化发展。所以,对于安徽省来说,一味地承接沪苏浙等地区的产业转移无法真正实现省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过程中,安徽省要正确处理承接与创新、竞争与合作的辩证统一关系,致力于实现由承接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在竞争中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安徽省要把各方面的要素优势、人才资源优势结合起来,逐渐构建一个完善的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形成源源不断的创新资源。在此基础上,安徽省要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融合,进一步融入更高层面的和更大范围的区域竞争中去。安徽省要致力于构建一个能源互联网的创新产业基地、较强的辐射带经济圈,成为支撑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发展引擎和经济增长极。

3.2 在产业发展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中,深化开放合作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协同发展的典型和示范区,具有现实必要性和伟大的时代意义。长三角作为中国对内对外开放的中枢,必然会为安徽省带来广阔的国际市场。安徽省要在产业发展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中,深化开放合作。第一,安徽省要牢固树立开放合作意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安徽省应该克服经济发展“低人一等”的错误心理,牢牢把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发展机遇,

充分利用高精尖技术、科学管理方式和高水平人才的聚集优势,趁力借势发展,做大做强安徽省自身的比较优势。这不仅是安徽省缩小与沪苏浙一市两省经济发展差距的要求,也是长三角区域内1+1>2的协同发展效应的要求。由于公共服务是一个涉及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旅游等各个方面的综合领域,因此,公共服务一体化可以使长三角一体化朝着深层次、全方位、多领域的方向发展。第二,安徽省要充分借助国家开放战略。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同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共享的平台中,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建立良性合作关系,实现开放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在长江三角洲发展区域内,安徽省丰富的土地资源、强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相对较低的比较优势,成为长三角区域内传统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地之一。安徽省“轴辐射”的发展格局以及“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所形成的经济增长点都为安徽省借助国家开放战略争创开放合作新局面、拓展发展空间提出了现实的必要性。安徽省要在“东融”的发展中,提升自身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

猜你喜欢

长三角安徽省公共服务
成长相册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公共服务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