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2019-10-16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王巧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0)王巧
肛瘘在临床上属较常见的肛肠类疾病,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尿道括约肌痉挛、感染、尿潴留等诸多并发症。术后选用何种护理方式以缓解肛瘘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排尿是目前肛肠科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肛瘘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疼痛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肛瘘患者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51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27.96±6.19)岁;病程1.5个月~10年,平均病程(5.11±4.23)年。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4~46岁,平均年龄(27.87±6.22)岁;病程1.5个月~10年,平均病程(5.08±4.19)年。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心理疏导、肠道准备、消炎以及局部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步骤:①疼痛干预:术后对患者实施教育,向患者讲解疼痛产生原因,对患者予以充分关心及耐心,并借助音乐、聊天以及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医护人员在换药过程中需注意动作轻柔,可适当予以镇痛药物,以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同时患者排便后以三黄汤坐浴10min,坐浴温度控制在45℃,并练习收缩肛提肌,以促进药物吸收。②排尿护理:做好与患者间的沟通工作,向患者讲解尿潴留的发生危害与预防措施,增强患者对排尿的认知,术前指导患者床上排尿方法,鼓励患者积极排尿;患者排尿过程中需由家属或医护人员陪护,以免出现意外事件;指导患者术后展开膀胱功能训练,并指导患者通过呼吸收缩腹肌,同时可借助流水声或按摩膀胱部位促进排尿。③饮食干预:指导患者摄取具有健脾祛湿效果的食物,多食用汤水类以利尿,多食维生素B类以及高纤维食物以润肠道、促排便。
附表 两组患者VAS、ESCA评分对比(±s,分)
附表 两组患者VAS、ESCA评分对比(±s,分)
组别 VAS评分 ESCA术后12h 术后48h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51) 6.02±0.61 3.61±0.63 71.36±16.15 114.39±19.18对照组(n=51) 6.79±0.69 5.11±0.58 71.41±15.22 95.39±18.07 t 5.971 12.509 0.016 5.149 P 0.000 0.000 0.987 0.000
1.3 观察指标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术后12h、48h疼痛情况进行评估[1],量表总计10分,分值越高则疼痛越严重;以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ESCA)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周后自我护理能力实施评估[2],量表共包含4个维度,0~4级评分标准,总计172分,分值越高代表自我护理能力越优。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2h、48h时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干预后ESC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干预模式,相较于围绕治疗实施的传统护理,其通过对患者身心予以多方面干预,为术后康复提供充分的护理支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2h、48h时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干预后ESCA评分较对照组高,提示在肛瘘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传统护理方式中针对疼痛多通过服用药物达到镇痛目的,但该方式难以减轻患者痛苦,同时还会使患者对药物形成依赖性。综合性护理干预过程中针对疼痛情况对患者予以心理疏导、疼痛相关教育以及音乐干预等,有效舒缓患者情绪,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针对疼痛难以忍受者,遵医嘱予以合理的药物支持,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对排尿困难症状进行有效预防,通过诱导、运动锻炼及饮食干预等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同时利于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
总之,在肛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适合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