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姐”麦琼方和她收养的86 个娃
2019-10-16
人称“扁担姐”的麦琼方出生于1960 年3月,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的一名退休职工。从1982 年开始,她用一根扁担将自筹的米、油、衣服等爱心物资,担进深山的壮乡苗寨资助贫困群众。同时,30 多年来她先后收养86 名孤贫儿童,替27 位孤寡老人送终。在她只有80 多平方米的家里,最多时住进16 个孩子和3 个孤寡老人。多年来,在她家住过一年以上的就有20 多人。她收养的86 个孤贫儿童,后来有的考入北大、清华……2015 年,麦琼方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荣登“中国好人榜”。她还曾荣获第二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称号。
30 多年挑坏20 多根扁担
1979 年,19 岁的麦琼方是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洗衣房的一名勤杂工。那一年,百色山区一个与奶奶相依为命的男孩被桂林一所中专录取,但没钱买去桂林的车票。麦琼方碰巧得知这个情况,便决定资助这个孩子。从那时开始,麦琼方开始了自己乐善好施的义举。
1982 年,广西田林县平洋屯一位瑶族妇女看病住院,没人照顾。麦琼方知道后,就每天给她送饭,送了一个多月,直至她病好出院。不久,麦琼方到平洋屯看望这名瑶族妇女时,发现大山深处瑶族村寨不少群众缺衣少粮。她由此萌生了筹集爱心物资,用扁担挑着送到山里去的念头。从那以后,她就经常收集一些旧衣物,购买一些食物,利用一切机会挑进山资助山里贫困的乡亲。大山里不通车,下车后还要步行三四个小时,麦琼方用一根扁担,将米、油、衣服等物资挑进深山村寨。
30 多年来,麦琼方挑坏了20 多根扁担,大家也因此亲切地叫她“扁担姐”。在麦琼方的带动和影响下,她结婚后,丈夫也成了扁担队员,再后来,儿子也加入了扁担队。麦琼方一家人挑着担子一道进山送爱心物资,在当地传为佳话。麦琼方说,如今捐助要比当年方便进步很多,“大家建了一个爱心群,有100 多人参与。需要捐助的时候,大家在群里商议,我买吃的,你出车,他负责联系村寨,约定几点集合出发。现在一次去五六辆汽车,送一次,相当于以前一年挑的物资。”
“扁担姐”弯弯的扁担,一头挑着爱心,一头挑着坚持。麦琼方估算,39 年来,她经手送进山里的爱心物资,至少有三四十吨重。
86 个孤贫儿童的“麦妈妈”
麦琼方收养的86 个孩子,个个都有故事。
“我们姐妹俩能有今天,全仰仗麦妈妈。”来自广西河池巴马瑶族自治县的覃斯洁说,她和妹妹覃疏桐如果没有麦妈妈的助养,就不会有今天的好生活,她们对麦妈妈充满感激。
这对瑶族姐妹幼年丧母,后来父亲外出打工音讯全无,姐妹俩孤苦无依,艰难度日,姐姐覃斯洁小学毕业后就外出打工。麦琼方得知她们的情况后,将覃斯洁的妹妹覃疏桐接到百色,后来送进希望小学读书。接着,麦琼方又把覃斯洁从打工的广东叫回来,让她先在医院食堂打了半年工,然后托人把她送到百色三中读书。
覃斯洁刻苦读书,2011 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如今,覃斯洁在广州工作,已经结婚生子。姐妹俩每年过节,只要有空就回百色探望麦妈妈。
覃斯洁对麦妈妈善良、坚毅的品格赞赏有加,她说:“麦妈妈以柔弱之躯,给我们这些不幸的孩子撑起一个遮风避雨的家。”
孤儿冰冰是10 岁时被麦琼方接进家门的。她在练习跳水时,一只手臂骨折。在麦琼方的鼓励下,冰冰靠单手读书写字并考上大学,还参加残奥会游泳比赛拿到了金牌。
麦琼方在家里5 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2000 年,她捐助的8 个孩子同时考上大学。为了凑学费,麦琼方将哥哥、姐姐的房产证借来抵押,办了助学贷款,让8 个孩子顺利走进了大学校园。
30 多年来,麦琼方累计收养了86 个孩子,她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照顾他们,孩子们对她感情很深,都管她叫“麦妈妈”。
谈及拥挤的家,麦琼方说:“我丈夫原先是电信职工,我们现在住的这套80 多平方米的住房是丈夫单位的房改房,最多时家里同时住进来16 个孩子和3 个孤寡老人。”家里人多、碗筷多、被子多、床多、凳子多,就像学生公寓,有好多架子床,大家睡上下铺,不够住就打地铺。30 多年来,在她家住过一年以上的就有20多人,她家大门钥匙有20 余把,因为每个在她家住过的孩子都有一把钥匙。多年来,她家没换过锁,不管孩子们是在外地读书还是工作,这里永远是他们的家。他们哪天回来了,都可以方便地打开家门。
穷人家的孩子知道用功努力,麦琼方收养的86 个孩子中,有的考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有49 人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南非、泰国等地工作学习。
希望孩子们能传承爱心
即便生活如此艰辛,但麦琼方依旧执着地坚持往山里送衣物。麦琼方文化水平不高,但她的凡人善举和执着的精神常常感动孩子。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她常常教导孩子们“首先要学会做人,如果不会做人,读书再好走到哪里都没用”。孩子们也都很懂事,高年级的会辅导低年级的学习,课余时间会帮着种菜、喂猪、喂鸡。大家互相帮助,遇事有担当。
当地很多人认为麦琼方教育孩子有方,有的还登门要求把娇生惯养的孩子寄养在她家,并说愿意给钱。但麦琼方不同意,她觉得这不是钱的事,“小孩子不能讲钱,要讲感情,讲志气”。
2010 年,麦琼方从医院退休,每月能拿3000 元退休金。麦琼方说,她收养的这些孩子长大工作后,有的提出每月要孝敬她1000 元。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她婉言拒绝了。“我没要孩子们的钱。我不让他们给钱,就是怕他们把给钱了事当成习惯,怕他们忘记了自己是怎样长大的,怕他们忘记回报社会。我希望他们能传承爱心,有能力去资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只愿他们去体会麦妈妈的心情,麦妈妈不求他们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