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分析
2019-10-15杜春娇
杜春娇
【摘 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抽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92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所有被选取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被选取对象则进行急诊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被选取对象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各项护理治疗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并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入院时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和BNP(B型利尿钠肽)等心功能指标数据无差异,P﹥0.05;对照组46例患者出院时的LVEF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46例被选取对象出院时的BNP水平和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予以急诊科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护理效果显著,且患者住院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干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168-01
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血输出量降低作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有研究表明,疾病诱发和年龄因素是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因此,为缓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将采用组间比较的方式分析急诊科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92例在我院就诊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2017年2月-2019年2月)进行本项研究,为顺利开展此项研究本文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所有被选取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对照组中,男26例,占比56.52%,女20例,占比44.48%;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9.14±7.82)岁;病程0.6-7.3年,平均病程(4.26±2.97)年;心功能分级显示Ⅲ级患者35例、Ⅳ11例。研究组中,男24例,占比52.17%,女22例,占比47.83%;年龄59-77岁,平均年龄(68.72±8.93)岁;病程1.1-7.6年,平均病程(4.48±2.75)年;心功能分级显示Ⅲ级患者32例、Ⅳ级14例。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和病程等基础资料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并比较发现无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基础护理
对照组46例被选取对象行基础护理干预,其中包含生命体征监测、饮食干预、睡眠护理和遵医嘱用药等。
1.2.2 急诊科护理
研究组46例患者行急诊科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开启绿色通道,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急救,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挂号等步骤,将挽救患者生命放在首位。其次,待患者脱离危险后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并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了解,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予以支持和鼓励,并向患者讲解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最后,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身体素质和病情进行锻炼康复方案的制定,并以此为根据进行饮食方案的规划,以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的摄入。并且,护理人员还应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一旦患者出现异常状态要及时通知医生,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2]。
1.3 评定标准
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均进行LVEF和BNP等心功能指标的检验,检测结果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后行组间比较。
记录两组被选取对象住院期间出现呼吸道感染、头晕恶心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例数,整理归纳后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被选取对象住院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和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例数数据进行统计学(统计学软件为SPSS 21.0)处理,以(`x±s)代表患者住院时和出院时的平均LVEF和BNP水平等心功能指标数据,利用n(组员例数)、%(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表达计数资料,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住院前后心功能指标组间比较
患者心功能指标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发现,两组患者入院时的LVEF和BNP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組46例被选取对象的LVEF和BN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
研究组46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头晕恶心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46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呼吸道感染4例、电解质紊乱 3例、头晕恶心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26%。研究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有较高的死亡率,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并且,患者在急救后若不做好预后工作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急诊科护理是一种临床护理措施,遵循“以抢救为先”的护理理念,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能够通过绿色通道的建立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心功能指标的优化和并发症概率的降低均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表明,急诊科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患者临床治疗后的预后效果也较佳,护理效果显著[3]。这一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
参考文献
[1] 简惠华.急诊科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16):170-171.
[2] 焦艳.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综合护理干预体会[J].家庭医药,2018(12):357-358.
[3] 李静.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0):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