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干预对策
2019-10-15舒鹏丽杨佰兰魏小娟
舒鹏丽 杨佰兰 魏小娟
【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科护士心理健康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测评儿科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及心理健康状态,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60名儿科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为81.94%;婚姻状况满意度为75.61%;家庭收入满意度为83.08%。抑郁自评量表评测37名护士有轻度抑郁,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名护士有中度的抑郁,3名护士有重度抑郁,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为年龄、工作环境、婚姻状况、职称晋升等,管理者应给予关注并改进。
【关键词】儿科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132-02
医院的儿科病房是为14周岁以下的儿童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恢复健康的场所。儿科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着特殊的服务群体工作强度大,严重影响了护士的心身健康,本文对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护士60名,均为女性,年龄20~48岁;其中20-30岁的26名;31-39岁的18名;40岁以上10名;未婚护士6(离异2名);中专学历14名;大专学历32名;本科学历14名;研究生未列入研究对象,现场发放调查问卷65份,现场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31%。
1.2 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和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60名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工作环境、婚姻状况、家庭收入、职称晋升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统一指导解释后进行问卷调查。满意度的标准分值为70份为满意;60-69为较满意;60份以下为不满意;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2] 。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的儿科护士满意度比较见表1
2.2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见表2
3 讨论
本文以现实工作为主对60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研究,由表1得出儿科护士对家庭收入方面在20-30岁和40岁以上满意度较高,可能与20-30岁的护士刚工作就有3000千元以上稳定的收入有关,40岁以上的护士可能与工作已多年,临床经验和知识积累已达到高峰,随着医院绩效的改革,有固定的5000千元以上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所以相对的满意度较高。未婚及离异的护士对工作环境满意,对婚姻状况满意度相对较低,对家庭收入、职称晋升均不满意,可能与其心理不平衡及个人生活方式有关。由表2得出,以上影响儿科护士的因素作为应激源,刺激儿科护士的工作情绪体验,在工作活动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影响着儿科护士的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3]。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困扰和减轻心理压力,这种消极的破坏性的情绪使护士身心都处于应激状态[4],久而久之导致身心疾病,影响儿科护理质量和患儿的康复。加之护理工作频繁的“三班倒”,没有周末及节假日的定时休息,扰乱了护士自身的生活规律,从而影响儿科护士的社交活动及家庭生活,使儿科护士感到身心疲惫,产生焦虑、压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以上身体的疲劳和心理负荷的加重,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调节,则会出现紧张、情绪不稳定、易疲劳、压抑等不良感觉,紧张、情绪不稳定属于抑郁的感知和体验,易疲劳及症状反映了躯体化的情况,而压抑则是与抑郁有关的情感表现。
总之,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从儿科的工作特点和患儿家长的要求出发,选责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而且业务熟练、有耐心且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儿科护士工作,且不断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克服个性弱点,用职业的角色转化自己的情绪变化,转移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更好地为广大患儿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小丽. 儿科护士心理疲劳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的因素剖析及干预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6):418-419.
[2] 奚永红.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与对策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4,5(3):71-71.
[3] 王芬 . 兒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调查及干预对策探讨心理医生 ,2018,24(22):1224-1225.
[4] 肖艳梅. 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干预措施[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6(2):51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