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外伤患者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

2019-10-15熊图黄伟余东罗强郭伟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外伤磁共振螺旋

熊图 黄伟 余东 罗强 郭伟

【摘  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伤患者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方法:选取从2017 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膝关节外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30例/组。对照组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检查,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根据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影像诊断方法,结合临床相关指标,对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和分析。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76.6%,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膝关节外伤患者采取磁共振诊断,诊断准确较高,为临床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更为有利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膝关节外伤;磁共振;64排螺旋CT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030-01

膝关节外伤已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患者会出现韧带、肌肉及骨结构不同程度的损伤,关节活动受限同时,也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临床上为给予患者更准确,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会介入影像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和诊断。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作为广泛应用的影像扫描,虽具有不同的优势,但磁共振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更加重要的价值意义。因此,本文针对膝关节外伤患者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做出以下分析[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7 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膝关节外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30例/组。对照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均在26~49岁,平均年龄(45.12±3.88)岁;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均在24~55岁,平均年龄(50.02±5.18)岁。所有患者均在受伤24小时内就诊,并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同时,对两组患者姓名、性别及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和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均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外伤,分别采取不同的诊断方法对病情进行进一步确诊。对照组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诊断,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采取平躺体式,对扫描各个参数进行调整。电压为120kv,螺距为100mm,螺旋准直为64*0.6mm。当对患者膝关节扫描时,患者应将膝关节位置向扫描仪中心位置延伸,厚层调为1mm,将扫描数据记录,保留。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磁共振检查,患者采取平卧位,当扫描膝关节位置,膝盖应向机器中心延伸。并对膝关节位置固定后,采取磁共振的冠状面、横断面和矢状面等各个角度分别扫描,将扫描结果记录,总结。以上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谨遵医嘱。

1.3判断标准

患者在实施不同诊断方法后,结合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判断。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的诊断准确率做出总结,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影响诊断方法,结合临床相关指标,对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和分析。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76.6%,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的关节,同时由于它的外形也决定了它的稳定性较差,因此膝关节的韧带结构在保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起了很大的作用。膝关节的主要功能为负重、传递载荷、参加运动为小腿活动提供力偶。由于身体结构承受较大的力,极易引起扭伤和骨折。尤其在体育活动中,韧带和半月板的损伤最为常见,或因膝关节承受能力已超出所承受范围,也会导致损伤的发生。为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应及时介入治疗[2]

临床上多会选取影像进行诊断,以为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64排螺旋CT和磁共振为较为常见的检查方法,其中64排螺旋CT以其无创、高效、精确、立体的医学影像技术,适用于循环系统,骨关节、疼痛康复畸形纠正评估及内固定架透视技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人体各个部位疾病的诊断。并通过所扫描数据完成三维立体重建,也可通过不同角度的旋转、不同的颜色标记,使图像更为具体感、更直观、逼真。但是,64排螺旋CT在对骨结构扫描时,会受CT厚度限制,对病灶部位很难确诊,极易发生漏诊或误诊。然而,磁共振在对膝关节外伤检查时更为准确,更为清晰,它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制成的医学检查成像设备。磁共振可以对受伤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进行详细的扫描和检查,并通过立体影像对病灶部做出影像还原,更深入的从不同切面对患者膝关节位置扫描和观察,较差结果准确率更高。除此之外,针对膝关节外伤患者予以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均具有优势,相比之下,磁共振成像更为准确,且无辐射,操作简单[3]

综上所述,予以64排螺旋CT检查的对照组患者扫描后诊断准确率为76.6%,而磁共振扫描检查的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高达100%。由此可见,磁共振诊断结果更为准确,针对膝关节外伤患者,可以对骨结构、韧带、肌肉等进行细致扫描,不受扫描层厚的限制。且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诊断依据,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廣应用。

参考文献

[1]      戴海波.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诊断膝关节外伤的准确性比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7):40-41.

[2]      崔捷.膝关节外伤在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的诊断对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5):117-118.

[3]      李韡.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诊断膝关节创伤的准确性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7):962-963.

猜你喜欢

外伤磁共振螺旋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心理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呜嗷,怪兽登陆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