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网改造过程优化的研究与探讨

2019-10-15桑俣廖承炳

关键词:探讨过程

桑俣 廖承炳

摘要:在我国的广大农村,配电网网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跨区域、交叉跨越的供电现象,继而呈现出档距长且运行方式不灵活等问题。如何规避因网架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停电事故的发生,是农网改造的重点工作之一。

关键词:农网改造;过程;探讨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以及新农村、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需求增势强劲,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农业产业发展、扶贫移民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地方政府与电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在项目规划、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等方面的配合和监督,才能更好地推动农网建设。

1农网改造必要性

第一,农网改造计划的推进可实现对农村地区老式电网结构不合理、设备损耗严重和技术落后等问题的处理,且结合农村日常生活电能需求量的增长趋势,提供高质量的电能输送环境,进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收割机、插秧机和机械喷壶等现代化农用机械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进而对农网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扩大农网改造力度,可满足农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引进需求,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第三,配变、一户一表和低电压改造等改革计划的实施,可为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提供有利的基础保障,就此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

2存在问题

经过历年的农网改造,农网设备技术落后和网架结构薄弱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供电能力大幅度提高,有力保障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用电能量越来越大,农村电网存在的问题也越发凸显。一是电网结构仍需改善,局部地区 110,35 kV 变电站电源布点不足,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路供电半径大。二是局部地区配电网建设滞后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国家“家电下乡”和“农户增收”等刺激农村消费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变化,造成局部地区电压低、过负荷,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用电需求。

3农网改造实施路径

3.1对供电范围进行优化调整

大部分农村地区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着110/35/0.4 kV的电压等级设置原则,因而在农网改造方案优化过程中应注重确定供电范围,即以“经济合理、技术合理”为导向,设定线路电压损耗允许值、导线截面标准值等,同时确定农网改造期限为5~9年,以达到最佳的农网改造状态。例如,某地区在针对电网的优化计算过程发现,当负荷密度为10 kW/km? 时,供电半径优化值为11 km,而导线截面优化值为35 mm? ;同时,当负荷密度为15 W/km ? 时,供电半径优化值为10 km,导线截面优化值为35 mm ? 。为此,该地区针对10 kV线路供电半径的优化结果,对农网运行环境进行了改造处理,且注重在优化供电半径计算过程中综合考虑线路单位造价、电价等因素的影响,计算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最小值,就此确定供电范围,达到经济性农网调度目标。

3.2对配电变压器进行合理配置

在变压器容量优化配置过程中,保证用电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一系列的特点。农网运行人员应加大对S9、S11、S13、系列10KV、20KV、35KV级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按损耗性能分为S9、S11、S13系列,相比之下S11系列变压器的空载损耗比S9系列低20%,S13系列变压器的空载损耗比S11系列低25%。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广泛使用S11系列配电变压器,并正在城网改造中逐步推广S13系列,未来一段时间S11、S13系列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将完全取代现有在网运行的S9系列。同时,基于变压器型号确定的基础上,应做好避雷器安装工作,且设置集成式配电装置等,就此打造良好的变压器运行环境,满足农网改造需求。农网运行过程中应从负荷需求角度出发,对变压器容量进行确定。如,通过公式 S jj = A /cos ф 2 ,对 S jj 变压器的最佳经济容量进行计算,最终结合计算结果,实现对农网改造计划的实施。但在 S jj 的计算过程中,应注重综合考虑年用电量、平均功率因数等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配电变压器、用电设备间的关系,保障农网改造的合理性,满足高质量电能的输送需求,以达到最佳的电能供给效果。

3.3对供电范围的电压等级进行优化调整

110/35/10/0.4 kV仅适用于负荷密度小于10 W/km? 的农网运行环境,因而在层次多的农网线路操控过程中,为了降低线损程度,应注重针对电压等级组合进行优化处理。例如,某地区在农网改造过程中,为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供高质量电能输送环境,引进了国际上的10 kV配电标准,继而呈现出线损降低75%,供电容量增加1.5倍的运行优势。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农网改造的计划实施过程中,注重对电压等级组合的优化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迎合当代农村地区用电量增长趋势,打造良好的农网建设环境,提升农网运行水平。

3.4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推进小康电建设

地方政府应按照国家对农网改造升级的工作部署,针对农网工程的特点难点,以及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优化改进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电建设。一是抓好精准需求。发挥地方政府的基层作用,查找农网改造工作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确定重点改造领域,使农网投资更有针对性。二是发挥农网资金安排的引导作用。调动地方政府对农网改造小康电建设的关注度和积极性,加强政府在农网改造升级中的协调配合作用,及时解决电网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加强宣传工作。地方政府通过公益短信、农网宣传手册、新闻媒体、入户宣讲等方式宣传农网改造升级的公益性,积极争取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减少阻工和无理赔偿等现象,避免实施过程中搭车收费等不合理行为。

3.5严格改造标准,建设坚强的农村电网

針对农网建设存在的问题,电网企业应大力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步伐,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农村电网。一是提升供电能力,服务社会民生。根据用电负荷发展情况,在部分区域新增变电站布点,提高电网供电能力;新建或改接10 kV 线路,着力解决线路“卡脖子”和设备过负荷问题。二是完善网架结构,消除薄弱环节。依托上级电网变电站建设,缩小供电半径;通过加强10 kV及以下线路联络、更换陈旧细小导线等措施,持续改善农村配电网络结构;通过改造农村0.4 kV线路,优化低压供电范围,缩短用户停电时间,持续提高供电可靠性。三是通过在农村地区增加配电变压器数量,提高无功补偿容量,提高农村电压质量,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提高农村供电能力,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四是推进配电网标准配置,提升装备水平。建设完善配电自动化装置,对不符合新标准、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力设备进行更换,提高农网安全运行水平。

结语

综上可知,部分农村地区在农网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传统的建设理念,继而呈现出高损台区,且线路电压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农业产业、工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打造良好的农网改造空间,要求当代农村地区在农网运行过程中应从优化电压等级组合、合理配置变压器容量以及优化供电范围等层面入手,大力推广农网改造计划,并就此应对传统农网建设中的凸显问题,提供良好的电能传输空间,打造稳定电网调度环境。

参考文献

[1] 韩德辉 . 农网工程管理在农网改造及运行中重要性[J]. 低碳世界 , 2017(29):133-134.

[2] 祝品一 . 农网工程管理在农网改造及运行中的重要性分析 [J]. 通讯世界 , 2017(15):172-173.

猜你喜欢

探讨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