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积粮,深挖河,碧桂园突围低杠杆时代
2019-10-15施然
施然
8月21日,碧桂园(02007.HK)发布2019年半年报。此时距离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发布、碧桂园开始推行“提质控速,行稳致远”战略恰好一年。从财报来看,碧桂园能够在此轮行业周期性调整中略显从容,主要原因是其遍布全国的土储与相对低廉的资金成本。
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碧桂园上半年营收2020.1亿元,同比增长52.3%,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159.8亿元,同比增长23.4%。
从目前房企前三甲“碧万恒”公布的数据来看,碧桂园营收超过万科(000002.SZ)600多亿元,而净利润增幅远超恒大(3333.HK)。8月28日,恒大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显示,股东净利润为149.2亿元,同比降低51.6%。
据统计发现,近三年碧桂园一直是三家房企中,营收增长幅度最快的。2016年-2018年三年内,碧桂园营收上涨147%,而恒大和万科分别为121%、24%。
中国房企最大特色是高负债经营,高营收背后往往意味着高杠杆、高风险。刚刚发布半年报的融创中国(1918.HK),2019年上半年,营收768.4亿元,同比增长64.9%,但净负债率却为205.88%,较2018年底的149.39%上升56.49个百分点。
而碧桂园的负债与现金流表现却一反行业常态,截至6月30日,碧桂園净负债率为58.5%,同比去年59.0%下降0.5个百分点,并连续三年年中净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土储布局决定利润空间
评估一家地产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土储是核心。低成本的土地资源,超前于市场上涨周期的布局,都是缓冲楼市宏观调控的筹码。
碧桂园中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权益可售资源约1.76万亿元,另有潜在可售权益资源约1.025万亿元,可满足未来三年到四年的销售量。
克而瑞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榜单中,碧桂园新增土地货值4254.4亿元,稳居行业第一。
现在,碧桂园的业务已经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9个地级市、1235个县/镇区。
201 6年,碧桂园与恒大重仓三四线城市拿地,由于抓准了棚改货币化政策的红利释放期,碧桂园2017年、2018年两年营收与利润大涨。
进入2018年,棚改政策推进出现调整,由货币安置转为货币+住房安置,此后,随着“房住不炒”、“一城一策”等楼市调控政策的持续推进,三四线城市房价开始进入下跌周期。
几家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的房企也开始被市场唱衰。
但从碧桂园中报的表现来看依然坚挺。2019年上半年,碧桂园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2819.5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3129万平方米。两项数据均位居行业第一。较高的销售速度意味着稳健的现金流。碧桂园上半年的利润和营收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利润可观也表示营收增长不是靠挥泪大甩卖。
拿对地是碧桂园逆周期增长的主要原因。
从其拿地思路来看,碧桂园没有盲目出击三四线城市,而是一到五线城市均衡布局,并提前锁定未来拥有经济增长、人口净流入优势的区域。
2019年上半年,碧桂园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权益销售额比为39:61,而其目标是未来将这一比例扩大为44:56。
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看好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前景,认为一二线城市居民有对好房子的追求,三四五线城市同样有,他希望碧桂园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
2019年中报显示,碧桂园目前可售资源中,75%位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五大城市群,98%位于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上的区域,94%位于人口流入区域。
人口、经济、产业等是支撑房地产发展的根本因素。五大城市群的GDP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主战场。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业内兵家必争之地。
在碧桂园2018年报中可以看到,其土地储备中,广东、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份分别占比24%、10%、6%、4%,合计高达44%,这四个省份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经济区所在的区域。
因为布局较早,拥有拿地成本优势,未来伴随项目的逐步入市,碧桂园还会进入销量与利润持续释放期。
瑞银证券认为,2019年房地产销量将同比持平,其中一二线城市的销售将好于三四线城市,同时改善的购买意愿可能会给低线城市带来溢出效应需求,因此看好未来碧桂园的股价上涨空间。
半年报期内,碧桂园每股盈利人民币0.73元,同比增长21.7%。
融资成本构筑财务“护城河”
碧桂园土储全国均衡布局,优点在于,一个四线城市卖得不好,亏损也会被销量好的一二线城市对冲;缺点在于资金占用过大,对现金流要求较高,尤其是在房企融资环境趋紧的当下。
两年来,“房住不炒”政策指向以及融资紧缩调控,不仅限制了房价与市场购房需求,也让开发商的现金流供给被断裂危机笼罩。
但从中报来看,碧桂园的负债与现金流都比较健康。
截至6月30日,碧桂园净负债率为58.5%,同比去年59.0%下降0.5个百分点,远低于行业84%的平均水平。
上半年以来监管层再次强调,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依然较多,要加强对高杠杆房企的融资行为监管,收紧房企的信托融资和海外发债。
来自人民法院公告网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2019年全国有274家房地产企业发布破产公告。强者恒强,弱者淘汰,这是此轮地产周期性调整的特点。
资金链一断,还债压力下,很多房地产商只能卖地求生,或者宣布破产。如曾经风光一时的华夏幸福、新城控股、泰禾地产等,目前都在为过去的激进布局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