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谷县大像山石窟《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并供奉本殿及关圣殿香火等费碑记》考释

2019-10-15王国英

丝绸之路 2019年2期

王国英

[摘要]《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并供奉本殿及关圣殿香火等费碑记》是甘谷县大像山石窟观音殿现存的一块清代木碑碑文,记载了大像山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关圣殿的原因及重建中首事人等信息。通过对木碑的研究,使人们对清代甘谷商业的发展状况有了具体而清晰的认知。

[关键词]甘谷大像山;清代木碑;宫殿重建;商业发展

现存于甘谷大像山石窟观音殿的《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并供奉本殿及关圣殿香火等费碑记》木碑,是大像山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清代木碑。高浮雕卷云纹饰,中间阴刻“皇清”,篆书。碑纵120厘米、横42厘米,因木碑埋嵌于观音殿廊檐東侧的墙壁内,进深不详。碑文共计495个字,由清代同光年间伏羌人、曾任咸阳知县的廪生魏观象预撰。现将碑文抄录如下:

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并供奉本殿及关圣殿香火等费碑记

从来善与善相因,不相因则却;果与果相结,不相结则虚。然而西来有人,祗园之捐弃或少;南朝多寺,烟雨之结构倍难。况重叠出资,连而相及乎?而兹之结缘,独有可证者。大像山,邑名区也,回逆一炬,诸庙皆墟。阅十载,欲以次鸠工,独中峰关圣庙工钜力怯,首事人共忧之。同心努力,约同晋义当、和泰当、厚德生、仁和育、祥盛公、春和德、长春荣、纯荣德、任士勣、三义西、义合会,各出钱八十二贯,并募资二百余贯,得千余缗 ,首事人殚勤,始以丙子竣工,并立山门,辉煌金碧,神宇一新。暨冬,拟建地藏王殿,诸家重结善缘,复举鼎力,更益善事。蒋自有、魏延训、进福园、李四哥、鲜振基各奉钱二十四串文。义合会因旧有香火奉钱一十四串文,共三百七十四串。公议以二百余串修殿,以一百五十串存商生息,为每年二殿香火,浴佛诸节祭祀等费。噫,兹非盛举欤!夫剥后虽复,硕果之发生尚微;否极泰来,连如之善行何众。善以积而得庆,果以结而愈圆。始悟佛贵传灯;人心好善,一善可化千万善。人力神力,有相感印,动莫知所以然者。予既喜名山得人而复旧,又喜诸君子乐善无穷矣。爰详为之序,更俟后有兴起者焉。

邑廪生魏观象预撰

光绪四年菊月吉日,首事人:魏尊经、居凤鸣、丁树杰、孙善德、黄宪文、石秀峰、杨熙仁、朱希仁、张协仁、蒋顺元、魏克勤、蒋昌基、王永兴、魏昌西、鲜兆西、魏国钧  敬仝立

碑文主要记载了清代地藏王殿龙王宫和关圣殿被毁的原因及光绪四年(1878)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和关圣殿时主持修造者的信息、捐资数目、香火供养等情况。为研究清代甘谷大像山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及关圣殿的原因、清代甘谷商业及大像山佛教文化的发展状况提供了确切的文字资料。

一、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及关圣殿缘起

甘谷大像山石窟是甘肃省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山上建筑多系明代建造,清代重修。碑文中提到的地藏王殿位于大像山太昊宫之后,与之相通。庙门朝西,殿门朝北,清光绪二至四年(1876~1878)重建。土木结构,硬山顶,饰鸱甍,建筑面积34.6平方米。殿内原塑有地藏王菩萨(中)冥府十王(左右)及鬼、判官等像。廊墙东侧有木碣,即《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并供奉本殿及关圣殿香火等费碑记》。关圣殿俗称财神殿,始建于清初,同治元年毁于兵乱,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光绪二年(1876)补建,内有关羽塑像。

大像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名胜,它位于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处,远在西汉末年,大像山就已成为军事要地。《大像山志》载:“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夏历四月,回民反清起义。”碑文中“回逆一炬,诸庙皆虚”所反映的就是这次反清起义事件。回民上山焚烧了大佛楼及全山梵宇寺庙,捣毁塑像,这其中就包括地藏王殿龙王宫及关圣殿。由此可见,地藏王殿龙王宫及关圣殿二殿的被毁,非自然因素,而是人力所为。清同治九年(1870),强任为伏羌(今甘谷)县令,重建大像山胜迹的活动再度兴起。

正是在此大背景下,关圣殿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光绪二年(1876)补建,“并立山门,辉煌金碧,神宇一新。”地藏王殿也在善士蒋自有等人的大力捐资下得以重建。至光绪十年(1884) ,大像山祠庙皆修复,寂凉坍塌多年的大像山焕然一新。

二、首事人在宫殿重建中的主导作用

碑文记载:“关圣殿工巨力怯,首事人共忧之。”“首事人殚勤,始以丙子竣工。”首事人指出头主管其事的人或头面人物,如碑中所记载的魏尊经、居凤鸣、丁树杰等人。当时的甘谷民众对大像山宫殿的重建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重建大像山碑记》(清、刘伯龙)及《重建大像山关圣殿碑记》(清、魏观象)碑文中都有对捐资维修人姓名和出钱多少的记载。当地民众在“重叠出资,连而相及”的情况下,诸如蒋自有、魏廷训、李四哥、鲜振基等善士纷纷慷慨解囊,大力捐资,有力支持了大像山宫殿的兴建,让宫殿“辉煌金碧,神宇一新”。

伏羌县令强任作为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及关圣殿的官方首事人,是一位对大像山建设保护贡献非常大的人物。据《大像山志》载:“强任(1820~1885),清朝同治九年(1870)调任伏羌令。时大像山祠宇坍塌,山体荒凉,事因同治二年(1863)回民反清,焚毁全山庙宇,捣碎塑像,名流墨妙,荡然无存,踦岭弥冈,诸境皆焦。强公祈诸军门,筹资兴修,并兴银百两,规模粗具,一复承平之旧。”在强任担任伏羌县令期间,他从官方层面主导了大像山的重建工作。

另外一位比较重要的人物是《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并供奉本殿及关圣殿香火等费碑记》的撰写者魏观象。魏观象(1814~1877),字仰斋,甘谷人,善诗文,曾任咸阳知县,身历西北回民之乱。他人品高洁,一生致力教育,造就颇多,在当地颇有名望。大像山有很多碑文都由他撰写,如《重建无量殿叙》《重建大像山关圣殿碑记》等。正是由于他的记录,大像山的历史文化才得以延续,并为后人研究大像山提供了文字资料。

三、从碑文看清代甘谷商业发展

明清时期,甘谷的商业一直比较发达,商业文化气息较为浓厚,人们大都有较强的经济头脑。碑文记载:“约同晋义当、和泰当、厚德生、仁和育、祥盛公、春和德、长春荣、纯荣德、任士勣、三义西、义合会,各出钱八十二贯,并募资二百余贯,得千余缗 。”可以看出当地商铺林立,商贸活跃,商家对重建地藏王殿龙王宫及关圣殿出资额度较大。商家经营状态稳定,百姓富足,这些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是积极而长远的。

清代光绪年间的大像山地藏王殿及关圣殿主事者商业头脑灵活,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收支计划,并保证后期佛事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公议以贰佰余串修殿,以壹佰伍拾串存商生息,为每年二殿香火,浴佛诸节祭祀等费。”他们的香火及浴佛节的费用除了来自社会供养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也比较独特的来源,那就是将香火闲钱“存商生息”,以利息来自养,自给自足。对募集而来的香火钱进行了有效的管理,这是清代甘谷商业发达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做法也为佛教的不断发展壮大探索了一条新路,时至今日亦可值得其他寺庙借鉴。

在大像山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因其所依存的社会环境不断变迁,保留下来的文物并不多。这块木碑保存完整、脉络清晰,不仅使大像山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变得丰盈,更重要的是它再现了清代甘谷大像山地藏王殿龙王宫及关圣殿重建过程,也让人们对清代甘谷商业的发展状况有了具体而清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