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质量发展有新答卷
2019-10-15金姬
金姬
想要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未来前景,上海是一扇很好的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如此评价这座城市:“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
“上海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10的财政总收入。”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上海正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能源、土地等消耗,支撑推动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增长。
开放品格成就高光时刻。高质量开放,始终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上海的定位
从经济总量看,上海的GDP在2018年达到3.27万亿元。虽然上海是全国首个GDP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但GDP从来就不是衡量上海发展的唯一指标。按常住人口计算,2018年上海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大关,首次达到发达经济体标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两个面向”(面对全球、面向未来)、“两个最”(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理念指引下,近年来上海积极建设“五大中心”、打响“四大品牌”。“我们要全力抓好落实,”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上海要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上海的定位是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我们牢牢认清和把握城市核心功能,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市长应勇说。
这“5个中心”,也可看成是“4+1”。上海原本一直瞄准的是4个中心建设: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航运,新增“科技创新”,形成“5个中心”的核心功能。这一增项,从国务院批复“上海2035”城市总规开始。从此,上海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明确。
不唯GDP,“半年报”可圈可点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用三句话强调了上海对GDP的态度:第一,上海不唯GDP;第二,上海不是不要GDP;第三,上海要的是更高质量的GDP。
这样高质量的GDP,在今年上半年的上海经济“成绩单”中都有体现——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上海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6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化困难相互交织的不利因素影响下,上海GDP还能同比增长5.9%,可谓来之不易。其中,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研服务业等领先增长,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势强劲;在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幅扩大、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及汽车制造业加快生产等的带动下,上半年工业生产降幅比一季度明显收窄。
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上海经济正在寻找新亮点。
2019年上半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在外资原研药企的拉动下,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6%;新能源汽车产业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良好,产值增长6.7%;海洋工程装备集中交付及支线客机批量生产带动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增长0.9%;智能电网产值增长14.0%,云计算增长14.8%。新兴服务业中,上半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6.9%。
与此同时,市场主体积极适应消费需求升级,高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快速培育成长。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服务器、化学药品原药等工业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1.1%、28.7%、11.4%。
此外,上海工业投资已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中长期工业经济增长后劲可期。制造业投资领先增长,同比增长29.3%。其中,六个重点工业行业投资增长34.9%,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4.9%、46.0%和62.4%。
由此可见,2019年上半年,上海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符合预期、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显现。
“四大任務”,全力以赴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宣布,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上面这三项,加上办好进博会,上海统称为“四大任务”,被所有干部挂在嘴边,更担在肩头、落到实处。2019年过半,其中的三大任务已圆满完成。
长三角一体化让市场热盼。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而这份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首个发展规划也已正式通过。上海市市长应勇此前接受集体采访,指出上海将全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科创板的推进也很神速。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集体挂牌的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吹响了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号角,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完善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
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设立,更是点燃了下半年的经济热情——2019年8月20日上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距离上海市中心75公里的临港,成为中国实施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与支点。至此,一个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一座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拥有高端资源要素配置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在太平洋西岸、中国海岸线中心、长江入海口诞生了。
根据新一轮规划,临港新片区将从“新城”调整为“独立辅城”。这里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和制度,加大风险压力测试,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如今,距离第二届进博会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进博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据悉,第二届进博会的国家展面积3万平方米,已有61国确认参展,法国、意大利等15个国家确认担任主宾国。今年将继续设立中国馆,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国家展后还将组织10天延展,3个国际组织和50多个国家确认参加。
垃圾分类,上海人先做到了
对上海而言,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民心”是一杆秤,上海市委、市政府所做的每项政策,都会考虑“老百姓会怎么看”。每一项政策,都要经历听取民意、制定政策、方案试点、再听民意、修改政策的全过程。
截至2019年6月底,上海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93家、外资研发中心449家,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而7月1日正式施行的“垃圾分类”新政,使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做到垃圾分类的城市。这源于上海在前期试点过程中收集了众多市民意见,垃圾分类做法也在不断修正。
“政府该送垃圾桶却没收到的、小区里没进行垃圾桶四分类的,都会有居民打电话投诉;关于垃圾定时定点投放问题,不少居民建议应该设24小时投放点。”上海市民热线12345办公室副主任管苏清说,最近收到不少关于垃圾分类的市民投诉和建议,这些建议都会变成“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的助推器。
据悉,垃圾管理新规落地两个多月来,上海湿垃圾清运量显著增加,干垃圾明显减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4500吨/日,较2018年底增长了5倍;湿垃圾分出量约达到9200吨/日,较2018年底增长了130%;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低于15500吨/日,比2018年底减少了26%。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表示,两个多月来,上海宣传氛围日益浓厚,全程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民参与热情高涨。截至目前,上海已完成2万个分类投放点改造和4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的更新。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1092辆、干垃圾车3197辆、有害垃圾车80辆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车154辆。
共享开放红利
从全国第一家保税区到第一家自由贸易试验区,从第一块土地批租到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上海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探索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开放型经济体制,为我国全面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
2018年7月,上海按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推出“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在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等5个方面,对下一步扩大开放做出具体部署。“名叫行动方案,就是要见行动,方案每一条都要真正管好一件事或一类事。”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对此信心满满。
2019年6月,无人机航拍上海临港新片区。
2019年上半年,上海在扩大开放方面也有了更多亮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稳定和提振了外商投资预期。上半年,上海新设外资合同项目数和合同金额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9.2%和6.3%。上半年,实到外资同比增长13.9%。其中,服务业实到外资增长17.4%。上半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3家、外资研发中心8家。截至6月底,上海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93家、外资研发中心449家,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上海的高水平开放,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齊放”。
行走长三角,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体化加速实现。打开手机上的“杭州公交”APP,在上海地铁联通使用……今天,居住在江浙,创业在上海,已是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模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布局,也为上海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市市长应勇说。
上海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18年10月,世界银行以上海和北京为样本城市,推出《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的排名从第七十八位跃升至第四十六位,《报告》还向全球推荐了上海实施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登记“一窗通”服务等改革举措。
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供给的比较优势不再,制度供给越来越成为上海重要的发力点。上海以建设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世界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加大力度推进全市各领域营商环境改革,2018年推出56项改革举措,全面完成两批共198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事项,办事环节平均压缩30.5%,办事时间平均压缩52.8%。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一路走来,上海始终保持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开放基因、开放智慧、开放行动,成就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让上海成为全球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开放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