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9-10-15曾义菊
曾义菊
【摘要】目的 探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12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效果确切,促进临床症状更快的改善。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炎;射干麻黄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9..02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感染,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本病由病毒感染所致,常伴发细菌感染。因此西医长期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因患儿体质的特殊性,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加之近年来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西药疗效不尽人意。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肺病多由外感风寒之邪引起,其病位主要在肺。肺主气,下行归肾,肾气又有摄纳来自上部肺气的作用。若肺气不能下行或肾气不能摄纳时,均可导致“气机”的失调,此为产生气促和咳嗽、咳痰之因[1]。治疗宜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我们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偏于寒痰咳喘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120例病例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年龄6月~12岁,平均(4.2±1.5)岁,病程2~6 d,平均(3.1±1.2)d。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以《儿科疾病诊疗程序》[2]为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发热、恶寒、头痛、咽干、咳嗽、咳痰;(2)胸片体查:呼吸音可变粗,肺门阴影增浓,双侧可听到水泡音;(3)血象检查:病毒性支气管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性支气管炎包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进行辩证[3],(1)风寒袭肺证:咳嗽频发,痰稀色易咯,鼻塞,喷嚏,清涕,恶寒,发热,无汗,咽痒,头痛,体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犯肺证:咳不畅,痰黄稠,体热恶风,有汗,咽痛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3)燥邪伤肺证:干咳,痰少,或痰中见血,口干,咽痒痛,发热,大便干,舌红苔干,脉浮数;(4)痰热壅肺证:痰多,粘稠,发热,口干,面赤,小便短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5)痰湿壅肺证:痰多白而稀,可闻痰鸣,胸悶,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滑数。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抗病毒治疗,合并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10 mg/kg·d,静滴。氨溴索静滴化痰,喘憋重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吸氧等对症处理,共治疗2周。
1.3.2 治疗组
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基础方:射干、麻黄、陈皮、生姜、桂枝、大枣、防风各6 g;前胡、法夏、款冬花、炙紫苑、蜜百部各9 g;五味子、甘草、细辛各3 g。根据患儿年龄增减剂量,同时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进行加减,如表邪较重,加荆芥,咽部不舒、痰多不易咯加桔梗,玄参,浙贝,牛蒡子。如伴低热,为风寒闭郁化热加柴胡,地骨皮,羌活。如胸闷痰多加瓜萎壳,白前。如痰色转黄化热去桂枝、细辛加竹茹、贝母、黄芩。每日1剂,分
3次煎煮,将所煎药汤混匀,分3~5次服用。疗程同对照组。
1.4 疗效标准
参考有关文献,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饮食、睡眠、活动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通过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组临床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急性支气管炎发作时会导致粘膜纤毛上皮细胞的损伤和脱落,多次反复发作,会大大削弱其修复功能,导致粘膜上皮的局灶性增生和鳞状上皮化生。附着于支气管壁的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充血、水肿和纤维也会随之增生,从而导致支气管粘膜发生溃疡,平滑肌、弹性纤维均会遭受破坏。同时,粘液和炎症渗出物易在支气管内潴留,因而容易发生继发感染。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属祖医咳嗽、喘证范畴,其病因主要有风寒入侵、脾肺功能失调。小儿脏腑发育尚未完全,卫气不固,易感风寒,从而导致肺气郁结。肺部湿寒入袭而上导致呼吸道产生炎症。《病因脉治》有曰:“痰饮留伏,……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于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中医认为小儿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主要反映在脾、肺、肾三脏虚损[4]。风寒热燥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肺气被束,失其肃降而发病;脾主运化,位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湿为痰,湿痰上渍于肺,影响气机的通畅而见咳喘,咯痰等症。肾主纳气,肾阳亏虚,气失摄纳,命门火衰,津液输化失司,肺气升降受阻,气化功能失常,水气不能宣化,为痰为饮,阻塞气道。三者互为影
响,但病位主要在肺,因此治疗宜宣肺散邪,兼顾化痰止咳。
射干麻黄汤始载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主治外寒引起内饮,内外合邪发作咳喘。方中射干尤长于清痰泻火,而麻黄宣肺散寒;射干、麻黄配伍宣肺利咽,降逆平喘。细辛配伍生姜、发散风寒,针对肾之实邪,细辛入少阴温逐饮邪,合五味子同入肾脏固敛逆气,镇咳平喘,散中有收。法半夏降气化痰;大枣与生姜合用合中护胃。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寒、化痰止咳、降逆平喘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具有显著缓解支气管痉挛之效,但大剂量会抑制呼吸中枢,且有肾毒性。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能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可加快心跳,因此也需注意剂量。而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我们根据患儿年龄及具体临床症状酌情给予增减剂量及对方药加减运用,组成的处方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上较为明显,效果更佳。在小儿发病之初,因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故以麻黄、桂枝合用加强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前胡、法夏、款冬花、炙紫苑、蜜百部加强止咳化痰之效;而前胡散风邪,治痰热,亦因小儿体质患病后“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而取之。紫菀、款冬花、半夏温润降逆,化痰涤饮。本研究中治疗组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寒饮咳喘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 琳.喘证中医辩治探析.亚太传统医药,2014,6(1):47-48.
[2] 杨一江,刘风昌.儿科疾病诊疗流程.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3] 李燕宁.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中医儿科杂志,2008,4(6):2-4.
[4] 朱 婴.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2017(25):142-144.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