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研究分析

2019-10-15王曼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6期
关键词:误诊率脑血管磁共振

王曼

410007湖南省脑科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

脑血管疾病于临床诊治中较为常见,具有较多疾病类型,故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及早诊断非常关键,有助于为其实行早期对应治疗,改善预后状况[1-2]。下面主要评估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于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6月,选取此时段内所在科室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分为两组,各41 例。对照组41 例疾病类型包括:脑出血22例,脑梗死16例,颅内动脉瘤3 例;年龄51~79 岁,平均(63.15±2.58)岁。试验组41 例疾病类型包括:脑出血21 例,脑梗死18 例,颅内动脉瘤2例;年龄51~80 岁,平均(63.26±2.6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精神正常可正常沟通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后的患者。

排除标准:治疗依从性较差者;临床病历资料不完整者;沟通有障碍者。

方法:对照组实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选用16层螺旋CT机,设定检测电压是120 kV,设定检测电流是250~320 mA,设定扫描检查螺距是1.2,设定扫描检查层厚是3 mm,予以颅脑位置平扫检查,于肘部正中静脉位置将碘海醇注入,1 s注入3 mL碘海醇,之后开展增强扫描检测,对得到的检测图像输送至相关工作站,开展脑血管动脉图像资料后处理干预。试验组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测:选用超导型MR 扫描仪,选用SE 扫描序列,设定扫描TE是6 ms,设定扫描TR 是20 ms,设定扫描检查层厚是0.8 mm,所应用矩阵是166×258,对颅顶到颈内动脉颅内处及枕骨大孔实施扫描检测,结束扫描检测之后,实施最强信号投影处理,处置得到的图像资料,对三维血管图像资料进行分析。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临床误诊率及临床漏诊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3.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试验组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临床误诊率、临床漏诊率比较:试验组临床误诊率、临床漏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及死亡情况均较高,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临床早期诊断存在必要之处,以尽早确定患者疾病类型情况,实行对应临床治疗,促进机体尽快恢复[3]。影像学检测方式是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常用方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方法是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多用诊断手段之一。不过这种检测方法对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诊断准确性不高,容易出现一定临床误诊和漏诊现象,而且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方法扫描得到的图像资料欠清楚,存在局限之处[4]。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于临床疾病诊断中逐渐被推广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于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存在一定优点,扫描检测得到图像较为清楚,具有比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相关操作较为简单等[5-6]。对以上指标结果予以统计,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方法相对比,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提升,临床误诊率、漏诊率下降。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能够对存在流动性的血液和附近组织实施辨别,了解血管中血液流动分布情况、血液流动速率及血液流动方向等,从而明确血管变窄情况、血管内血液受阻状况等,进而对脑血管疾病予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可得到较好临床诊断效果,存在相对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能够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情况,有推广使用的临床诊断价值。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临床误诊率、临床漏诊率比较(n)

猜你喜欢

误诊率脑血管磁共振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扭转坏死睾丸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