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电影审查
2019-10-14张鸣
张鸣
制度的制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年的电影审查通过率非常之高。因为不怎么“卡人”,所以也就没有人贿赂。
中国的电影业跟世界接轨很快,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成气候了,不仅有进口的外国电影,国产电影也后来居上,占了半壁江山。
北洋时期,军头们说了算。他们对于文化事业没有感觉,想不起来管这事儿。所以,新兴的电影业,像野草一样蓬勃发展。国民党当家之后,由于受苏俄的影响,开始操心文化教育,在1930年底通过立法院制定了《电影检查法》,并于次年2月组织成立电影检查委员会,隶属于内政部和教育部名下,正式开始实施电影检查制度。
由于电影检查制度的出台,背后是一种社会对新兴的电影事业的道德忧虑,觉得电影带坏了年轻人,诲淫诲盗。特别是当时最火的武侠片《火烧红莲寺》,引得不少年轻人进山寻师练武,让一些家长冒火。所以,所谓的电影检查,在当时主要是出于维护社会道德的考虑。
同时,鉴于电影检查是跟文化界搭边的事儿,国民党政府主持这个事儿的人,不想因此事受贿,招文化界的批评。所以,从一开始,就把它办成了一个不吃请、不受贿的清水衙门。
所有申請审查的电影,无论是国产制片公司,还是电影进口商,都拿影片拷贝到指定的银行缴检查费,银行收费发号,这边按号的先后审查,不许加塞。银行跟检查委员会两条线,互不通问。其次,电影检查由所有七个委员一起审片,审查通过与否,删减与否,均在会上表达理由,投票表决多数通过。最后,两个由中央党部派来的监察员,也得签字,才能放行。
当然,制度的制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年的电影审查通过率非常之高。因为不怎么“卡人”,所以也就没有人贿赂。在内政部和教育部联合主管时代,只要外国片没有侮辱中国,没特别的色情暴力镜头,大体上都可以通过。总的说来就是三个原则:维护国体,破除迷信,维持风化。所以,大部分好莱坞电影,包括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城市之光》,以及著名的左派电影《西线无战事》都被放行了,连苏联电影《夏伯阳》也进来了。
日本电影进不来,主要是因为影片质量差。而国产电影,则是左翼进步电影的天下,《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马路天使》《桃花劫》等等,都没有任何问题。只有《三个摩登的女性》遭遇了来自党部的监察委员的阻击,但因为审查委员会的主任找来了国民党元老蔡元培,让发表意见,在蔡的压力下,两名监察委员只好签字放行。而《西线无战事》放行之后,一度遭到查禁,则是因为蒋介石正在江西剿共,觉得影片的名字碍眼。
1934年,国民党中央党部接手电影检查委员会之后,审查委员都换成了陈立夫的人。虽然特意强调不许煽动阶级斗争,强行注入意识形态观念,但紧了一些时日之后,发现电影业一片萧条,最后只得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