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市博物馆藏商代铭文青铜器赏析

2019-10-14赵茜

艺术大观 2019年20期
关键词:铭文青铜器

赵茜

摘要:新乡市博物馆藏有近三十余件辉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其中大多是平原省时期的旧藏,主要以食器和酒器为主,器型种类丰富,铸造工艺精良,纹饰图案精美。部分青铜器带有铭文,主要有单字铭文、双字铭文、三字铭文和四字铭文。文章选取部分馆藏商代铭文青铜器进行梳理,为研究商代的族氏、社会结构以及地方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新乡市博物馆;商代;青铜器;铭文

考古资料表明,商代之前少有青铜器铭文出现,主要集中在商代中期以后,这一时期的文字具有较强的象形性,字数较少,一般都铸在器物的不显著部位。郭沫若最早将其称为“刻划系统的族徽”。在此之后,研究者多把这类铭文称之为族徽文字,并对该类族徽铭文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如李学勤《试论孤竹》、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朱凤瀚《商周青铜器铭文的复合氏名》等等。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一书指出:“商代铜器铭文的内容也较简单,一般不含重要意义。铸铭的目的在于标记器主的族氏,识别用途。”这些族徽文字应当是商代一种特有的文化,正如张懋镕《周人不用族徽说》一文中所言“族徽文字是殷人的专利,周人则弃而不用”。常见的青铜器铭文有:单字铭文“子”“戈”“圍”“并”“克”“告”等,双字铭文“子龙”“子庚”“己并”“父丁”“祖辛”,三字铭文“卫父己”,四字铭文“己并父丁”“聑斐妇婥”等。

一、食器

(一)鼎

“父己”方鼎(图1)。高21.5厘米,长17厘米,宽12.7厘米。此铜鼎身呈长方形,直口,方形球耳移侈,柱足。颈部饰高冠鸟纹,间饰扉棱,腹饰乳钉纹和勾连云纹,器身四角有扉棱,足上部饰饕餮纹。1950年于安阳郊区出土,该鼎不仅周身装饰考究,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内壁一侧铸有“父己”二字铭文。

“聑斐妇婥”铜鼎(图2)。商代晚期,通高17厘米,腹径17.6厘米,辉县褚邱出土。立耳、柱足,腹壁近直下部微鼓,腹壁内部饰有“聑斐妇婥”四字铭文。此鼎为辉县褚邱出土“聑斐妇婥”组器之一。

(二)簋

“聑斐妇婥”簋(图3)。商代晚期,通高17厘米 径17.6厘米,辉县褚邱出土。口沿外侈,高圈足,双半环兽面耳,耳下有大钩状珥。颈部一周饰有云雷纹,云雷纹之间有兽角纹。

“子庚”铜簋(图4) 商代晚期。高15.2厘米,口径19.4厘米。其造型为侈口束颈鼓腹,通体满饰高浮雕三层纹饰,口沿下饰三角蝉纹,颈部饰上卷尾鸟纹,腹部饰兽面纹,圈足饰下卷尾鸟纹,在高浮雕纹饰周围填饰云雷底纹。簋的腹底中部铸有“子庚”二字铭文。其制作精细,造型优美,装饰花纹华丽考究,极为精湛。

“车”簋(图5)。商代,高13.8厘米,口径19.3厘米。安阳出土。该簋侈口,方唇,鼓腹,高圈足。颈饰带形夔龙纹三组,间饰三兽首;腹部饰瓦纹;圈足饰带形夔龙纹,以扉棱间隔。其外底部铸有浮雕人面;内底铸象形铭文“车”。

二、酒器

(一)爵

“聑斐妇婥”爵(图6)。商代,通高23.5厘米,腹径7.8厘米,腹深10.5厘米,辉县褚丘出土。宽流尖尾,口部微收,深腹圜底,下腹弧收,龙首鋬,三棱锥足微外撇。有盖无柱。盖中部凹处饰一半圆环钮。盖前端为水牛头形。昂首前探。大眼突睛。口鼻前突。叶状两耳竖立。额顶双角。向后并向内弯曲呈半月状。硕大而醒目。在与流、角位置垂直一側的足上。设有半环形鋬。鋬的横截面为长方形。鋬顶与腹壁连接处饰一龙首,做衔物状。盖内“聑斐妇婥”四字铭文。

“己并父丁爵”(图7)。商代,高21厘米,流尾长18.5厘米,通宽9.9厘米。直筒状腹,圜底,宽流,尖尾菌状柱立于流折处,柱顶饰有涡纹。半圆形鋬,鋬首饰兽头。深腹,腹部有三道扉棱, 三棱锥足。流尾下有蕉叶纹,口沿一周蝉纹装饰,腹部二组饕餮纹以云雷文衬底,鋬内饰有“己并父丁”四字铭文。

“父丁”铜爵(图8)。商代晚期,高20.3,流尾长18.3厘米。宽流,尖尾。双伞形柱,立于口沿上与鋬相对应。卵腹,腹部饰云雷纹。半环形鋬,鋬下有“父丁”二字。

“”铜爵 (图9)。商代,高19.3厘米, 流尾长15.6厘米。尖尾、宽流。菌状柱立于流折处,柱顶饰有涡纹。深腹,腹部饰云雷纹。三棱锥足。半圆形鋬,鋬下有一“”字。

(二)斝

“戈”铜斝(图10)。商代晚期,通高33.4厘米,口径20.5厘米,辉县褚邱出土。侈口,束腰。腹似分档鬲,双菌状高柱。半环形鋬,鋬首饰兽面。鋬内饰一铭文“戈”。柱形足。

“止”斝(图11)。商代,通高44.7厘米,口径20.7厘米,腹径15.4厘米。口沿上有对称铸造的方形塔立柱,侈口,深腹平底,腹部有鋬,三足呈三棱锥形。柱顶饰涡纹和几何纹,颈饰蕉叶纹,腹部中间有一凹槽,上、下均为饕餮纹。内腹底部铸有铭文“止”字。

(三)觚

“子”觚(图12)。商代,通高35厘米,口径17厘米,腹径4.4厘米。辉县褚邱出土。大敞口,圈足,颈饰蕉叶纹,腰和器身下部均饰变形兽面纹,有扉棱。此器制作规整,纹饰清晰精美,线条流畅,圈足底部铸铭文“子”。

“并”铜觚(图13)。高29.4厘米,口径17.1厘米。大敞口,圈足,颈饰蕉叶纹,腰和器身下部均饰变形兽面纹,有扉棱。此器制作规整,线条流畅,圈足底部铸铭文“并”。

(四)尊

“卫父己”尊(图14)。商代晚期,高13.1厘米,口径11.8 厘米,腹径5.9厘米,底径9.5厘米。喇叭形口,腹微鼓,平底、高圈足。器体粗矮似尊。腹部与圈足分别饰斜角雷纹和联珠纹。圈足内壁有铭文“卫父己”三字。

“聑斐妇婥”卣(图15)。商代晚期,高28厘米,腹围20.05厘米,口径12.7厘米,底径15.7厘米,辉县褚邱出土。扁罐形卣,短直颈,颈部饰兽面纹,最大直径在腹中部,提梁两端为素环,矮圈足,盖一周饰云雷纹。盖内部饰“聑斐妇卓”四字铭文。

三、兵器

“子龙”戈(图16)。商代晚期,长23.5厘米,宽6厘米。銎内戈,銎部孔呈椭圆形,后内扁平,方内与銎略宽。援中部起脊,一面饰兽面纹,另一面铸“子龙”二字铭文。

“家”戈(图17)。商代晚期,长21.3厘米,宽5.8厘米。銎与内同宽,无胡,援下靠前锋出有缺块,援体较直并有锈块。内端近方形,中脊突出,内上刻有铭文“家”。

参考文献:

[1]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J].考古,1972(3):2-13.

[2]马承源.中国青铜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张懋镕.周人不用族徽说[J].考古,1995(9):835-840.

猜你喜欢

铭文青铜器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西周时期文字浅说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和县馆藏铜镜赏析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