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漆艺工具杂述

2019-10-14李博文

艺术大观 2019年20期
关键词:古代漆器工具

李博文

摘要:叙述工具的重要性以及古代漆器工具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漆器;工具;古代

一、漆工具的历史地位

工具二字,工,《说文》:“工,巧飾也,像人有规榘也。”《辞海》中有劳动、生产之意。具,供置也,器物、器具之意。“工”“具”二字合起来可理解为劳动生产时用到的器具。工具的产生发展过程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可以称作工具的进化史,就连考古学家们界定时间区段概念时,也会将诸如“石器”“青铜”“铁器”等生产工具的名称用于其中,形成了考古学名词“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我们从这些名词中不难看出随着工具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社会形态也从低级走向高级,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再慢慢过渡到封建社会。工具于人类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枚物质性的东西,从宏观上来说,它蕴含着同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思想意识、人文形态等,从具体的、个别的来说,它包含了工匠们的个人劳动习惯、造物情感以及人文关怀。很难想象生产劳动的过程缺少了工具的参与会是何景。换一个角度思考,通过研究工具的变化,我们也能窥探出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

中国漆器工艺源远流长,目前最早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跨湖桥文化。在2013年第四届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在各国漆器保护专家的面前展出,据专家们研究表示,它是今天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漆器,被称作中国“漆之源”。“漆弓”的发掘出土标志着早在八千年前,居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就已经了解到大漆防腐防潮的特性,学会了将漆髹涂于器物表面,不仅可以防止器物受潮腐坏,也可以起到装饰器物的作用。“漆弓”的出土也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始使用天然漆的国家。按现代人的思维,我们很难想象人类的祖先是如何制作出这么一个在地底下埋藏八千年、出土时外观还大致完好的漆器。漆器的制作首先是得从漆树上收集天然漆,经过层层过滤加工后才能髹涂于器物表面。虽然描述这一制作过程只需寥寥数语,但其中工序之复杂程度、工具之繁杂,笔者无法想象祖先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流传至今仅有的一本古代漆器专著《髹饰录》开篇就阐述了工具的重要性。“所以有圣者有神者,皆以功为法,故良工利其器”黄大成认为工人做漆器就像天地生万物、利器与美材就如四时和五行一般,如果都到位了,天地万物自然而然地形成,工人就能做好漆器。这似乎继承了《考工记》中所提出的朴素工艺观:“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此外,《论语》中也告诉我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人们想要做好漆器,一定先得具备良好的制漆工具。

二、中国古代漆工具的发展

原始时期的人们如何制造漆器,目前我们尚不明晰。但近现代考古出土的许多文化遗存告诉我们,那时的人类已经能够通过打磨石头,使其成为锋锐的利器来完成难度更大的劳动任务,所以那时的漆器制作过程中,固然少不了石制工具。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正在用锋利的石刀割破漆树皮或用尖状器刺破树皮,使漆液流出,并用石器制作木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七千年前的朱漆木碗告诉我们,那时的人们已经能将矿物颜料朱砂与生漆调和,他们究竟如何给生漆过滤、再将其髹涂于器物表面,我们暂不得而知。

商周时期是漆器的萌芽期,处于青铜文化时代,然而考古出土的青铜器却很少见到有生产工具。对此,有的专家认为青铜器在当时造价极高,被称作“吉金”,是为统治阶级所使用的奢侈品,并且青铜器性软易碎,这使得它并不适合生产劳动;还有的专家认为青铜器在当时确实成了生产工具,只是由于当时埋葬习俗和回炉再铸造等原因,使得出土的青铜器工具不多见。无论是哪种观点,我们都无法否认漆器工艺在这一时期依然向前方展。从出土的商周漆器上来看,当时的漆工已掌握彩绘技巧,用到的颜色由原来的红、黑两色增加了黄、粉红等色;还学会镶嵌蚌饰、绿松石、黄金箔等;雕刻饕餮纹、夔龙纹等在青铜器上经常见到的纹样来装饰漆器。如果没有更先进的工具被发明出来,那么漆器也不会出现新工艺。

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漆器史上第一次重大成长期,出土漆器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大大增加,漆器的胎骨大备,出现了夹纻胎、竹胎、皮胎等;彩绘所用的色彩也更丰富了;漆器修饰技法也增加许多,针刻花纹、堆漆、在贴金箔上镂刻细纹等冶铁技术的成熟使生产工具得到划时代的进步,农具的革新解放了生产力,这使得更多农民有机会从事手工业生产,因此漆工艺在此时发展迅速。此外,漆工具从木质、石质工具逐渐向铁工具演变,这势必会带来工艺上的巨大革新。长沙出土的针刻凤纹奁上细若游丝的划纹,其细致程度非铁工具不能为也,这也为日后的戗金技法奠定了基础。

秦汉之后,由于“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手工业发展缓慢,瓷器的兴起也抑制了漆器的发展,到宋代才慢慢恢复。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环境极不安定,战乱四起,人们为寻求寄托,纷纷从宗教信仰中寻找精神安慰,于是佛教盛行。髹漆工艺在这时同样服务于宗教,于是由夹纻胎漆器工艺演变,出现了夹纻佛像,而佛像的五官、肉髻、衣褶等细部刻画向漆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不仅得“脱胎”出佛像的大致样貌,还需“堆塑”出细节。这时的漆工艺显然需要更为复杂的工具和设备。唐代张鷟的《朝野佥载》曾写道:“其中大像高九百尺,鼻如千斛船,中容数十人并坐,夹纻以漆之。”虽说尺寸描写大得有些离谱,但也可以从侧面表现夹纻像体型的巨大,试想北方低温干燥的气候条件,要想阴干体积庞大的夹纻像,荫房得盖得多么宽敞;如果是分部位制作,最后拼接时还是需要漆作为黏合剂,依然需要荫房阴干,无法想象没有荫房夹纻像如何干燥。唐代的密陀绘也占有重要地位,密陀绘中所用到的密陀僧——一种铅化合物,调入漆中可加速干燥,这也为漆器工艺增添新的品类。

宋代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南渡偏安后,南方地区的漆器生产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漆工具也更加丰富,工具的造型似乎也应该更具宋代文人气质。1965年在武汉十里铺发现的北宋时期一色漆有“己丑襄州邢家造真上牢”字样,唐代李肇《唐国史补》中就已经记载:“襄州人善为漆器,天下取法,谓之‘襄样。”除了一色漆,嵌螺钿漆器也是宋代重要的漆器品种,且在南宋时期已经能用螺钿做多种器具,如螺钿交椅、投鼓、鼓架、玩物、时样漆器等,说明在那个时候处理螺钿的技术已十分发达,可以将螺钿切成需要的形状,只不过《髹饰录》中“螺钿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厚螺钿在先,薄螺钿在后,这也与螺钿处理技术的提高有关。制作厚螺钿的主要工具是手弓、拉弓板、锉刀等。

在元代,江南手工业一直保留着前朝的兴盛,嘉兴成为我国漆器生产重地,名匠辈出,《嘉兴府志》中也有记载:“张成、杨茂……剔红最有名”。以当时的日本,著名剔红手工艺人被称为“堆朱杨成”。故宫博物院藏“栀子纹剔红圆盘”,足内有针划款“张成造”,全盘布满肥腴圆润的栀子纹,叶大肉实,几乎无空隙,给人以大气饱满的感觉。用不同的雕刀——圆头的、平头的、藏锋的、圭首式的、蒲叶式的、尖针刀、剞劂刀(带勾的刀)等——进行“刺”“起”“片”“铲”“勾”“锦纹”对漆层进行装饰。

明代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二个重要发展时期,漆器品种的增多以及漆器工艺的极高成就都表现于此时,古代唯一一本流传于今的漆艺专著《髹饰录》也著于此时,侧面说明当时的制漆业十分繁盛。杨明(一说为杨茂后人)曾在《髹饰录》中表明,明代的漆工是继承了前朝制漆通法,在此基础上不断革新,从而才创造出更丰富、水平更高的漆作品。这种繁盛自然少不了漆工具也在其中起作用,《髹饰录》在第一章就介绍了当时制漆的主要工具和设备,大到“暑溽”,即荫房;小到“茧球”,即丝绵球,比较全面地向我们展示了制漆利器,还将其与“天地造化同功、四时五行相通”等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这与明代重士轻工的社会风气不无关系。

清代前期的制漆业依旧繁盛,多以北京的宫廷造办处为主,各地能工巧匠在此爭奇斗艳,为了达到效果匠不厌细、不惜成本,制作出令人惊叹的、代表清代最高制作水平的漆器作品。但有些作品过于精细而显得琐碎,弄巧成拙。此外,全国一些地区如扬州、福建、贵州、山西等,也制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漆器,不同的风格所用到的工具也不尽相同。在当代,南方沿海地区的福建漆工们所用的漆刷刷毛厚度,和北方的山西漆工使用的不同,其厚度较薄,刷头长度较短,这样沾到的漆更少,髹涂器物时更薄更平。这是由于福建四季气候温暖湿润,改良工具可避免髹涂过厚而起皱。又比如位于江南的扬州,那里的漆工们所用的雕漆工具,其手柄比其他地区来得更细,笔者认为这与江南自古以来的文人气质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漆艺工具也有其地域性。到了清代后期,国力逐渐衰落,漆器制造工艺开始走下坡路,直到封建帝制覆灭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辉煌。

三、总结

中国漆器工艺八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曾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今我们能看到的考古出土的、传世的古代漆器,只是千文万华漆器中的太仓一粟,而就是这么小小的一部分都足以让我们惊叹于古人的巧夺天工。漆工具伴随着漆艺的发展而逐渐完善,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随着技术的提高,越分越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工具;同一时代不同地域的工具也有其特点,这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漆器生产。不知不觉,我们也能从漆工具的演变来窥视漆工艺的发展。如今,科学技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有更多制作更精良的、更高级的漆工具可以供漆工们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对漆工艺今后的发展有十足的信心。昨天,我们拥有伟大的漆工艺传统,明天,更多辉煌的漆艺作品等着我们去创造。

参考文献:

[1]王世襄.中国古代漆器[M].三联书店,2017.

[2]王世襄.髹饰录解说[M].三联书店,2014.

[3]王品.漆艺工具考[D].南京艺术学院,2018.

[4]莲子.穿越8000年一场古今对话[J].中国生漆,2013,32(4):47-49.

猜你喜欢

古代漆器工具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漆器收藏三问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巧用”工具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