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南阳小麦品种利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019-10-14张光昱

种子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麦品种利用

张光昱

摘   要:南阳市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主产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通过对近10年小麦品种利用、更换的分析,南阳小麦品种利用要求生态适应性好、丰产性好、抗逆性突出。通过正确选择利用好品种,使品种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规避自然灾害风险,保证小麦优质增产。

关键词:小麦;品种;更换;现状;利用

1   南阳小麦生产概况

小麦是河南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0%左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商品量占全国30%左右。南阳市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主产区,小麦不仅是第一大粮食作物,而且是种植面最大的农作物。据近10年统计,2011年、2012年种植面积均超过7333km2,总产由2008年的34.7亿kg增加到2017年的40.55亿kg,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但是南阳地处北纬32°1′1.2″~33°2′52.8″,正處在秦岭淮河南北气候分界线上,属于典型南北气候过渡带,气象灾害多发区,经常发生暴雨、大风、寒潮、连阴雨、高温等原生气象灾害和内涝、干旱等次生气象灾害。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南阳小麦总体产量水平与品质和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   南阳小麦生产的现状

2.1   南阳小麦生产发展阶段

1949年后,南阳小麦生产大致分为6个阶段。

第1阶段是1950—1956年,小麦播种面积与产量逐年稳步扩大增加,年际间仅有小幅变化。面积由1950年的50.8万hm2增加到1955年的60.9万hm2,单产由47kg增加到65kg。

第2阶段是1957—1964年,1957—1960年面积与单产基本稳定,但1961年后,面积与单产大幅下降,单产最低1961年33kg/667m2;当时自然灾害与吸浆虫严重发生,品种虽有更新,但产量不增反减。

第3阶段是1965—1974年,面积仍逐年减少,但单产逐年增加。面积最低年份1973年降至42.4万hm2,产量由于此阶段南阳市育种水平的进步,选育出的新品种内乡5号、36号,南召1、2号的大面积推广利用,产量由30kg多增至近百千克。

第4阶段是1975—1990年,播种面积逐年增大,单产由90多kg突破100kg,至1982年突破200kg。

第5阶段是1991—2000年,播种面积逐年增大至近几年稳定在6666.7km2左右,单产由200kg直线上升至现在的400kg,高产田块达500kg。

第6阶段是2000年至今,播种面积突破73.3万hm2,单产逐步迈上450kg台阶。由于郑麦9023品种的推广应用,在南阳大田中很容易找到500kg的地块。

2.2   南阳小麦产量情况

南阳小麦产量情况如表1。

3   南阳历年小麦品种利用及更换情况

3.1   南阳小麦主要利用品种和面积

2006—2018年南阳市历年冬小麦优良品种播种面积统计情况见表2。

3.2   南阳历次小麦品种更换情况

据统计在小麦单产的提高因素中,良种的作用占到30%~40%。每一次产量的突跃,基本与品种的更换是分不开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阳小麦品种利用更换了10次。

第1次小麦品种更换(1950—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很高,而新品种选育工作刚刚开始,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广泛评选农家种,稳步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县、区、乡逐级建立评选组织,自下而上进行评选,选出了较好的地方农家品种,如南阳的红和尚头、白火麦、白玉皮;南阳第三农林局技术员王修栋等人育成的宛1-486,在南阳市郊示范推广;并稳步从陕西引进碧码1号、4号,在南阳推广面积也较大。

第2次小麦品种更换(1957—1964年):第2次品种更换南阳农家品种红拳芒、玉麦、红和尚头、二芒、白火麦仍有一定面积,但当时吸浆虫发生较重,引进南大2419,并迅速在南阳推广利用,成为当时面积最大的品种。

第3次小麦品种更换(1965—1974年):由于锈病和倒伏问题,成为制约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急需新的良种来代替,全市科研和推广部门选育出了抗病、抗倒、增产显著的内乡5号、内乡36号、内乡19号、召麦1、2号等,并引进阿夫、阿勃,积极推广到生产上去。

第4次小麦品种更换(1975—1980年):20世纪70年代,全省及南阳的小麦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7023、郑引1号、矮丰3号、内乡171、内乡173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使南阳的小麦单产迅速提高。

第5次小麦品种更换(1981—1990年):宛7107在南阳迅速推广,成为主导品种,最大利用面积达到4853km2,并持续利用达10年以上,当时搭配种植的还有宛原28-88、南阳75-6。由于新品种的大面积利用,平均单产突破200kg。

第6次小麦品种更换(1991—2000年):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阳气候条件变化异常,干旱与雨涝交替出现,冬季温度过高或过低,倒春寒,干热风等各种恶劣气候也不断发生,1990、1991年连续出现倒伏、穗发芽、条锈病等灾害,急需选择一批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的品种替代宛7107,此时豫麦18(矮早781)应运而生。豫麦18突出表现矮秆抗倒、耐病、早熟、高产,该品种在南阳市甚至河南全省大面积持续利用多年。

第7次小麦品种更换(2000—2005年):高产和优质并进,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进入WTO的挑战,小麦品质改良育种迅速发展,郑麦9023具备两者特性在南阳迅速推广利用,仅3年时间占全市麦播面积的50%以上,并持续利用多年,到2018年,在南阳不少地方仍有种植面积。搭配品种宛369、豫麦70(内乡188)同时兼备高产和优质。豫麦18由于品质差、感病等缺陷而逐渐被淘汰。

猜你喜欢

小麦品种利用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画与理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废物巧利用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