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腥黑穗病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2019-10-14孙杜月张海明

种子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条件

孙杜月 张海明

摘   要:小麦腥黑穗病是小麦生产中危害性较大的检疫性病害,随着小麦种子调运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加上防控措施不到位,小麦腥黑穗病在小麦生产区时有发生。小麦腥黑穗病病菌含有毒物质三甲胺,人畜食用后可引起中毒,一旦发生就须销毁,造成小麦绝产绝收。结合当地零星发生的小麦腥黑穗病,对其发病原因和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就预防措施作出阐述。

关键词:小麦腥黑穗病;检疫性病害;发病原因;条件;预防措施

1   小麦腥黑穗病的危害

1.1   小麦腥黑穗病

小麦腥黑穗病又称黑麦、乌麦、黑疸,是小麦生产中危害性较大的检疫性病害。近几年随着种子外调、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气候异常、农户自留、白籽下种等原因,使小麦腥黑穗病在部分麦区时有发生,造成小麦绝产绝收。

1.2   小麦腥黑穗病症状

小麦腥黑穗病主要是苗期发生侵染,成熟前基本不显示病症,直至穗期落黄后才能发现感病症状,染病植株一般较矮,分蘖较多,病穗稍短且直,颜色较深,初为灰绿,后为灰黄。病粒较健粒短粗,初为暗绿,后变灰黑,包外一层灰包膜,内部充满黑色粉末(病菌厚垣孢子),此病菌含有带鱼腥味的有毒物质三甲胺,破裂散出含有三甲胺鱼腥味的气体,人畜食用后可引起中毒危害。

1.3   小麦腥黑穗病的传播途径

小麦腥黑穗病的传播一般以种子带菌传播为主,粪肥、土壤、工具带菌传播为辅。带病种子播种后将引起下一年小麦发病,具有传播快、危害大、难以根除的特点。谚语“黄疸减一半,黑疸不见面”所说的黑疸就是小麦腥黑穗病,此病只能预防,一旦种子发芽时,病菌孢子侵入小麦幼芽,使小麦感病,就会无药可治,造成小麦绝产绝收。

2   小麦腥黑穗病发病原因和发病条件

2.1   农户自留、互换种子是造成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016年小麦田间调查期间,发现两块小麦田出现黑疸病症状,发病面积约1hm2,病株率达30%以上。经调查,该发病麦田种子是农户在邻县邻村亲戚处互换来已使用多年的陈种子,也没有做药剂拌种等预防措施。根据多年经验分析,由于该村处于两县交界,相邻村庄土地相互交错,极有可能由风和雨水把病原菌带入到其他地块,造成土壤传染;也有可能由工具带菌,如收割机、运输小麦的车辆、盛装小麦的容器以及包装物等均可携带小麦腥黑穗病病菌,极易造成疫情传播,给本地小麦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

2.2   小麦腥黑穗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是小麦腥黑穗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2016年外地收割机在本地收割作业时,发现收割机底部有少量黑色粉末状且带有鱼腥味,经鉴定是遗落的小麦腥黑穗病孢子。

2.3   播期没有药剂拌种或土壤处理

特别是一些多年没有倒茬的农户,周边发生小麦腥黑穗病后,没有高度重视,病菌孢子通过雨水侵染造成危害。

2.4   小麦腥黑穗病发病条件

播期雨水较多、播期推迟、播期土壤温度低是小麦腥黑穗病发病的主要条件之一。通过走访农户调查显示:在山区高寒地区、播种晚的麦田发病比较重,平川地区播期稍早的发病轻。

3   处置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

发现疫情后,立即向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和农业主管部门汇报,成立小麦腥黑穗病防治专项领导组,制定应急方案,明确责任,采取措施,逐村排查。

3.2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宣传指导

发现疫情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各村干部和种植大户进行专题培训,宣传小麦腥黑穗病识别和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3.3   因地制宜,果断采取措施

排查过程中,对发现的疑似病田,立即上报给防治专家组,由专家进行确认。确认后有专人负责,收获时组织专用收割机收获,并集中销毁、深埋;土壤采取消毒处理,并建议倒茬轮作。收获完后对收获器具进行药剂喷雾消毒杀菌,确保疫情不传播、不蔓延。对已经收获的带病小麦种子,逐一登记,就地封存,统一销毁,确保毒麦不流入市场,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4   小麦播种期预防措施

4.1   加強检疫,选用无病的合格种子

种子带菌是小麦腥黑穗病疫情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应严禁选择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的乡、村的小麦作种子使用。2016年对发病的村庄农户用种进行调查,70%以上的农户是自留或者互换的种子,因此自留种是小麦腥黑穗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小麦生产上,要杜绝自行留种、串换麦种,选用三证齐全、经过当地检疫部门检疫合格的种子。

4.2   合理轮作倒茬

小麦腥黑穗病发生严重的农户尽量实行轮作倒茬,可改种油菜、马铃薯、甘薯、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

4.3   加强栽培管理

适时早播,促进幼苗早出土,减少病菌侵染机会。据调查,凡是影响小麦幼苗出土的因素均能影响病害发生。冬小麦播种过迟的,土温低,发病较重。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的土壤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和侵染。播种覆土过深,麦苗不易出土,所以小麦适时播种,播种不宜过深,促进小麦幼苗及早出土,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的概率。

4.4   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相结合

药剂拌种选用60%的戊唑醇悬浮种衣剂一袋(10mL)加水1~2kg拌种10~15kg;土壤处理选用40%的五氯硝基苯按2~2.5kg/667m2 加细土均匀施入种沟。

经过连续几年的宣传培训和播种期预防指导,小麦腥黑穗病在本地麦区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了粮食的生产安全。

(收稿日期:2019-03-20)

猜你喜欢

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条件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究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