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2019-10-14石鹏
石鹏
摘 要: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其产量高、品质好、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并且在我国北方地区弥补了小麦种植之前的空白期,充分利用了夏季至秋季良好的光热条件,其产量对于国家粮食储备至关重要。玉米栽培后的田间管理好坏,直接制约着玉米产量的多少。田间管理需要细致用心,包括松土、保湿、去杂草、防治病虫害等多方面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提高玉米产量,从玉米栽培的田间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玉米;栽培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提高玉米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水平对玉米产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我国目前玉米栽培后的田间管理现状,点明提高玉米栽培后田间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和作用,并从玉米种植密度、除草措施、田间水肥涵养和防治玉米病虫害等几个方面提出玉米栽培后的田间管理措施。
1 我国玉米栽培后期田间管理技术的现状
从总体来看,我国粮食产量不断上升,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产量比重却在下降,主要因为玉米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不到位。
1.1 玉米栽培的密度不科学,缺乏合理规划
玉米栽培密度指的是玉米株距与行距。玉米株“枝繁叶茂”需要一定的生长空间,因此,对玉米的种植密度不好掌控,大多数的农民在种植玉米时都是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这样没有科学的规划,很容易出现玉米栽培密度过高或者过低的状况,并且会增加管理者進行田间管理的难度,从而影响玉米产量。
1.2 玉米栽培后施肥不当
玉米栽培后施肥时机不恰当,化肥种类成分比例不科学。因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大多数农业都是分散经营,农业科学服务配套设施水平较低,土地成分不能实时跟上检测,农民施肥总以氮肥为主,不能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施肥,施肥单一、过量、缺少等问题,使肥料不能对玉米生长起到最大化的作用,影响玉米的产量。
2 优化玉米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2.1 保证合理科学的玉米株数
去除杂株弱苗,补齐缺株死苗,这一项工作可以在玉米幼苗期进行除草工作时共同进行。另外,玉米株需要适当的间隙,这样可以使得玉米株生长环境有良好的透光性和通风性,可平均享受到水肥资源,从而提高玉米的生长质量。很多玉米株虽然可以长出若干个玉米穗,可是玉米株营养最终只能满足一个穗的成熟,所以多余的穗要趁早除去,从而保证最上部的玉米穗成熟饱满。
2.2 清除玉米田间杂草
清除杂草是玉米栽培非常重要的工作,杂草丛生的田间对玉米株的伤害特别严重。杂草存在很多有危害的特性,杂草生长速度比较快,药物不能治本。
首先,人工除草。人工除草的过程通常可以在玉米浇水后,玉米幼苗期间进行松土工作时进行。在人工除草的过程中,根据杂草的生长程度进行松土除草工作,通常需要犁土3遍,趟草两遍。人工除草工作比较费时费力,适合分散经营的小成本模式。
其次,化学除草。目前现代农业的主要除草方式是化学除草,所谓的化学除草指的是采用喷洒、灌输化学除草药剂的方式除草。在玉米栽培后期,控制杂草的出生,并对成长的杂草进行抑制工作,化学除草的方式具有效果显著和省工省力的优点。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注意选药准确,针对玉米田间具体的杂草确定使用某种药物;第二,注意选择合适的天气喷洒除草剂,既不能是太热天气也不能是大风大雨天气,以气温较低的多云天气和清晨、傍晚为佳,天气太热会导致除草剂快速蒸发而无法在地表形成药膜达不到除草效果,而大雨天气使得除草剂被雨水冲走,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资源和成本浪费;第三,使用除草剂必须严格按照除草剂的用药时间和用药量要求,按照药品说明书操作。
2.3 玉米栽培后的田间水肥处理
玉米栽培后需要趟地和追肥同时进行。这样不仅能够达到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保水保墒的效果,还可以做到除草灭虫的目的。通过趟地培土有利于玉米根系成长,使玉米壮苗减少倒伏灾害,同时可以提高玉米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4 及时防治玉米田间的病虫害
因为玉米茎秆糖分含量较高,被很多害虫喜爱,常见的有玉米螟、蚜虫和玉米蓟马,大面积的病虫害会对玉米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注意在玉米栽培的中后期对红蜘蛛和蚜虫重点防治,另外病害多发的有茎腐病和顶腐病。这些需要经常性地对田间玉米进行检测,发现症状并及时治理。
玉米栽培后的田间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田间管理需要连续长期的检测和治理,农民要综合运用农业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提高对玉米栽培后的田间管理工作水平而保证玉米产量。
(收稿日期: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