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育种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分析
2019-10-14陈晓亮
陈晓亮
摘 要:我国水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1/4以上,水稻育种成果一直领先世界,对我国水稻育种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促进水稻育种的创新。主要研究了我国水稻育种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关键词:水稻;育种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对我国水稻育种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保障我国水稻种植技术等相关知识产权不受侵犯的重要武器,同时也是促进相关科技研发的重要前提。当前,由于保护意识缺失以及保护机制匮乏等相关问题,我国对水稻育种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还不足,成效并不明显,亟需相关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机制,完善水稻育种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为创新研发水稻种植技术、完善水稻生产成果提供基础。
1 我国水稻育种成果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派生品种的问题
我国当前虽然已经认识到提升水稻育种成果质量的重要意义,但是却没有设立完善的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原始水稻品种权利人想要创新研究新的水稻品种,需要经过大量的培育时间以及精细化的创新流程。在此过程中,如果缺乏对派生品种的改良和权益授予,势必会造成他人的模仿和利用,严重损害了原始品种权利人的权益。大量低成本、低效率的模仿导致水稻育种成果质量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产量的同时,也不利于水稻产业的升级发展[1]。
1.2 缺乏对水稻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
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一些稀缺的遗传性资源,需要相关单位建立有效的产权保护和指导,优化水稻育种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遗传资源产权保护机制,水稻原始权利人的创新动力不足,导致遗传资源基础越来越弱,品种的创新范围过于狭窄,不仅不利于多样化水稻品种的出口,而且也限制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和革新[2]。
1.3 水稻品种保护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的植物品种保护制度,大多是以生产、繁殖和销售为目的,保护方式也较为狭窄,对于技术和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还相对不足。如无法阻止将已经授权的品种移植到国外进行生产和加工,然后再进行回销的模式,这样不仅威胁了原本水稻育种成果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益,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投资生产,将技术成果拱手让人。
2 我国水稻育种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2.1 优化遗传资源权属登记制度
当前,我国全新的品种保护模式中,除了对植物自身进行保护之外,还应该扩大保护范围,从新品种的研发到生产,再到后续的销售,全程都需要进行保护和监督,进而有效优化遗传资源权属登记制度。首先,相关单位应该合理发现遗传资源市场机制配置中的有效策略和信息,利用市场调节的方式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应用效率,从而优化遗传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其次,整合公共资源,防止多元化水稻育种成果为个人所有,防止私人化,通过构建多利益相关人自由运营的多维共享平台,防止遗传资源交易中所面临的风险,从而促进创新性资源的合理运用。
2.2 优化品种保护与专利保护之间的制度链接
随着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水稻育种中的有效运用,想要优化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升保护效力,就应该对水稻育种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用,其中包括杂交方法、转化方法、调控元件及功能基因等,并综合地应用专利,以多元化的保护形势,推动水稻育种成果知识产权的立体化保护。
2.3 构建实质性派生品種制度
多年以来,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提升了我国综合地位的同时,也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我国水稻品种的类型丰富,而且各类资源还具有遗传性、多样性,育种优势明显。为了防止近几年出现的育种创新能力低下、水稻育种速度更新缓慢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的水稻种植特征,建立有效的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对原始品种权利人进行保护,承认其劳动成果和智慧成果,防止后续产生模仿性育种和非正式性育种等情况。
总之,作为水稻生产大国,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遥遥领先于世界。但是在水稻育种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明显不足,不仅保护力度不够,而且还缺乏相关的机制,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水稻的生产质量,也不利于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水稻育种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关单位出台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水稻种植技术,优化资源和政策的调配,提升水稻育种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效果的同时,为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 1 ] 邹婉侬,宋敏.我国水稻育种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8,15(7):12-17.
[ 2 ] 袁红平.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取得重大成果[J].中国科技信息,1995(9):18..
(收稿日期: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