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麦栽培模式、土壤肥力及病虫害与产量的关系

2019-10-14高晓东于敦洋宋顺

种子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土壤肥力关系病虫害

高晓东 于敦洋 宋顺

摘   要:中国是粮食生产及消费大国。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研究国内小麦种植要素有利于推进当前小麦种植技术的研发。探究了栽培方式、施肥、病虫害与国内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旨在有效指导小麦品种选育及推广,对于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麦栽培;土壤肥力;病虫害;产量;关系

小麦作为我国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是我国农业种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种植面积可达2.43×107hm2[1]。近几年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小麦的种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造成小麦种植范围的降低,小麦年产量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2]。现如今,面对粮食需求量增加与小麦产量降低之间的矛盾,我国出台了耕地红线。对提高小麦产量的研究,不仅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基于此,深入研究影响小麦产量的要素,能够有效提高粮食产量,推动现代化农业进程[3]。

1   栽培模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

小麦在我国居民的饮食生活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地域限制,南方地区多种植水稻,而小麦是广大的北方地区最为普遍的粮食作物。我国小麦总产量占到了世界小麦产量的17%左右,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水肥管理是粮食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前提。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有利于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该栽种方式的使用能使同等面积的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增产40%左

右[4,5]。值得注意的是,地膜覆盖有一定的使用条件限制,若在干旱的年份,尤其是早春干旱时节采取地膜覆盖,不仅不会起到增产的效果,甚至可能影响农作物的产量。除此之外,在较为湿润的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也不利于起到良好的增产效果。由此可见,科学合理地使用覆膜栽培技术对提高小麦产量意义重大,而使用不正确的栽培方式将显著影响产量。

2   施肥与小麦产量的关系

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栽种条件以外,还包括施肥、环境及小麦品种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也在逐渐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科学合理施肥是现代化农业重要的组成环节,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农作物生产价值指标与施肥水平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

研究证明使用化肥是确保农作物增产的基础保障,一般情况下施肥也是增产最为显著以及快速的方式,但是化肥的使用量应科学合理,如果化肥使用量过多,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增加农作物种植成本,难以起到增产的目的。优化小麦冠层结构以及合理施肥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魏猛等人对近35年的小麦产量分析后发现,相比于单一施肥,使用有机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效果显著,平均增产15.8%左右,而35年产量累计增加6.1%[5]。欧俊辉等经过研究后发现,通过定位施肥的方式能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6]。氮、磷、钾对植物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肥尤其是复合肥中上述3种元素的含量都很高。氮肥在小麦栽培中的使用,可以提高小麦吸收养分及水分的能力,是农作物增产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磷肥的使用,可以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有利于小麦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的抗旱能力,从而在各种气候环境下实现高产的目的。

3   病虫害与小麦产量的关系

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实際情况来看,小麦种植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病虫害,如果发病初期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势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对症下药,分析病虫害形成的原因,最终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7]。

3.1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苗蚜、地下害虫及灰飞虱等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害虫,地下害虫的防治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75%甲拌磷乳油与种子重量的0.2%拌种。根腐病、白粉病及锈病等是小麦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类型,而针对上述病害进行治理对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粉等是比较常用的杀菌剂,杀菌剂剂量以种子重量的0.2%为宜,用水喷湿后需堆闷6h,然后进行播种。

3.2   小麦生长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不同生长期出现的病虫害类型也有所不同,要想提高小麦产量,必须做好不同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小麦返青或者拔节期容易出现麦蜘蛛、根腐病、白粉病及纹枯病等,可以把除草剂与杀虫剂混合使用,从而发挥出更好的效

果[8]。苯黄隆、麦草绝及杜邦巨星是使用较多的几种除虫剂,使用剂量以10g/667m2为宜,而多菌灵、三唑酮及粉锈宁是较为常用的杀菌剂。为了达到理想的除草及防治病虫害的效果,需要在小麦返青或拔节前,选择气温在10℃的天气进行喷药,这种情况下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最为显著。

小麦在孕穗期主要针对吸浆虫、白粉病、锈病以及赤霉病等进行防治。以吸浆虫为例,在小麦孕穗期间,它从土壤中出来并在地表化蛹,在孕穗期对吸浆虫等病虫害进行防治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具体而言,使用2.5%的甲基异硫磷颗粒与细土拌和,两者之间的比例为1.5∶25,下午时分把拌合后的药剂撒入地中,并浇水灌溉。小麦种植过程中有效防止病虫害可以提高小麦单颗粒重量,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灌浆期需要重点防治锈病、白粉病等,使用硫酸二氢钾、氧化乐果及20%粉锈宁等防治病虫害,从而起到遏制白粉病的蔓延以及蚜虫的数量,此外,还能有效抵抗干热风,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意义重大[9]。

总之,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由于栽培模式、土壤肥力及病虫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小麦种植情况不容乐观,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 1 ] 谢冰洁.浅析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2):100-101.

[ 2 ] 靳晨阳.小麦产量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的关系[J].农家参谋,2018(16):47.

[ 3 ] 李世清,李东方,李凤民,等.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地膜覆盖的土壤生态效应[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21-29.

[ 4 ] 俞盛山,张平良,郭天文,等.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春小麦农田土壤水热效应及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8,53(6):56-63.

[ 5 ] 魏猛,张爱君,诸葛玉平,等.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潮土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23(2):304-312.

[ 6 ] 欧俊辉,张海.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变化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29(4):18-20,50.

[ 7 ] 张娟萍,杨绒.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技服务,2017,34(15):51-52.

[ 8 ] 巴国民.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01.

[ 9 ] 刘路.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4):51.

(收稿日期:2019-07-02)

猜你喜欢

土壤肥力关系病虫害
武汉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云南干热河谷葡萄园土壤肥力特征与初步评价
甘孜州酿酒葡萄产地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建议
衡阳烟区植烟土壤保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